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荷?張增光

[摘要] 比較閱讀旨在找到差別、把握特點、提高認識,進而實現提高鑒賞、開闊眼界、活躍思想的作用。將“比較”引入名著整本書閱讀,通過對《駱駝祥子》的自由、定點、延伸比較閱讀來細致梳理情節、深入品析人物、深刻理解主題,達到提升學生閱讀效率和深度的整本書閱讀目的。
[關鍵詞] 比較;整本書;情節;人物;主題
比較閱讀是指把內容、形式相近的或相對的兩篇文章或一組文章,或者是同一文章的不同人物、情節等放在一起,對比著進行比較、對照和鑒別,以達到找到差別、把握特點、提高認識目的,進而實現提高鑒賞、開闊眼界、活躍思想的作用。將“比較”引入名著的整本書閱讀是提升學生閱讀效率和深度的有效途徑。筆者就以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為例,談談管中之窺。
《駱駝祥子》作為七年級下學期必讀名著,情節動人、主題深刻、結構緊湊。而且人物并不復雜,除祥子外,有名有姓的屈指可數,無名小卒也不多。祥子是絕對的主角,其他人物均依附在他身邊,圍繞祥子的奮斗、掙扎,上演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故事。遺憾的是,在這部小說的閱讀教學中,不少教師的關注點往往只集中在單個人物分析上,缺乏人物之間的相互比較,不注重情節的前后關聯。由此帶來的是對人物形象理解得不夠深入,情節分析的粗略淺顯。如果帶領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閱讀效果勢必會有明顯提升。
一、自由比較,細致梳理情節
小說閱讀離不開人物和情節?!恶橊勏樽印芬粫宋锊⒉粡碗s,但老舍先生以簡練的文筆,讓這些人物一旦出場就讓人難忘。本環節首先要求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以“有名有姓的”和“無名無姓的”對小說中出現的人物先進行簡單分類,并對這些人物進行圈點批注,寫下自己的第一印象??梢哉f,這一步驟簡單易行,但能比較成功地把學生的目光更多地轉向祥子身后的小人物,讓他們很容易地走進學生的視野,成為學生探究的對象。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由比較,巧妙進行情節梳理。參照學生熟悉的QQ,假設情境:如果祥子有QQ,這些人都是祥子的QQ聯系人,請你根據他們在祥子生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為其進行分類,并說明理由。大家熟悉的QQ聯系人一般分為好友、親人、陌生人、最近刪除、移入黑名單等幾類,學生要完成這個分類就要認真梳理情節,通過情節梳理,仔細探究這些人和祥子之間的關系,說明理由必須要依靠內容提煉。
課堂上在對劉四進行分類時,有學生把他歸入了好友中,理由是劉四對祥子不錯,即使不拉劉四的車,也讓他住在車行;有學生把他歸入了“拉黑”一組,并結合相關情節說明理由:他雖善待祥子,是因為他看中祥子的勤快勁兒,而他心里壓根就看不起祥子,阻止女兒嫁給祥子,間接造成了虎妞的死亡,最后祥子見到他的時候對這個失去女兒的老人沒有一點點同情,只有戰勝他的快感,這得有多大的仇恨!所以,祥子最后應該會直接拉黑。結合兩種看法,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思辨”,讓學生結合小說情節理解在祥子生活的不同階段,有些人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樣的,這就導致了同一個人在祥子生活的不同階段,會分在不同的群組中,也就是說這個分組是動態的。這一環節以人物間關系為抓手,通過自由比較,巧妙地梳理了故事情節,形式貼近生活,富有趣味性。
二、定點比較,深入品析人物
仔細梳理《駱駝祥子》中作為配角出現的人物,不難發現,老舍先生塑造了不少相似或相反的人物,他們圍繞祥子的生活而出現,對祥子的悲劇命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緊承上一環節人物分類,本環節請學生根據人物分類,選擇兩個相似或相反的人物進行比較閱讀。從書上找出相關描寫,精讀品味,看看他們的相似點在哪兒,不同點又有哪些?造成這些異同的原因是什么?
活動中,首先帶著學生一起把祥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虎妞和小福子進行比較,朗讀相關情節,讓學生概括兩人異同,以表格的形式呈現比較結果。
從比較中延伸出兩個問題:
(1)祥子喜歡小福子的原因是什么?拒絕小福子的原因又是什么?
