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平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性學科,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綜合運算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學生未來各學科深入學習的基礎性內容,對于學生未來發展影響深遠。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教學內容,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抵觸情緒,同時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數學學習難度,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之中,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所在。為此,本文將對小學數學教學運用生活化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希望本文為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應用分析
在素質教育的整體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也有了更大的變革,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完全滿足當代學生的實際需要,在對學生進行數學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也有了更高的期許與要求。將生活化教學模式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之中,是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可以讓學生在更加熟悉的氛圍中開展數學學科的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真正地做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地探索數學學科的相關知識內容[1]。下面,我們將以小學數學教學運用生活化教學的相關問題作為出發點,針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教學運用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提供更科學的解決方案。
一、模擬生活化情景,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數學學習體驗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生活化情景內容的模擬,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教師所創設的生活化環境中,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作為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數學學習體驗,讓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讓學生真正地掌握數學學科的相關內容[2]。
例如,在進行《數一數》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內設置生活超市情景,邀請每一位學生參與到生活超市情景中,教師可以在生活超市內的不同區域分別放置5根鉛筆、10塊橡皮、2盒水彩筆、8個格尺、3本書等,讓每一位學生到生活超市內進行商品的選購。這時,教師可以為不同的學生設置情景內容,引導學生在超市內對不同數量的商品進行選購,學生在生活化的選購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認數能力,對于本節課的內容有更加清晰的認知與掌握,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二、擴充數學教學內容選擇渠道,融入現實生活素材
一直以來,大部分數學教師在進行課程的前期準備時,過分依賴于教學大綱以及以往的教學經驗,對于數學教學工作模式的革新能力存在著一定的欠缺,也沒有真正地意識到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融入生活化素材對于學生數學學科學習的重要意義,教學內容也是以書本為基礎,忽視了數學教學內容的擴充,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3]。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應擴充數學教學內容選擇渠道,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擴展教學內容,讓生活化教學以更為貼切的形式融入于日常教學活動之中,使教學內容兼具趣味性與實用性,不斷拓寬學生視野。
例如,在進行《用圖畫表示的應用題》一課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對有關于7的加減法進行練習,這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教學道具,并邀請學生上臺實際參與到7的數學運算中,讓數學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
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科學習時,教師必須真正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將課堂主人翁地位還給學生,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引導工作,激發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興趣,提升學生對于較難知識點的理解能力[4]。
例如,在進行《認識鐘表》一課的學習中,部分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可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為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并在每個小組內分發幾塊手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手表點數的學習,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中激發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教學運用的相關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探究。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對于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建立與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數學理解能力,這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影響了小學數學學科的正常發展。將生活化教學模式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陌生感,提高學生學習熱情,讓數學學科的學習更具趣味性以及實用性,符合素質教育的實際需要,讓學生們可以在更加健康的環境下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 宋佳瑞. 小學數學教學運用生活化教學的應用分析[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36):44-44.
[2] 梁小梅. 小學數學運用生活化思維教學的思考[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35):27.
[3] 賈凱. 貼近生活,突破傳統——探索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策略的應用[J]. 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19(5):99.
[4] 熊麗云.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9):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