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容
【摘要】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期間,應(yīng)該強化對寫作教學的重視,為學生傳授寫作的方法和技巧。當前,將繪本應(yīng)用于寫作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好詞好句,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很有益處,所以教師要科學地運用繪本,合理制定教學計劃。
【關(guān)鍵詞】繪本;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教學
引言
雖然低年級學生已具備組詞、造句的能力,有基本的寫作能力,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該主動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以及觀念加以轉(zhuǎn)變,采取多元化的模式展開教學,保證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整體增強。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對于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在寫作教學期間,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特點,科學地將繪本融入其中,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加強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確保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學習中。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xiàn)階段,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已經(jīng)強化了教學手段,但因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擾,所以這一工作的開展還存在很多問題,影響學生寫作能力提升同時,也制約了教學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學生的寫作興趣相對較低。在具體的低年級語文寫作教學期間,教師大多會采取語言講解的方式,結(jié)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講授,之后由學生對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寫作練習,整個學習過程被動性很強,制約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并且,在低年級寫作教學中,課堂氛圍較為壓抑,枯燥性很強,學生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無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另一方面,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低。通常情況下,語言表達是寫作的基礎(chǔ),而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詞匯量方面沒有太多積累,語言表達能力偏低,所以在寫作期間很容易出現(xiàn)表意不清的情況,致使學生對課堂教學產(chǎn)生厭倦、抵觸的情緒,對寫作感到彷徨和畏懼,情感表達能力匱乏,常常聽到學生抱怨:“好無聊!”“不知道寫什么!”此外,想象力是寫作的核心,而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想象力雖然豐富,但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卻十分空洞,寫作過于直白和簡單。因此,為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在今后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該深入分析教學問題,合理剖析成因,有側(cè)重點地對教學方案進行制定,以使學生能對寫作產(chǎn)生濃厚興趣。
二、繪本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面對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教師應(yīng)該高度重視,加強對繪本的運用,通過有趣且直觀的圖畫,讓學生主動融入到寫作訓練中,積累更多的好詞好句,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運用繪本閱讀,適當引入對話訓練
通常情況下,對于語文寫作來說,情感流露以及語言表運用能力是其直觀體現(xiàn),針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詞匯量以及情感體驗相對較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寫作實踐。并且,低年級小學生的語文基礎(chǔ)詞匯量積累不多,特別是語言運用能力偏低,致使學生不喜歡閱讀,無法順利地完成寫作。為了有效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可以科學地對繪本進行運用,通過閱讀繪本,不斷對學生情感體驗加以豐富。在實際教學期間,借助繪本故事性強這一特點,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更多對話情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口語對話能力,從而為學生后續(xù)寫作提供幫助。
比如:教師在開展人物寫作教學之前,可以先為學生選擇一些與之相關(guān)的繪本,包括《我們媽媽在哪里》《做媽媽的都這樣》等。當學生閱讀完繪本之后,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引導學生依照繪本與同桌展開“對話”或者“講心得”等練習,借此來對學生的對話能力加以培養(yǎng),保證學生在不斷的溝通和互動中,語言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過與繪本“對話”,學生可以自主地將作文與自身生活經(jīng)驗相銜接,合理對語言進行組織。再比如:學生在閱讀完繪本《小豬變形記》后,可以對學生適當引導,讓學生先對繪本作出細致觀察,然后再結(jié)合實際,引發(fā)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深入地對繪本中所描寫的小豬不同動作深入分析,感受小豬情緒變化的字和詞或者句子,包括“搖搖晃晃”“打滾兒”“瞪”等,然后模仿繪本中的字詞來進行造句或者對話。學生通過對話訓練,可以掌握到更多的生字和詞匯,能主動思考和研究,大膽地想象,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很有益處。
(二)借助繪本內(nèi)容,強化對學生寫作的訓練
寫作是一項個性化很強的教學活動,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除了能表現(xiàn)出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之外,也能將學生的內(nèi)在精神以及獨到見解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所以,為了能進一步提升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有效性,教師應(yīng)該合理地將繪本應(yīng)用于寫作教學中,加大對學生的寫作訓練力度。
比如:教師在完成《爸爸,你愛我嗎?》繪本閱讀教學之后,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讓學生通過繪本閱讀結(jié)合自己最親近的人,包括爸爸或者媽媽等,獨立地進行寫作。在寫作之前,教師先讓學生觀察和思考,看一看爸爸或者其他親人在生活中的行為特點,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完成觀察后,再依照繪本以及自身情感獨立寫作。通過這種個性化的觀察以及寫作,學生的生活觀察能力可以得到增強,寫出來的話語會更加生活化,所表達出來的情感也會十分豐富,真實性很強,很容易引起共鳴。同時,在寫作訓練期間,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繪本閱讀,再加上自身的體會和想象,適當?shù)剡M行模仿和續(xù)寫,對繪本的利用范圍進行擴展。如此一來,學生恐懼以及厭煩寫作的心理會徹底消除,在寫作時能更好地與實際生活相銜接,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結(jié)束語
綜合而言,教師在組織開展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活動期間,應(yīng)該注重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情況,明確學生寫作學習以及訓練的規(guī)律,科學地對繪本進行運用,不斷豐富學生的詞匯量,讓學生能積累到更多好詞好句,增強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合理選擇合適的繪本,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寫作訓練情境,保證學生能通過繪本,學會閱讀和口語表達,個性化地進行寫作,在保證學生寫作水平在全面提高的同時,進一步增強教師寫作教學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玉婷.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應(yīng)用繪本的必要性和對策分析[J].華夏教師,2020(06):36-37.
[2]張海燕.依托于繪本開展低年級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價值和對策思考[J].華夏教師,2018(09):24-25.
(責任編輯: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