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霞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語感,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語言的有效性或合適性的感覺?,F行語文教科書以課標為依據,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語言文字運用。筆者作為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認為,用好教科書,加強朗讀訓練,培植良好的語感,可喚醒語言文字的靈魂,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 語感,體驗,傳播,喚醒,享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闭Z文課程,就是要立足教科書,培植學生的良好語感,加強朗讀指導,用聲音喚醒文字的靈魂,以文字為橋梁,達到楊絳先生所說的:“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边@種閱讀境界。讓言為心聲,激發出語言文字靈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直接地感悟語言文字,體驗文字的精髓
部編教材習作單元中的精讀課文,直接指向表達,強調從閱讀中學習表達。教學此類文章,強化誦讀訓練,可以讓學生直接地感悟語言文字,體驗文字的精髓,是培養學生良好語感的良機。例如《夏天里的成長》,這篇課文是部編教材第十一冊的習作單元的第一篇文章。作為習作例文,教學時,筆者扣住單元主題要素,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以朗讀的方式,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寫的。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是文章的中心,教學時,我讓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體會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句寫的:“生物從小到大,本來是天天長的,不過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币驗?“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綠蔓,一天可以長出幾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聽聲音,在叭叭的聲響里,一夜可以多出半節?!币驗椤?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因為?“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狈磸推纷x后,學生直接地感悟到了文章的語言優美,表達富有特色,把握住了課文的中心意思,理清了“作者是怎樣用具體段落表達中心意思”這個單元語文要素。同時,讓學生在讀中與作者產生共鳴,到達心領神會的完美境界,形成良好的語感。
二、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傳播文字的芳香
語言文字向來用它的芳香和厚重,啟迪我們的身心,催人奮進。教學中,引導學生以朗讀的方式,徜徉在優美的文本語言環境中,入情入境,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傳播文字的芳香,享受語言文字帶給我們的深情厚誼,口眼默契,心腦交融,形成良好的語感。朱自清先生認為,能夠將自己的實感充分表現的,就是好文章?!洞掖摇芬徽n,就是作者的好文章。教學時,首先,緊跟著作者的情感歷程,走近作者。品析第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在誦讀時感悟文本中的特殊句式:“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一去不復返呢?”,讓學生理清語段中的燕子、楊柳、桃花三樣事物以排比的方式展現出他們的再次輪回。這樣,從文章中,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形成良好語感。接著,結合課后習題背誦要求,引導學生以:“( )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枯了,有再青的時候;( )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在品悟中,邊領悟文本語言的優美,邊實現背誦的教學目標,坐實語感,在思考中滲透方法,培養方法意識,讓學生在誦讀時,攫取關鍵詞,記憶,從而實現背誦目標,培養了學生的語感。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對時間易逝的無奈的情感,品讀中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為留不住時間而傷心,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飽滿的情緒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激趣到位。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接著結合學文后的練筆:( )的時候,日子從( )過去,( )是匆匆的;( )的時候,日子從( )過去,( )是匆匆的;( )的時候,日子從( )過去,( )是匆匆的。讓學生強化訓練。鞏固了排比句的學習。筆者接著引導學生:平時作文就該這樣仿著寫!這樣,學生在習作例文學習中,以課后思考題為學習支架,抓住對學生良好語感訓練的契機,讓學生得到了充分的“語感”訓練,并能從課文的學習中獲得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滲透了方法,學會了排比句式的表達效果,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和方法意識。
三、合適地感悟語言文字,喚醒文字的靈魂
葉圣陶老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毙W高段閱讀教學應該結合文本的內容、語言、段式、寫法,合適地感悟語言文字,喚醒文字的靈魂,把良好的語感遷移到表達實踐中。例如,教學《橋》這篇課文時,筆者引導學生品讀文本的結尾部分,在朗讀中品悟出文本的結尾巧設懸念,讓結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表達特色。這就是小小說的特點之一。接著,課件出示小小說《牽掛一袋垃圾》,讓學生閱讀:小米和朋友在鼓浪嶼的沙灘上游玩離開,回到賓館后,想起把一袋垃圾袋忘在沙灘上了。為此她坐立不安,一直牽掛著那袋垃圾,最后,她突發奇想快遞這袋垃圾……隱去結尾,讓學生猜測小說情節發展,讓學生閱讀并推測,體會小小說結尾的懸念設計之扣人心弦。學生設置的結尾,即為開放式的。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學生基于各自的生活經驗積累,閱讀材料,都會有不同的感覺和獨到的見解。練習中,學生只要能自圓其說,就是成功的。這樣就把學生的良好語感,運用到表達實踐中,合適地感悟語言文字,喚醒文字的靈魂,放飛了思維,加強了語言文字運用及與生活的聯系,全面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有效地感悟語言文字,享受文字的快樂
基于課標指出的語文課程的實質,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極力倡導學生的語文實踐,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部編版教材中的每一個練習活動,都會引導學生運用某種方法完成學習任務,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也是方法運用的過程。這些練習活動蘊含的學習方法,都可以舉一反三地遷移運用于今后的閱讀和表達實踐。例如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欄目,安排了系列語言實踐活動。教學時,加強朗讀訓練,可有效地感悟語言文字,享受文字的快樂。第十一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欄目,安排了三項內容。其中認識并體會排比句的特點和作用。筆者教學時,著重引導感情朗讀,感悟排比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節奏感強,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當這些美的句子,因它特殊結構方式,被學生用充滿情感,富有節奏感的聲音朗讀出來,讓三個例句,變成了有溫度和情感的傾訴,給人心里的震撼,是無窮盡。這樣,學生用良好的語感,融合自身生活積累,讓文字發出了聲音!創造性地喚醒文字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之魂。聽者心中:花的形象更積極向上了;漓江的水更靜、更清、更綠了;祖父園子里的花、鳥、蟲子更有靈性了。都說朗讀可以向人們展示不一樣的世界,更能為提升語文能力添彩!
總之,筆者認為,語感是對語言表達的直接感受。立足部編教材,在閱讀與表達實踐中,直接地體驗文字的精髓;迅速地傳播文字的芳香;合適地喚醒文字的靈魂;有效地享受文字的快樂。培植學生良好的語感,喚醒語言文字的靈魂,同步推進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發展,夯實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