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育
【摘要】開設閱讀教學活動為農村小學階段學生提供了領略不同風景的機會,借助課內外閱讀教學開展在無形之中推動學生語文素養的均衡發展,使其在語文學習活動當中更上一層樓。為了達成良好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指導效果,教師需結合整體教學特征,通過挖掘課外閱讀資源,并立足于課本教材知識內容之上,不斷轉變教學的方式等,搭建課內外閱讀交流機會,以期促進農村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本文以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展開研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
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內涵,除了基礎的課內知識學習,還需要通過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量,拓展其知識視野等,滿足學生個體體驗。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建立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銜接,促使學生們能夠實現“受益于課外”,這也是教師應深入思考與探究的重要部分。尤其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緊隨改革步伐,對當前階段的閱讀教學現狀以及課內外銜接策略進行有效分析,這是突破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深挖課外閱讀資源,探索課內外閱讀銜接點
熱愛、懂得閱讀是每一位學生最寶貴的財富,在語文閱讀課程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有著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素材的責任,同時也是保障課內外閱讀銜接的基礎。因此,為了實現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銜接,教師應結合課本教材主題與內容,為學生們推薦、挑選適宜的課內外閱讀素材,并以此有效推動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質量的提升,強化其語文素養,為學生后續的語文知識學習務實基礎。
例如,在進行《陶罐和鐵罐》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們對于這則寓言故事有更加深刻的閱讀理解,體會文中所表達的“謙卑”、“樸素”等美德。考慮到學生的真實需求,筆者篩選了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課外閱讀資源,通過引入《被太陽曬死的蝦》、《口渴的烏鴉》、《國王挑女婿》等等諸多優秀的寓言故事,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提升其善惡觀等。課外閱讀以寓言故事為載體,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使學生在完成課內閱讀之后“趁熱打鐵”,充分將興趣集中在了課外閱讀中,與此同時,筆者引導學生們及時將課堂中學習到的閱讀方式靈活應用到了課外閱讀中,自主分析其中蘊含的道理以及故事的內涵等,進而推動了學生閱讀效果的提升。
二、根據課內閱讀內容,多方面發散課內外閱讀
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性格與個性在成長的同時不斷得到完善,隨著學生自身的發展,其愛好各有不同,如果教師一味讓學生們閱讀相同的課外書籍,那么容易打擊其興趣,導致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因此,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當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快樂,預設多種學生喜歡的閱讀方向,更好的完成課內外閱讀銜接,拓展其閱讀素材,并有效增強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進行《千年夢圓在今朝》這篇課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回顧本單元可以發現,四篇課文介紹了不同領域的科學知識,啟發了學生的科學意識,在本單元閱讀教學結束之后,筆者組織學生們在班級當中展開了投票活動,調查不同學生對于四篇課文的喜愛程度。筆者結合調查結果為學生們提供了多種課外閱讀資源,對于喜歡《琥珀》這篇課文的學生,筆者為其推薦了《昆蟲記》等有趣的課外閱讀素材,促使學生立足于昆蟲視角,掌握自然界規律。對于喜歡《飛向藍天的恐龍》的學生,筆者為其推薦了《恐龍國王大百科》等書籍,促使其穿越時空限制,與遠古時代的恐龍“做朋友”。針對喜歡《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的學生,筆者為其推薦了《小牛頓科普館》等書籍,使其了解更多的物理與化學等知識。針對喜歡《千年夢圓在今朝》的學生,筆者為其推薦了《DK兒童太空百科全書》等讀物,使學生深入揭開太空的神秘面紗。
三、課中適時切入資料,完善課內外閱讀的體系
想要全面實現課內外閱讀的銜接,需要教師積極思考兩者之間的契合點,在確保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課內外閱讀效果之外,科學對學生進行閱讀干預。教師可以立足于課本教材之上,積極做好備課工作,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圍繞課文主題切入資料,有助于學生閱讀知識的鞏固,同時也能深化學生閱讀理解,構建完善的課外閱讀體系。
例如,在進行《司馬光》教學的過程中,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之后,筆者適時切入了孔融讓梨、甘羅拜祖等其他歷史名人故事,豐富了學生在課堂中的閱讀素材,同時幫助學生們完善了語文課內外閱讀體系。此外,筆者組織學生們展開了閱讀交流分享活動,讓學生盡情闡述自己在課內外閱讀過程中的體會與收獲。如此,始終將課內閱讀作為依托,引入與課內知識有關的課外文章,促使學生課內外閱讀效果更佳。
四、課內外整合實例應用,提升閱讀自信和能力
“光說不練假把式”,教師只傳授給學生閱讀的理論技巧不一定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也不一定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課內外閱讀的動力和能力。為此,教師可以通過整合課內外的閱讀實例,拓展學生的見世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自信和能力。以《楊氏之子》一文的教學為例。對于多數學生而言,他們之前很少接觸文言文,所以,打開這一課的時候,學生很容易產生退縮的心理,難以進行深入的了解。為此,我先將本課的背景講述給了學生,并給學生引入課外資料《世說新語》《王戎識李》等進行預閱讀,讓學生對文言文進行實際的了解,讓他們找到文言文的基本特點和趣味性。在讓學生進行了提前的預閱讀之后,在課堂我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和收獲進行實際的分享和相互交流,讓他們將自己對于文言文的認知進行實際的探索,實現文學素養的提升。通過銜接課內外的實例,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自信,也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果。此外,小學生對于教師的模仿較為頻繁,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實際的指導外,自身也要做學生的榜樣。教師除了進行教學活動外,還應在平時養成多閱讀和拓展自己知識面的習慣,只有通過廣泛閱讀,教師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才華才會更加有知識魅力,從而感染學生。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存在一定特殊性,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其特點,并采用有效途徑將課內外閱讀相結合,促使學生在課內外閱讀銜接中感知快樂,并推動學生圓滿完成語文閱讀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林志慧.找準切入點? 架起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08):35-36.
[2]劉江慧.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的途徑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6(03):78-80.
(責任編輯:伍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