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昭
摘 要:現在學校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音樂課程教學也越來越被重視。音樂課程可以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增強學生的創能力和鑒賞能力,因此應該充分利用高中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本文就立足人文素養的概念,分析了人文素養提升視野下高中音樂教學策略的重要性,指出了高中音樂教學的現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高中音樂教學策略,旨在在高中音樂教學的開展中更好地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關鍵詞:人文素養;高中音樂;教學策略;淺談分析
高中音樂課程是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一門藝術性和實用性都比較強的課程,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的開展中應該不斷深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作用,從而提高音樂教學中的人文素養水平,促進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這不僅符合音樂學科素養的要求,同時與國家教育改革的方向一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人文素養概念
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其核心內容就是對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一般人文素養包括個人人文素養和社會人文素養,個人人文素養的質量是個人健康發展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素養是社會吸取歷史經驗教訓,積累文明成果的演化過程,是衡量社會文明的尺度,也是社會文明的標志。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既符合教學改革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同時也是社會文明不斷發展和進步的要求。
二、人文素養提升視野下分析高中音樂教學策略的重要性
(一)高中音樂課程是現在教學中一門重要的課程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和社會觀念的不斷轉變,現在教育教學中不單單只是注重學生文化知識的培養,同時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因此現在高中教學階段越來越注重音樂教學。音樂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從而更好地了解音樂作品中包含的創作者的價值觀,以此達到提升人文素養的目的。
(二)可以深入挖掘音樂教材和作品中的內容和知識
基于核心素養提升視野下分析高中音樂教學策略可以深刻地分析和挖掘音樂教材和音樂作品之中的價值,了解教材的教學目標,將音樂的學習與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經歷和作者的情感表達更好地聯系在一起,從而進一步深刻挖掘音樂教學中的育人功能,進而盡快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三)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現階段的學科教學中,都側重學生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人文素養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的一部分,應該促進其進一步提升和發展。音樂來源于人們的實踐中,是人們智慧的總結,而高中學生正是學習最重要的階段,高中學習成果的好壞對于學生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不斷優化教學策略,不但有利于發揮音樂這門課程的作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還能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教學質量不再只是局限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還在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不但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德育和美育,同時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不僅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促進學生提高社會競爭力的需要。
三、人文素養提升視野下高中音樂教學應用策略
(一)促進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融合
音樂作品不僅包含樂譜還包含歌詞、音樂的創作背景、音樂的表達主題等,因此音樂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具有非常強的聯系,在進行高中音樂教學時應該對音樂課程進行仔細的分析,不斷發掘音樂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結合點,從而促進音樂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教學,進而推動學科融合教育。提升人文素養不僅是音樂課的教學目標,其他學科教學當中也要注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具有了一定的相通性,同時音樂的創作包含了許多地域文化、歷史特征,甚至有很多將古文或者古詩詞改編成的音樂作品,還有的音樂作品中包含了許多數學知識,因此在進行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性,以其他學科知識為基礎,深刻發掘音樂教學中的人文素養,從而進一步促進教學成果,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音樂無國界,同樣音樂也沒有學科的限制。因此打破學科之間的知識壁壘是提升音樂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例如:通過欣賞《長江之歌》我們可以了解長江的發源地,長江在歷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長江所經之地對于當地居民生活的影響,從而深刻了解這首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情感表達,增強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從而在音樂教學的融合教育中提升人文素養。
(二)促進音樂教學與生活知識融合
音樂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生活知識是音樂的創作靈感來源,人們用雙手創造生活,同時用心頌揚生活,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情感,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該促進音樂教學與生活知識的融合,認真傾聽曲中意,了解曲中詞的含義,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該將音樂教學與生活知識聯系起來,應該深刻剖析音樂學習過程中的生活知識,發掘生活知識中的人文素養。如環保知識、節約水資源、節約糧食等知識與高中音樂教學聯系起來,生活知識博大精神,挖掘生活知識本身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音樂中的各種要素在生活中也能找到相對應的起源點,同時生活中的水聲、風聲和鳥叫聲都可以作為音樂元素,因此在提升人文素養視野下提升音樂教學應該加強與生活的聯系,深入發掘音樂教學中的生活知識,增強對于音樂的理解能力,從生活知識入手探索音樂的奧秘,將音樂作品情感進行升華,從而提高高中學生的人文素養。高中學生音樂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而學生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表現在改變和創造生活當中,因此應該進一步提升學生音樂素養,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如在學習“高亢的西北腔”時,就應該了解西北人民的生活方式,當地的語言、文化、民俗等,這樣既可以增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同時可以通過音樂作品深刻地了解和認識西北腔的表達方式,從而在學習中提升學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區的文化和習慣,進而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深入挖掘音樂教學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合
