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本就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在這個年紀學習任何東西都不應該被逼迫和約束,而是要以興趣為引,讓學生去主動學習。尤其是像音樂這樣有趣的學科,更要充分發揮出音樂的魅力,讓學生對音樂知識內容產生興趣,使學生主動跟隨著教師的教學節奏逐步了解音樂,直至讓學生能夠學會欣賞音樂。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匹配當前時代里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要求,使學生在擁有必備學識的同時也能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
關鍵詞:興趣為引;小學生活;音樂教學
引言:
小學音樂教學確實受到了很多家長的忽視,一些家長甚至認為小學生根本就不需要在學校里學習這些“沒有用”的知識。然而,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了極大的比重,如果沒有音樂,那么人們的情感構成就會出現極大的一塊缺失。對于小學生而言,音樂也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所以,即便是受到了一些家長的誤解,小學音樂教師也要堅定不移地去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哪怕是只讓學生先擁有欣賞音樂的欲望,這樣也足以為學生以后的人生道路點亮一盞溫暖的燈火。
一、興趣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如果學生對音樂毫無興趣的話,那么再好的教學效果也無法打動學生一分一毫。所以,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習音樂的專注度。而且,一節課程四十多分鐘的時間對于教師而言并不長,甚至對于全心投入到授課工作當中的教師來說還會不夠用。但是,這四十多分鐘對于一個小學生而言還是有些“難熬”,如果學生對于教師所講的內容沒有任何興趣的話,那么學生的注意力最多持續十分鐘,然后就會轉移到和同學聊天或者其他一些更有趣的事情上。故而,興趣也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效果,決定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收獲。
二、小學生的音樂興趣培養
(1)唱跳結合教學
對于坐不住的孩子,就要有另一套動靜結合的教學方法。而小學生很少有能夠坐下來安安靜靜學習的孩子,所以音樂教學當中進行一定的唱跳結合就會使課堂教學效果更為完美。教師可以在播放一些兒歌或者動感的歌曲時,先帶領學生通過打拍子的方式動起來,然后讓學生們一邊打著拍子一邊跟隨歌唱。等學生們都能擺脫羞澀參與進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繼續帶領孩子簡單地揮舞手臂,讓學生們融入到音樂旋律的“浪潮”當中去歌唱、去舞動身體。而等學生的情緒被徹底調動起來以后,教師就可以帶領著學生們一邊唱歌一邊跟隨著音樂節奏舞動身體,讓學生在身體的律動之間感受到音樂魅力。這樣,學生在如此解放天性的唱跳活動當中,就會慢慢對音樂產生興趣,進而逐漸參與到教師的教學引導之中,繼續深入探索音樂文化的魅力。
(2)加強音樂文化滲透
音樂在我們的歷史當中流傳了幾千年,在這幾千年的歷史中,音樂也逐漸延伸發展出了獨屬于音樂領域的文化特色。而這樣的音樂文化具備著奇特的魅力,讓人們在接觸以后產生仿佛貫穿古今、對話前人的感覺。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教師也要主動加強音樂文化的滲透,和學生講述一些經典的音樂故事,用音樂文化的魅力來感化學生,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比如,音樂文化中流傳至今的“高山流水”典故,這個典故當中就蘊藏了音樂那種可以使人靈魂相通的神奇魅力。教師完全可以在講解中國古典樂器的時候,向學生們講述這個故事,用這個故事里鐘子期只聽琴聲就能感受到琴聲所表達的事物的例子,告訴學生“好的音樂可以承載感情、描述事物”的道理。并且讓學生們對于這個典故當中伯牙和鐘子期的知音友情產生向往,從而誘發學生學習音樂、了解音樂的決心。
(3)流行樂與民族音樂進入課堂
小學音樂課堂中出現的音樂種類其實不應該存在太大限制,學生本就還處于了解音樂、初識音樂的階段,接觸各種各樣的音樂類型本就有助于他們感受音樂魅力。所以,教師也不能僅關注一些經典樂曲,也要把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帶進音樂課堂。在這些音樂當中,同樣有很多可以打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流行音樂當中,很多歌手的演繹會產生極強的抓耳效果,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神貫注地聽完歌曲。而民族音樂當中,比如蒙古呼麥這樣震撼心靈的聲音更是會直接握住學生的心臟,讓學生在轉瞬間“置身于”蒙古大草原。在講解到課本中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把優秀的流行音樂或者震撼心靈的民族音樂作為“殺手锏”,在課程最關鍵的節點拋出來,直擊學生那顆尚未受到音樂滌蕩心靈。
結語
“興趣為引”是學生自發被吸引,而不是教師在學生的身后持續加油鼓勁兒,讓學生因為受到了教師的鼓舞而被迫“欣賞”音樂。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研究如何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一切圍繞學生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如此,學生才會對教師的授課方法以及授課內容真正感興趣,進而自驅性地去欣賞音樂、學習音樂,用音樂來填補自己的小學學習生涯,甚至是能夠用音樂來作為自己放松娛樂的一種方式。
參考文獻:
[1]阮媛.基于學生興趣的小學音樂教學研究[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8(12):57.
[2]徐穎慧.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分析[J].北方音樂,2020(24):161-163.
浦口外國語學校高新小學 江蘇省南京市?郭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