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英語在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社會對職業化英語需求日益增大,也對高職英語教學發展提出更高要求,英語教學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分析高職英語教學中職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進一步探討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路徑,對提高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增加畢業生就業率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職業能力;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
【作者簡介】張穎一(1992.02.18-),女,漢族,江蘇蘇州人,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近年來,我國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國際地位都越來越高,各行各業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社會迫切需求具有高英語水平的職業復合型人才。對于高職英語教學而言,不僅要傳授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培養本專業相關職業能力,還要增強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提高對外英語交際能力,始終堅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創新高職英語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從根本上提高高職英語教學效率。英語作為建設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重要學科之一,傳統高職英語教學難以滿足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不但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生活,英語教學評價體系、教學方式等也存在一定缺陷,完全與高職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相脫離,導致學生所學英語知識無法切實運用到社會工作實踐中,英語教學缺少實用性、專業性,沒有真正滲透到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當前,改革英語教學模式是高職院校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重要課題,為培養更多高英語水平人才,高職院校應不斷創新探索英語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導充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逐步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從根本上促進高職學生就業率。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職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1.英語能力是社會經濟發展客觀要求。我國在加入WTO后,經濟體制改革速度明顯加快,市場容納度不斷放寬。一方面,無論是沿海城市還是內陸地區,各行業領域中國外資本入駐越來越高,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等企業形式日益增多,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英語運用技能的人才,才能夠勝任這類企業崗位職業要求,因此要想提高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必須保證專業綜合技能與英語實踐能力并存。另一方面,越來越多以中國石化、華為通訊、中國生物等為代表的國內大型企業逐漸走出國門,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制造業發展實力,加深不同文化背景企業集團間的商務交流,增強跨境企業之間緊密聯系,而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為加強國際經濟融合建立起溝通橋梁,英語在未來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英語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才職業素養。
2.英語能力是職業素養的重要體現。高職教育階段主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引導學生具備勝任工作崗位所需的系統性應用知識,這就要求高職教育教學必須結合時代發展特點,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路徑,從轉變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方面出發,培養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協調專業教學目標與崗位需求之間的關系,突出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高職學生而言,綜合職業能力不僅包括自身專業能力,還包括崗位英語應用能力,因此高職教育教學還要突出英語教學的實用性,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除了掌握聽、說、讀、寫、譯基本英語能力外,學生還能夠在對外交際、商務活動中,開展簡單的書面及口頭交流,使學生能夠在未來職業情境中充分發揮自身職業能力,為個人職業生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路徑
1.轉變高職英語教學目標。高職教育教學應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主導地位,及時轉變高職英語教學目標,使英語教學不再僅僅側重于英語知識結構教學方面,而是更加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培訓,職業能力的培養。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學,通過系統學習、綜合提高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使學生在未來職業崗位中具有實踐操作能力、處理方法能力、專業職業技能、社交能力和職業道德等。高職教育職業能力培養理念認為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將學生所學專業知識滲透到職業能力培養中,從而提高高職教育教學水平。對于英語教學而言,高職教師應多角度、多層次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并注重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創新英語口語思維,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在創新、協作、社交方面的綜合職業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英語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靈活掌握、熟練運用綜合職業技能,將所學專業知識與英語學習相融合,使學生在職業情境下能夠輕松使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同時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適當講解一些外國相關風俗、文化,使學生了解到中外文化的不同,注意英語交際過程中的文化禮節事項。另外,英語教師還應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團隊管理合作精神,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今后的工作生活,靈活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英語知識到實際職業崗位中,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轉變高職英語教學關系。教師和學生作為高職英語教育教學構成主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成為影響高職英語教學成果的重要因素,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主要依靠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注入式方法傳授英語知識,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一方,只有徹底轉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高職英語教學水平,改善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高職英語教師應注重師生間和諧關系的培養,通過英語課堂教學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同時以學生為主導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根據學生課前預習反饋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英語知識,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英語交流,明確學生英語知識薄弱點。教師也可向學生推薦適合的英語課外讀物,拓寬學生的英語閱讀視角,充分激發英語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與教師進行英語交流,以此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3.創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普遍英語水平較低,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無法滿足職業能力培養的需求,容易導致英語較差的學生英語水平更低,必須分類重建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打破傳統英語公共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增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高職英語教學可通過模塊化教學方式,根據不同專業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分層英語教學活動,在英語課前教師可向學生發布預習任務,使學生提前了解詞匯在特定語境中的應用,課中注重向學生提出與專業相關的情境問題,使學生深入了解本專業職業特點,為今后快速適應工作崗位作好鋪墊。在課外,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英語自學能力、交際能力,通過播放影片、名人演講、組織英語小短劇等形式,是學生參與到完成英語任務的過程中來,不僅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還提高其英語交際能力。
4.革新高職英語教學內容。高職英語教學內容應與學生所學專業掛鉤,結合不同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高職英語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文化素養,使學生掌握職業崗位應具備的英語基礎知識,并能在對外交際中靈活運用。高職英語教學作為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英語教學內容應滿足不同專業需求,以夠用、實用為英語教學原則,客觀科學地制定英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英語科研組及英語教師可先征詢各專業教師對培養學生職業英語能力的要求,了解專業基礎課要求的英語教學內容,同時,還要聽取學生對本專業崗位專業能力的需求,明確不同專業所需的合理英語教學內容,適當采納學生對英語課程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明確英語教學內容,圍繞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優化英語教學內容,使英語教學與所學專業形成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并建立與之相配套的英語教學系統。
5.轉變高職英語教學評價方法。高職院校應結合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英語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結合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對英語教學效果進行客觀評價,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運用能力,提高其綜合職業素養。為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展,英語教學可建立多層次的教學評價機制,堅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高職英語教學評價導向,不再以學生成績高低作為唯一的教學評價標準,從而真實客觀反映學生英語職業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實際教學評價體系建立過程中,應結合不同專業特點構建一套綜合性較強的英語教學評價機制,圍繞課堂教學、日常成績、運用技能等形成多層次教學評價模式,英語教學評價內容不僅包括學生上課態度、答題積極性,還包括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教師通過評價英語課堂教學成效,考查學生英語應用水平的同時,可以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對英語教學內容做出適當調整。另外,教師可通過情境創設模擬職業崗位英語應用環境,組織學生分組開展崗位英語情境表演,并由教師、學生共同對情境表演進行評價,不但鍛煉學生英語知識分析、應用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利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隨著全球一體化經濟的快速發展,英語教學在高職教育教學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高職英語教學必須與時俱進,及時轉變英語教學目標,重構英語教學關系,創新英語教學模式,革新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方法,提升學生英語職業能力,培養更多符合用人單位所需的專業化人才,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素養。
參考文獻:
[1]楊靜怡.基于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6):41-43,57.
[2]羌佳佳.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英語廣場,2019(2):116-117.
[3]王育霞.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8):51-52.
[4]于清清.基于職業能力培養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解析[J].國際公關,2020(5):74-75.
[5]李淼.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特色教學研究[J].林區教學, 2019(09):76-78.
[6]王惠.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途徑探析[J].亞太教育,2019(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