中國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包含了很多優秀的文化積淀,它們在長期的發展中流傳下來,形成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包括戲劇、民俗、建筑、手工藝等多種形式。同時學習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而音樂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變發展中的一部分,很多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因此在學習高中音樂的過程中應該增強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性,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有利于增強自身的修養,同時還有利于進一步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音樂教學中很多內容都體現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應該深入發掘這些優秀傳統文化背后的教育意義和人文素養,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文化素養,進而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容,深刻理解音樂作品中的人文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提升人文素養視野下開展音樂教學應該注意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如在學習“鼓樂鏗鏘”這部分內容時,音樂作品中鼓樂就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體現了當地人民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情感,因此通過這部分音樂內容的學習既可以讓同學們了解音樂的多種表達方式,同時還可以提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過程只有注重學生的參與性才能更好地起到教育的作用,加強學生對于人文素養的進一步認識。在以前的教學中一般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被忽略,從而導致出現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不高的情況,特別是音樂作為提升學生能力的一門課程,應該轉變原有的教學方法,不斷進行創新,增強學生的參與性,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音樂教學中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參與性,應該創新音樂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喜愛,進而主動探索與音樂知識相關的內容,如在學習“京劇大師梅蘭芳”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梅蘭芳的一些視頻,了解梅蘭芳在京劇方面的造詣,了解他對中國京劇發展的貢獻,了解他的愛國情感,通過視頻增加了同學們學習這部分內容的興趣,因此在進行這部分課堂內容教學時,學生可以很好的就本部分學習內容積極與學生或者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加深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進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升音樂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素養。
(五)拓寬音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音樂教學應該拓寬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教材,這樣容易導致音樂學習局限在課本知識范圍內,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進行音樂學習范圍的拓寬,這樣既可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將不同音樂風格的作品進行比較,發現它們的相通和不通之處,進而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將一些外國的音樂作品引入音樂課堂學習中來,同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樂器演奏的視頻,還可以可播放一些電影主題曲,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可以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多元文化,因此在高中音樂課堂學習中應該注重拓寬音樂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人文素養。如在學習“醇厚的中原韻”這部分內容時,很多都是關于民歌的學習內容,這時可以播放一些西方民歌,從而分析兩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這樣就可以拓寬音樂視野,同時加強了對于音樂內容的了解,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同時學會尊重地方的差異性,增強愛國情感,這樣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有利于鞏固英語知識的學習,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六)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主題
音樂具有不同的主題,現在的高中生都已經具有獨特的審美能力,因此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分析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然后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增加音樂課堂的背景設置,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積極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當中,提高音樂水平和人文修養,如在學習“飄逸的南國風”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可以以一首《茉莉花》引入,增加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于民歌地方特征的探索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在選擇音樂主題時應該考慮學生的愛好。
結束語
高中音樂課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人文素養作為學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促進其進一步提升,這樣才能夠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進一步促進音樂教學與生活知識、其他學科、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拓寬音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學生參與度和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莉.人文素養提升視野下的高中音樂教學策略淺談[J].學周刊,2015.008(022):156.
[2]賈曉麗.人文素養視野下高中音樂教學策略[J].北方音樂,2017.000(007):171.
[3]巨琳.人文素養提升視野下高中音樂教學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0.000(00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