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潔婷
摘要:思維導圖是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東尼·博贊發明的一種有效使用大腦的方法。思維導圖總是從一個中心點開始,每個單詞或者圖像自身都成為一個子中心或者聯想,整個合起來以一種無窮無盡的分支鏈的形式從中心向四周發展,或者歸于一個共同的中心。思維導圖符合小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特點,能夠有效地促使孩子用聯想形式記憶單詞,提高其綜合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綜合能力;創新思維
關注人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已成為教育的關注點。本文經過階段性地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思維導圖的授課方式,探究思維導圖對學生的邏輯能力、思辨能力所產生的影響,并對其效果進行分析和反思。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很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終其一生也只用了4%~6%的大腦潛能。也就是說,我們大腦的大部分潛能都一直在“沉睡”。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大腦的潛能,讓大腦盡可能多地喚醒“沉睡”的部分,讓每個孩子都嘗試挖掘自己無限的潛能。這是一種思考的方法,也是一種思維技巧,讓每個運用它的人都更富有邏輯性和想象力。
在教學中,思維導圖有八種基本圖形,它們分別是:圓圈圖、樹狀圖、氣泡圖、雙重氣泡圖、流程圖、多重流程圖、括號圖、橋狀圖。每種圖形都各自有不同的作用:圓圈圖用于定義,樹狀圖用于分類,氣泡圖用于描述,雙重氣泡圖用于比較,流程圖用于排序,多重流程圖用于因果關系,括號圖用于細分,橋狀圖用于類比。在新課或者復習課中,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圖形來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二、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目前,小學課堂通常一節課為35分鐘,在這35分鐘時間里,小學生最佳的聽課時間為20分鐘左右。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時間傳授新知,讓學生最大化地接受新知是大多數老師每天面臨的挑戰。假如學生對課堂上的內容感到單調,就有可能進入一種昏昏欲睡的狀態,即連接大腦左、右半球的各種技能無法通過螺旋運動和生長的方式產生互動,這種狀態不利于學生學習新知、掌握新知。而運用思維導圖的板書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間接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查爾斯·謝靈頓爵士曾說:“人腦乃是一臺被施了魔法的編織機,千百萬只梭往復翻飛于斯,織就的花紋轉瞬即逝,圖案寓意何其深遠,幾曾又有過駐留的時刻。小小圖案似合若離、此消彼長,宛如銀河歡舞九天?!边@就意味著運用思維導圖式的圖表結合、圖文結合的板書,可以讓孩子們直觀視覺化地了解課堂的核心內容。教師給予的圖片及關鍵詞可以刺激大腦皮層,讓孩子能夠抓住關鍵信息思考、探索,甚至產生聯想。一旦孩子們對于課堂內容進行思考,其對于新知也會較容易吸收,在post-task activities環節,也就自然而然地會對所學內容進行語用輸出,從而有效提高聽課效率。
三、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
思維導圖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在課堂中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有條理的口頭表達,也可以作為學生的家作反饋。
例如,在新授課4AM3U3 In the shop 這一課中,需要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能理解與運用量詞短語a…of來描述食物的數量,如:a packet of sweets, a loaf of bread, a loaf of bread等,同時要注意單復數。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量詞還是比較抽象的,那么,如何加深他們的直觀印象,讓他們一眼就能識別生活中的許多食物是可以通過量化來購買的?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是一種有效的策略。在課堂中,教師的板書是以樹形圖的方式讓學生直接感受各種不同的量詞所搭配的食物也不同。通過樹形圖,學生購買食物的生活經驗在腦海中浮現,對量詞一一消化。教師為了檢測學生對課堂新知的掌握情況,在作業反饋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量詞與食物的搭配,自制一張思維導圖。畫一畫、寫一寫的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抄寫單詞的模式,激發了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學會邏輯思考、制作周密的圖表。
四、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思維導圖是一個創造性思維工具。當孩子們在創造思維導圖時,他們會產生一些大腦能量,這些能量會激發他們產生通常處于思維邊緣的一些想法。因為創造的過程是愉快的,能激發孩子們玩的天性,從而開放思維,產生創造無數觀點的可能性。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增加了創造性聯想和發現新聯系的可能性,這就培養了孩子們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4AM2U2 Jobs這一課中,孩子們自己整合已學的單詞,用英文字典查找自己生活中所知的職業,繪制了思維導圖。他們發揮想象力,結合創造力,把“職業”這個單詞用圓圈圖來定義,讓人一目了然地知道有哪些職業。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得到了不斷提升,從而更加愛上創作的過程。因此,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運用思維導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學生閱讀時,通常我們會提議他們適當做一些筆記,如對重要內容畫線、圈出關鍵詞等。但??巳卮髮W豪博士的研究顯示,簡潔、有效率和積極的個人風格對成功的筆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效的、具有個人風格的筆記會讓學生對自己的大腦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擁有自信心。充滿自信心的孩子會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同時增強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4AM3U1 Our school中第三課A visit to Rainbow Primary School時,教師嘗試在預習課文環節中讓孩子們獨立閱讀,抓住關鍵詞,繪畫自己的思維導圖,而不是采用傳統的畫線或者圈出關鍵詞的方法。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孩子們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導圖圖形,他們根據參觀學校不同地點的順序選擇了流程圖,先確定了文中布萊克先生的參觀順序是garden→computer lab→classroom,接著從這三個大地點入手,分別呈現各個地方擁有什么東西,如garden中有 swing, slide, flowers, plants.這些詳細的內容豐富了garden這個單詞,再配上熒光筆的勾框和涂色,使整個思維導圖都充滿了生機。這樣的預習方式讓孩子們愛不釋手,他們喜歡畫一畫、寫一寫的形式,喜歡創作,讓閱讀變得有趣,富有童趣。由于完善的預習過程,課堂中孩子們踴躍發言,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本單元的重點句型there is/there are…很快就掌握了,語用輸出十分流暢。
六、結語
英語教學要“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重視學生個體差異,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采用活動的形式,倡導體驗、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使用恰當的閱讀策略,不斷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思維導圖不僅是一種記憶工具,也是一種學習策略。它可以用來激發學生的大腦潛能,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問題,鼓勵他們討論、進行活動。視覺化的思維導圖融合了很多人覺得非常困難的內容,清晰直觀地呈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的學生,思維方式不同,但他們都有無限的潛力。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挖掘他們無限的潛力,這是現代教育所需要做的。思維導圖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使其擁有改變世界的可能性,讓未來變得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巴利·博贊.思維導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王宇飛.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J].科技信息,2012(01).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