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永君
摘 要:《公共圖書館法》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和建設指明了方向,在法律、經費、人力等多個方面為圖書館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圖書館為了更好的發展,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服務措施,轉變服務方式,利用先進的技術,提高服務效能,以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法;圖書館服務;讀者權益;文化素養
2017年11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法》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上順利通過。這是我國第一部圖書館專門法,包括總則、設立、運行、服務、法律責任、附則五章,計55條,從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1 ]。《公共圖書館法》的頒布和實施能夠更好地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的蓬勃發展,加快公共圖書館數字化、現代化、社會化全面發展的步伐,發揮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功能,保障社會公眾基本的文化權益,充分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
圖書館的服務效能是評價和衡量工作質量的重要依據和標準,因此圖書館要提高服務質量,在做好自身建設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服務策略和模式,以提高服務的效率和能力。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文獻信息資源、經費技術、館員、制度政策、社會力量等方面的支持,做好自身建設的同時要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大眾文化服務項目,最大程度滿足社會公眾多種多樣的文化需求。
1 資源建設與共享
文獻信息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是圖書館開展各項活動、提供優質服務、滿足讀者需求的基礎條件和決定性因素,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的構建包括資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共享,以及資源使用的保障。《公共圖書館法》對于資源的建設也有明確的相關管理制度,文獻信息采集、免費開放、出版物繳送制度,館際交流、經費保障等都有制度規定[2 ]。不僅要建設紙質文獻資源,還應該推動數字化資源建設,搭建線上線下資源共享的信息平臺,加強古籍資源的保護和傳承,促進館藏資源向社會公開化。
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做好圖書館之間的協同服務,增強館際資源的共建共享。做到資源的共建共享,不能只局限在公共圖書館系統內部,而是要做好公共圖書館整體內部之間的聯合發展,還需要加強與圖書館系統的高校館、科研機構館等其他類型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的合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高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向公眾開放,引導和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公眾向圖書館捐贈,依靠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事業當中。
人力資源建設方面,注重館員的能力培養,圖書館員應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具備相應的文化水平和組織管理能力。為了提高圖書館員的專業性,可以持續地開展對館員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的培訓,只有專業的館員才能了解圖書館的整個運行服務模式、館藏資源的系統建設,才能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閱讀咨詢和信息服務,為圖書館的整體發展和建設奠定基礎。
2 服務轉變,提升服務效能
2.1 拓寬圖書館活動空間
《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公共圖書館應免費開展文獻信息服務、圖書借閱、公益講座培訓、讀書交流、演講誦讀、利用公共空間設施開展的相關活動,積極改善圖書館的服務條件、提升服務水平,充分聽取讀者意見,接受社會監督[3 ]。還可以建立一些微小、靈活、實用的圖書館,例如社區圖書館、商場圖書館、地鐵圖書館、公交站圖書館亭等,利用這些小圖書館增加圖書的流通率,讓閱讀文化滲透到公眾生活的點點滴滴。為老人、兒童、特殊人群進行貼心服務,體現服務平等,公共圖書館需要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區域,并且配備專業的館員對小讀者進行貼心的引導和服務,為中小學相關課外活動和其他閱讀活動提供資源支持。結合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特點,根據圖書館的實際情況,為特殊人群創建更好的文化服務條件。例如,面向不同人群定期舉辦專題培訓講座,走進社區、走向基層,為公眾開展科普知識宣傳,舉辦各種類型主題閱讀、閱讀講座、讀者交流會、書畫作品展覽等相關文化活動。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閱讀推廣活動,采用多種方式和途徑,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些服務的方式都是在改變和拓展圖書館的服務空間的基礎上進行開展的,利用好圖書館現有的空間,拓展多種潛在可能的服務空間,為各種類型的公眾提供信息的服務和知識的共享。
2.2 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方位服務
充分利用媒介平臺,利用先進的技術開展網上圖書館服務,建設和開發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的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圖書館網站、手機APP等,為公眾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務。注重線上數字化電子資源的推廣,將線上線下共享平臺深入融合,廣泛開展數字服務、流動服務、自助服務,滿足現代公眾多元化的閱讀需求。2020年4月20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電子圖書閱讀量為2.84本,數字化閱讀方式(包括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接觸率為79.3%。從數據上看,我國成年國民每天接觸媒介的主體是手機和互聯網。2019年我國有31.2%的國民有聽書習慣,有聲閱讀成為新的增長點,移動有聲APP成為大多數聽書人的首選[4 ]。閱讀推廣的開展需要充分利用新的媒體形式,例如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網上圖書館等定期推送系列文化書籍,適應公眾改變的閱讀習慣,潛移默化的提升社會公眾的文化素養,要保證線上信息資源及時更新,為廣大民眾提供動態的、人性化的信息服務[5 ]。
3 注重偏遠地區的圖書館和資料室的建設
《公共圖書館法》要求發展全面系統的公共圖書館網絡,加強數字化、自助化、流動化服務設施的建設,擴大公共圖書館服務范圍,加強基層和農村圖書館事業的保障[6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成全面覆蓋城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但是經濟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的圖書館建設存在很大差距,基層公共圖書館利用率和服務效能不高。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整體建設水平和基層服務效能,可以通過圖書館協會的協調,以省市級圖書館為中心力量,從人力、物力多個方面幫助建立鄉村圖書館,促進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向城鄉基層延伸。以省市級圖書館為中心力量,開展所屬基層圖書館整體之間的資源共享,這里的資源共享包括文獻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共享,積極開展館員的培訓、交流活動,圖書下鄉等活動,扶持基層圖書館結合當地發展特點開展多種多樣的讀者活動,從點滴做起,改善和提高基層圖書館的服務條件,發揮基層圖書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