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剛
摘 要:文章從三個方面分析問題,探討新時期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即:積極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使核心素養能夠更加科學高效地融入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授課教師要引導班內學生積極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進一步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應用題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解題能力,有效加強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3-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13
教師所講述的大部分應用題素材都是源于實際生活的問題,借助語言文字以及圖形等對數量關系進行描述,通過數學計算方式解決數學相關問題。現階段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應用題已經占據了整個數學教學中的近百分之四十五,有效的數學應用題教學不僅可以使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還可以培養小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能夠進一步促進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對學生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現階段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含數學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以及數據分析等能力。由此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育已經從對傳統數學理論知識及內容的傳授,轉變成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觀念的轉變不僅僅與我們現階段實施的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相吻合,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曾經有人說過,教育就是一個不斷促使自我教育的過程,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授課教師以及學生共同構建了整個知識傳遞的全過程。因此,從客觀的角度出發,新時期核心素養培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既包含了數學知識本身所具有的實際特點,也能夠及時轉變傳統灌輸式、被動式的教學方式。所以,相對于傳統的應試教育來講,核心素養教育更注重對小學生的引導與啟發,同時會更加尊重小學生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會更加重視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互助能力以及拓展實踐能力等?,F階段我國提倡的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主要側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與普通教育教學活動相融合,其中主要包含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以及人文沉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運用十八大基本要點,同時也提倡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有效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創設教學情境,使核心素養能夠融入教學活動
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雖然有些數學教師會在課堂導入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然而對于大部分授課教師來講,創設情境教學仍然是其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大障礙點。還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存在表面化現象,在創設情境時無法更多地融入一些小故事或者小游戲;還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過度追求創設問題情境,致使該環節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所以在教學情境創設過程中要把握好尺度,并不是情境越多對教學越有幫助;還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出現單一化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障礙,致使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學生無法以輕松、愉悅、主動、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數學探究學習過程中。
現階段,在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數學應用題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聯系實際生活,科學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進而幫助小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進一步使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啟發與鍛煉,同時有效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可以多運用一些實際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情境創設,借助實際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情境,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內容呈現出來,讓小學生在輕松愉悅且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中更深層次地掌握數學知識內容。
比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用乘法的估算解決問題”時,可結合當地的生活實際,以學生最感興趣的游樂園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去過鳳凰山嗎?聽說那里的游樂園很好玩,老師一家五口想在明天去玩。游樂園的套票每人68元,老師準備帶400元錢買票,夠嗎?你們愿意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這樣的問題情境創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無形的力量將學生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之中,進一步增強了數學知識的趣味性與實用性,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知識遍布于我們的生活。又如在講解小學數學倍比的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植樹活動創設情境:“今年植樹節活動時,全年級學生去野外植樹,五年級三班30名學生一共植樹70棵,按照這種植樹速度,全校1500名師生一共能植樹多少棵?”
解題步驟:首先考慮1500是30的多少倍。也就是1500÷30=50,然后再用70×50=3500(棵)。通過這種以生活實際為題來解疑,引出與倍比知識相關的定義、數量間的關系及解決此種問題的具體思路及做法。
其次,我們接觸的數學應用題中,有許多內容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授課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應用題轉化或替換成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講解,科學引導小學生“扎”到實際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里,探尋到解決問題的趣味性,有效加深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