王曉紅
摘 要:教學活動是由教師、教材和學生三者共同完成的,教師是連接教材和學生的媒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好壞,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影響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幾點:認真研究教材,學習新課標;積極參加教學培訓和教育科研;關注學生,認真分析學情;認真鉆研教法,在教學中靈活適當地加以運用;教師還要訓練課堂教學基本功,不斷總結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反思。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能力;教材;基本功;教育科研;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1-01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81
《國家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做好教師的教育培訓,優(yōu)化師資隊伍,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教學水平?!薄皠?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強化師德修養(yǎng)和教師的基本功訓練。”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下,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育對象也在不斷變化,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給學生一瓢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掌握熟練的教學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合格的新時代教師。那么,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如何提升教學能力和自身素養(yǎng)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做法。
一、教師應當學習新課標,認真研究教材
目前來看,小學新課標對各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解讀、課程實施建議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要求,這為學科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對于教師教學有著極強的指導意義。所以提升教師素質必須要重視對新課標的學習,把握課程特點,明確教學方向,為提升教學實效打下基礎,這也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條件。
在學習新課標的基礎上,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它是連接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紐帶,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依據、抓手。教材的編寫反映的是課程標準的要求,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是靈活應用教材,而不是死板地教學。教師要結合課程標準來分析教材中的內容,領悟教材內容設置的意圖,要提升對教材的熟練性和掌控度,要關注教材中的旁白知識和補充資料,它們也是輔助教學的有利補充。在研究教材的同時,要注意站在學生角度去看教材,提高教材適應的針對性。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大膽結合新課標要求以及學生實際去整合教材,這有利于提高教學實效,對于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非常有幫助。
二、教師要積極參加教學培訓和教育科研
小學學科教學處于奠基階段,打好基礎尤為關鍵,這對于教師自身要求更高,需要教師通過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教育教研培訓活動,來適應不斷發(fā)展的小學教學需求,從而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原來的教學強調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當前的教學,教師需要的是“一潭活水”,能夠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學生。這需要教師既要“低頭”扎扎實實搞教學,還要“抬頭看路”瞄準方向不斷提升,而教育教學培訓與科研活動是重要途徑。教學培訓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的重要途徑,對此各個學校都有與之相關的具體舉措。教師要積極參加教研組定期開展的教育教學培訓活動,特別是把握好學校提供的外出培訓學習活動,這樣能夠開拓視野,豐富教育教學技能。同時,要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科研活動,這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也能夠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教師在不斷總結與反思中來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
三、教師要關注學生,認真分析學情
教與學之間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不僅表現(xiàn)在教師自身教學素質的提升,對于學情的掌控能力也非常重要。因為新課改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居于核心地位,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直接聯(lián)系,所以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認真分析學情。
首先,分析學情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小學班級學生人數較多,學生的差異性也比較明顯,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積累狀況和學習能力,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為開展學科教學做好準備。
其次,要從各方面關注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課上學生的表現(xiàn)、課下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學生在課間和其他相關活動中的表現(xiàn),全面去了解學生。要主動走近學生,經常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感受,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實現(xiàn)“親其師,信其道”的良好效果。了解學生越多,教師在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時,解決方法的選擇性也會增加,這對于提升學科教學實效非常有幫助。
四、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法,在教學中靈活適當地加以運用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地教給學生。”這實際上道出了新時期教育的本質,那就是要教書育人,而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來說,教師的教學方法會影響教學實效性,特別是會影響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這就是教學相長的重要價值。從教師教學能力層面來說,教學方法的熟練應用非常重要,它直接會影響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所以一定要注意教法的鉆研。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來靈活選擇教法,而不是長期單一使用講授法。教師要多研究有利于學生參與、探究、實踐體驗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多參與,如小組合作學習的討論法、教師教具的直觀演示法、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以及小學生非常喜歡的游戲教學法,其核心就是要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且要立足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就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綜合到一起進行培養(yǎng)。教學方法的使用要結合實際需求,可以多種教學方法交叉使用,著眼點就是學生有效學習,不斷提升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