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丹
摘 要:對分課堂是現在非常熱門的一種教學改革趨勢,但對于它所帶來的教學效果卻往往很難評估。本文將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探討對分課堂教學效果的量化評估標準,以期找到較好的評估方式方法,使教學與評估相結合,實現更好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對分課堂;教學效果;標準評估方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一、背景
在現今形勢下,對分課堂的提出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融合講授法和討論法;簡明易懂、好學易用;充分發揮了學生主動性和顯著減輕教師的機械性教學負擔。通過精講兼留白、獨學兼內化吸收、討論及亮考幫幾個重要環節,給教師的傳統教學方法帶來了新思路,新方法。學生在此學習過程中也充滿了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本文將以大學英語為例,探討對分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標準,以期拋磚引玉,給各位教育工作者帶來更多的思考。
二、評估的依據和方式
教改下的教學評價類型有四類,是目前比較主流的評價方式,其中尤以最后一種過程性評價最為全面及客觀,也是本研究所采取的方法:
診斷性評價:開展于教學實施前期,教師通過判斷學情而決定采取哪種教學手段及方法,應避免片面性和主觀性;形成性評價:基于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評價。應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總結性評價:教學任務完成后進行的評價,是對教學全過程的綜合性測量和檢驗,應正確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
過程性評價:對一個教學的組織過程進行的評價。過程性評價強調全面、綜合和發展的原則,尊重教師的個體化和教學風格。本文將以此種評價來逐一分析對分課堂中的各個環節,以此得出對分課堂的效果。
三、過程性評估各環節的實驗設置及結果分析
對于一件事物的評估必須通過具體的實踐和分析來達成。接下來的實驗將分別對對分課堂中出現的精講、獨學、討論、亮考幫及總結反饋等六個環節進行實驗操作,并評估其有效性及探索量化評估標準的標準。總分100分,其中各教學環節占比分布根據其重要性排列。
(一)精講(30%)
1.實驗
以三個大學英語教學班(表演、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為例,教授內容為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一單元A Fresh Start的單詞講解。設計兩種教案的理念如下:
(1)對分課堂教案:以詞性為重點難點,給學生講授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的各種特點和用法。在講述各種詞性時選取單詞表上的代表單詞來舉例說明。(應用于表演與計算機專業)
(2)普通課堂教案:單純并逐一講解每個單詞的意思和用法,對長難單詞進行舉例和說明。適當講解一些詞根詞綴,便于學生記憶。(應用于工商管理專業)
2.結果
對分課堂教案在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明顯優于普通教案的參與度。而在普通教案中,教師只是單純的講解單詞意思詞性,內容冗長無趣,有些學生面露倦色,對于潮水般涌來的單詞應接不暇。
3.量化評估思路
對于教師的課堂準備可以教學內容入手評估。另一方面,是否無重點地全盤逐一講述各個單詞也是一個反向考核指標。對于學生的課堂表現可以從師生互動,學生抬頭率反應出來。最直觀的可以從學生亮考幫環節看出,這也是對分課堂巧妙之處。綜合看來,予以30%的評分占比。
(二)獨學(20%)
1.定義
獨學是學生對于知識內化吸收的環節,對于教師所講述重點,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嘗試和應用去解決相似問題,從而進一步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2.實驗
仍用以上三個教學班為例,對分課堂的班級將進行獨學環節,而未經過對分課堂的班級由于講授內容太多,獨學環節沒有時間實施。
3.結果
經過精講留白的班級學生能主動地分析所學到的原理和技巧,通過分析能把留白部分的單詞詞性及應用分析出來,對于以后的單詞分析也有了一定的基礎。
未經過精講留白班級,學生沒有時間在課堂上進行獨學,無法得知學生的吸收情況,但課間從學生的情況來看,仍然是死記硬背地在背單詞,遇到生單詞并不能主動分析其用法。
4.量化評估思路
這一環節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巧妙地將具有代表性的留白單詞留給學生去實踐,可以制定一個單詞小測驗單,評定分數,測定結果。根據分析給予20%的評分比重。
(三)討論(20%)
1.實驗
仍用以上三個教學班為例,三個教學班都進行了討論環節。規定討論內容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2.結果
討論環節中,實行對分課堂的兩個教學班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學生討論的重點就是教師在設計環節所安排的教學重點(詞性及應用)。未實行對分課堂的教學班級也進行了討論,但討論重點卻各自不一,因為教學內容比較散亂。
3.量化評估思路
對于學生的評估可通過小組討論的積極參與度,討論的實質內容來評估。根據結果給予20%的評分比重。
(四)對話(亮考幫)(30%)
1.定義
對話(亮考幫)環節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及教師教學效果的環節。具體是讓每個小組說出三點:“亮閃閃-這堂課對什么印象最深刻?;考考你-我知道但我認為你不知道的 ;幫幫我-大家都不知道的問題,由老師解答的(共性問題)。”
2.實驗
三個教學班均進行了“亮考幫”環節的實踐,其中未實施對分課堂的教學班時間比較緊張,只有一個小組進行了匯報。
3.結果
實行對分課堂的兩個教學班時間相對充裕,教師故意抽了表演班一位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回答,該生答出了課堂里的“亮”點,并說明是在小組討論中補充學到。“考”的環節,有小組學生找出了具有2-3種詞性的單詞來對其他組發問。最后“幫”的環節,學生對于動詞“be”、”do”和 ”have ”等助動詞進行了詞性的提問和分析。
未實行對分課堂的一個教學班在這個環節表現得并不積極, “亮”的環節僅僅停留在知道了某個單詞層面。“考”的環節中拿出一個單詞讓其他組造句子。“幫”的環節也沒有人提出任何問題。
4.量化評估思路
學生是否答出了教學設計中的重點(詞性),學生是否將這種方法應用于對待單詞中(考考你),學生是否由此進行了積極思考,提出了新問題(幫幫我)。根據其重要性給予30%的評分比重。
四、總結
我們可以看出對分課堂從教學設計到最后評估環節都必須環環相扣,教學的每一個步驟都必須精心準備和設計。當然,本文在某些方面還不夠詳細和確切,希望廣大同行對不當之處提出批評和指正。
基金:基于“對分課題”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課題編號:2021JG0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