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源自生活,應用于生活,數學也不例外。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教師需要將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通過合理運用生活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本文就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對教師教學有所啟迪,對學生學習有所幫助。
【關鍵詞】生活元素;數學能力;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9-0122-02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Element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hajing Central School, Ganzhou District,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DING Jiahu
【Abstract】Knowledge comes from life and is applied to life, and mathematics is no excep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mathematics ability, teachers need to closely link mathematics with life. Through the rational use of life element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stimulated, and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discover and solve problems in their lives.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element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oping to inspire teachers' teaching and help students learn.
【Keywords】 Life elements; Mathema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teaching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運用,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沒有從實際生活出發,沒有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導致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上存有一些不足。尤其是學生不能理解數學語言、符號等,給學習數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數學是應用性比較強的一個學科,學好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傳統的數學課堂缺乏趣味性,教師只是一味地在講臺上教授知識,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對待數學教學的態度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另外,一些教師不注重挖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依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限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這嚴重影響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因此,為改善學生的這一學習狀況,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將生活元素準確地應用在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用生活思維看數學問題,從而找尋解決數學問題的辦法。
二、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元素相融合
生活元素包含自然、社會、語言、各學科知識等元素。數學應當是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把數學課堂與生活元素相融合。運用生活元素的本質在于提煉生活中蘊藏的技能、經驗等,不斷將抽象化的知識內容具象化,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示知識的推理過程。基于小學生貪玩、好動、好奇心重等天性,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更具趣味性的生活元素融入數學教學中,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數學教育。首先,教師應注重營造生活化場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課本知識。例如,教師在教“購物”時,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構建一個“超市購物”的場景。通過讓學生分別扮演店老板、收銀員、導購員、消費者等角色,并圍繞文具商品開展表演,促進學生完成本節課知識探究任務。其次,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準備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在溝通和交流中使學生掌握人民幣的含義、意義、用法。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小故事豐富數學知識內容,幫助學生更加準確理解數學概念、數學定理等。例如,教師在教“時、分、秒”時,可以結合一些名人小故事講述時間的意義。在講完故事后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聽的情況,設計幾個小問題如“同學們知道古人是如何計量時間的嗎?”“同學們知道現代人是如何計量時間的嗎?”等,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在探討活動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利用“我們幾點上課?幾點下課?”等生活問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融入生活元素,將復雜問題簡單化
在開展生活化教育時,教師需要提升學生的課堂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和主人。在數學課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可以讓學生能夠更直面地了解數學課堂上的數學知識,能夠將一個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將一個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教師可通過在生活情境中提出、質疑、解決問題,使學生更好地汲取數學知識和提升應用技能。由于數學是一門推理性學科,教師應利用生活知識發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由于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其掌握的數學知識不足,并不能有效地解決內容復雜的數學題,教師應堅持“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象化”的原則,將數學與生活知識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構建知識結構體系,以提升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在此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教學形式的創新,也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創新。其次,為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可以運用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探究學習活動。通過對學生進行分組,鼓勵學生相互協助,共同完成課題探究任務。最后,教師在引入生活元素時,還需要注意生活元素的價值,以及保證生活元素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在教“人民幣”相關知識時,不能將生活元素僅用在表面上,而是要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加以運用。如果教師只是片面地運用各種面值的人民幣進行教學,并不能幫助學生認識人民幣內涵和作用意義,所以教師應構建更多生活場景,讓學生靈活地運用人民幣,從根本上實現教學教育生活化。
(三)依托生活經驗,實現優質的教學引導
為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教師應科學、合理地引入生活元素,發揮教學指導效用。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開展數學教學活動。首先,教師應將學生視為教學中心主體,開展內容豐富、趣味性足的教學活動,讓從而學生在實踐探究中提取、整合、總結、應用知識。例如,教師在教“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時,可以結合教學實際情況,要求學生為學校設計一個“操場建設”方案。通過規劃設計方向和內容,讓學生利用美術、數學等學科知識,合理設計一些花壇、籃球場地等,促進學生在設計中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其次,教師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在“小先生”活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感知學習數學的妙趣,通過加強教學引導,細致性地講解知識和解決問題,促進全班同學的共同進步。
(四)開展生活實踐活動,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為讓學生更加容易地解決數學問題,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天性特點,開展生活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會和感悟數學的內涵。首先,教師應合理設計教學環節,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更具趣味性的生活活動,使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知識和經驗。例如,教師在教“位置和方向”時,可以將班級看作電影院,多媒體作為熒屏,然后讓學生以“買入場券”的形式,認方向和找位置。此外,教師也可以將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在教“位置和方向”時,融入歷史、地理學科等知識。通過帶領學生認識地圖,掌握各省各市的位置情況,然后分析自己家鄉所在的位置,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方位。其次,教師應圍繞生活化教學的要求,構建符合學生發展特點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優化評價內容,創新評價形式,促進學生在互評、自評中更好地認知自己,以及及時改正錯誤,促進學生數學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總之,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將生活元素引入數學教學中;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合理運用生活元素,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挖掘數學知識和解決數學問題,從而更加深刻地記憶、理解、運用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韓召永.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7).
[2]張雪梅.闡述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天津教育,2020(19).
作者簡介:丁家虎(1968.11-),男,漢族,甘肅甘州人,研究生,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