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珂

摘? 要:目的? 探討分片區管理模式在手外科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商丘市立醫院手外科收治的60例接受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不同管理模式進行分組,將2018年10月~2019年9月行常規管理的29例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對照組,將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行分片區管理的31例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觀察組。比較兩組手術室運作效率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手術準時率高于對照組,接臺等待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略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外科手術室管理中應用分片區管理模式效果顯著,可有效提升患者手術準時率,縮短接臺等待時間,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值得手外科臨床應用。
關鍵詞:手術室管理;手外科;分片區管理;常規管理;手術室運作效率
中圖分類號:R47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5-0023-02
外科手術為目前臨床治療各類手部功能損傷的常用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項臨床體征,并促進手部功能恢復,而手術過程中,優質的手術室管理可進一步優化手術流程,對手外科手術效果尤為重要[1]。分片區管理模式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應用于手外科手術室管理中,主要將手術室按照功能劃分為不同區域,并安排專人負責,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手術流程[2]。但目前臨床對此相關報道較少,鑒于此,本研究將探討分片區管理模式在手外科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提高手外科手術室管理質量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商丘市立醫院手外科收治的60例接受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不同管理模式進行分組,將2018年10月~2019年9月行常規管理的29例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對照組,將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行分片區管理的31例手術患者臨床資料納入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14例,女15例;年齡11~53歲,平均年齡為(32.21±1.36)歲;體質量38~84 kg,平均體質量為(61.48±2.01) kg;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6例,高中17例,初中及以下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年齡10~54歲,平均年齡為(32.19±1.37)歲;體質量37~85 kg,平均體質量為(61.46±2.03)kg;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7例,高中19例,初中及以下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18年審(241)號)。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具有手術指征;②無麻醉禁忌;③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均由醫院妥善保管。
排除標準:①精神狀態異常,無法與醫院醫護人員建立有效交流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合并全身嚴重感染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管理模式,主要由手外科護士長對本科護士進行統一培訓,且每天根據手術臺數、各科醫生時間,對護士進行彈性排班,幫助各種類型手術的順利開展。
觀察組患者行分片區管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由護士長組織,邀請全國知名的分片區手術室管理專家對全科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完成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加入分片區管理工作中。②將手外科手術室劃分為限制區(無菌手術間)、半限制區(污染手術區)和非限制區,其中限制區主要包括無菌手術間、標本間等,半限制區包括急診手術間、器械敷料準備室等,非限制區包括更衣間、接臺等待區等。③由護士長根據每日手術室的使用情況、手術醫生的排班情況及每臺手術的預估手術時間等安排患者手術時間,且每個區域每天安排1名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護士帶領2名年輕護士負責。首先是在非限制區域內,護理人員需嚴格記錄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預估上一臺手術的結束時間進行下一位患者的接臺工作;在半限制區幫助手術醫生準備好手術所需的器材、敷料等;在限制區域內,需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輔助醫生順利完成手術,并及時保存患者手術標本。
1.4? 觀察指標
①手術室運作效率:記錄兩組患者接臺等待時間,接臺等待時間=預計接臺時間-實際接臺時間;記錄兩組手術準時情況(實際手術時間與預計手術時間相差≤10 min,則記為準時);計算手術準時率,手術準時率=準時例數/總例數×100%。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記錄兩組患者臨床資料記錄不全、手術標本遺失情況等。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室運作效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手術準時率高于對照組,接臺等待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臨床資料記錄不全1例、手術標本遺失1例,總發生率為6.45%(2/31),對照組患者臨床資料記錄不全2例、手術標本遺失2例,總發生率為13.79%(4/29);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0.267,P =0.344)。
3? 討論
手外科主要是指手部外科學,人類手部功能結構復雜,且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使用頻繁,常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手部功能損傷,給患者心理及生理均造成極大的傷害。手部功能損傷是手外科中常見的病癥,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創新,不同的手術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手部功能損傷治療中,造成手術室的使用頻率不斷增加,因此,本研究旨在探尋一種更為科學、高效的手術室管理方案應用于手外科中,以期提升手術室運作效率,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3-4]。
既往臨床手外科手術室中多采用常規管理模式,該模式雖具有一定效果,但方案較為簡單,其職責不明確,排班缺乏合理性,導致手術室的運作率較低,部分患者接臺等待時間較長,增加心理壓力,不利于手術順利開展,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準時率高于對照組,接臺等待時間低于對照組,且不良事件發生率略低于對照組,這表明手外科手術室管理中應用分片區管理模式效果確切。分析原因在于,近年來,隨著現代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提升,疾病治療已經不僅局限于治愈疾病,越來越多的人更關注手術質量,而手術室的管理模式是提升手術質量的重要環節。分片區管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前,首先對全體護理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并在考核通過后方可上崗,可有效地確保培訓質量,有利于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度。同時,分片區管理模式中根據手術區域功能,將手術區域細化為限制區、半限制區和非限制區,并在每個區域安排責任護士,責任到人,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可有效提升手術室運作效率,節約患者接臺等待時間,并有利于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5-6]。分片區管理模式符合手外科專科化發展的需要,可有效彌補常規管理的不足,進一步提升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手外科手術室管理中應用分片區管理模式效果顯著,可有效提升患者手術準時率,縮短接臺等待時間,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許斌,宋玲,董瑤,等.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22):3051-3055.
[2]汪琦,任換娣,姜麗萍,等.片區化績效分配方案在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4):75-78.
[3]林珮,姜輝,鄭朱丹.PDCA循環管理模式聯合細節護理提高手術室安全管理及護理質量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1):1429-1431.
[4]雷娥,郭瑩,桂衡,等.ABC分析法管理模式在手術室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2):343.
[5]杜玲俊,胡玉琴.三級管理模式在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28):3675-3677.
[6]趙體玉,何國龍,陳紅,等.全資多院區大型公立醫院手術室的管理及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2):1469-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