(2)各方面如此懸殊的兩個女子,最后結局卻都不得善終,為什么?
問題一:引導學生理解祥子內心深處的自尊,在處處被歧視、時時遭屈辱的生活中,與錢相比,他更希望被尊重。小福子和他同是底層受壓迫者,共同的遭遇更有感情的共鳴。拒絕小福子的原因有社會環境的壓力,也有祥子內心的軟弱與自私。
問題二:在封建男尊女卑思想的統治下,女人的命運和時代息息相關。不要說柔弱的小福子被蹂躪而無反抗之力,就連性格強硬一身本事的虎妞也敵不過父親的絕情。說到底她們都受制于人,難以擺脫重重束縛,最終導致相同的結局。
在示例的基礎上,可以請學生自己選擇人物進行比較閱讀。挺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的配角都被學生選擇了,有的還被多次多角度進行比較。有人把孫偵探和買了小福子的軍官作為一對進行比較,還有人把祥子的雇主曹先生一家和楊先生一家進行比較。以親情為比較點,有人把老馬祖孫情深和小福子對父親、弟弟的奉獻進行比較,還有人把老馬祖孫和二強子一家進行比較。劉四既是車場老板又是虎妞爸爸,有人把他和楊先生一家比較,也有人把他和二強子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這些暗夜中的背影或溫情脈脈,或愚昧頑固,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在比較中令人難以釋懷。
三、延伸比較,深刻理解主題
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對老舍筆下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個體人物印象深刻,卻普遍忽略書中的群像描寫。然而,這些群像恰恰是展示祥子生活必不可少的背景,這個背景蘊含了像祥子一樣的千千萬萬底層群眾的生活原生態,是當時社會現狀最好的詮釋。對于這些被忽略的群像,筆者選擇了由書本到書外的延伸閱讀,讓學生在書與書、書與現實的比較中開闊眼界、鍛煉思維、提升認識。
對話大師,品讀刑場看客群像
讀《駱駝祥子》中阮明被殺的情節時,那一群刑場看客讓筆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和魯迅小說《藥》極其相似的一幕。于是,筆者選擇了這兩個片段讓學生閱讀:
片段一
忽然,大家安靜了,遠遠地來了一隊武裝的警察。“來了!”有人喊了聲。緊跟著人聲嘈亂起來,整群的人像機器似的一齊向前擁了一寸,又一寸。來了!來了!眼睛全發了光,嘴里都說著些什么,一片人聲,整街的汗臭,禮教之邦的人民熱烈的愛看殺人呀。(老舍《駱駝祥子》)
片段二
沒有多久,又見幾個兵,在那邊走動;衣服前后的一個大白圓圈,遠地里也看得清楚,走過面前的,并且看出號衣上暗紅的鑲邊?!魂嚹_步聲響,一眨眼,已經擁過了一大簇人。那三三兩兩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進;將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個半圓。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后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魯迅《藥》)
不少學生雖然沒有讀過《藥》,但這一段在“刑場看客”的標題下,他們理解起這個場景并不難。設計探究題如下:這兩段文字描寫的刑場分別給你怎樣的感覺?找出文中的比喻并說說你的理解;你對這些刑場看客有什么看法?教師引導學生從這兩段文字所描寫的看客形象、刑場氛圍、數字、比喻的使用、作者的個人風格等方面進行探究。對這群刑場看客,老舍和魯迅先生都沒有對看客進行具體的個體的描寫,而是不約而同地采用了漫畫式的勾勒群像的方法。前文把看客比喻成“機器”,后文則比喻成“鴨”,機器沒有感情,“鴨”則被“無形的手捏住了”,麻木愚昧,沒有自主精神。老舍先生筆下的刑場有更多熱鬧的世俗氣,魯迅先生筆下的刑場則更肅殺恐怖。一個直接諷刺“禮教之邦的人民熱烈的愛看殺人呀”,一個則把批判寓于理性的描寫之中。課后,可以請學生對話魯迅,閱讀《藥》。對初中生來說,這篇小說有一定的深度,只要求學生了解故事和主題,能領略兩位作者文風的不同即可。
通過比較閱讀,有效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增強了閱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