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洋
摘要:近年來,在時代不斷進步的視域下,核心素養已經成為了各等級教育事業重點關注的話題,它影響著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指導著他們的教學與學習活動。當前,我國教育事業更加提倡“素質教育”,要求學校要重視高中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合理發展。但是,大多數高中生在巨大的學習與生活壓力下,很少參與體育運動。對此,本文將分析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三個方面出發,制定有效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高中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實踐;探討
體育學科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調節文化課學習的壓力,鍛煉高中生的體育素養和身體素質,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越來越多的教師注重文化課的教育,忽視了體育學科的教育工作,這樣使得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較低。那么,高中體育教師應該怎樣落實核心素養呢?
一、高中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
現如今,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普通高中體育課程必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思想,教師應該堅持“健康第一”的教學原則,從而在核心素養的引導下,促使高中生的身心更加健康、強健的成長[1]。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高中體育學科的三大核心素養,即“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這三點素養集中的反應了高中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以此才能更加有效的掌握教學內容。
其中“運動能力”,是指高中生的體能、心理能力以及戰術能力在身體中的表現,是個體進行身心活動的基礎。同時,它還要求高中生具備基本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進而可以自主的完成各種體育鍛煉和競賽。
其中“健康行為”,是指高中生的某些可以增進身心健康發展的具體行為,它是改善高中生生活與學習習慣的關鍵。例如,高中生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遠離不良嗜好,預防身心疾病等等。
其中“體育品德”,是指在體育運動和鍛煉中高中生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社會風貌等等,這對維護社會秩序、建立良好風尚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例如,高中生應該遵守規則、誠實守信、公平正義,同時還要意志頑強、勇于挑戰等等。
二、落實高中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策略
對于當代高中生而言,高中體育課程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可以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所以,教師應將核心素養的內涵融入其中,才能吸引更多的高中生,促使他們自主的進行體育運動和鍛煉,從而培育高中生的運動能力、體育品德,最終提高高中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水平。
(一)堅持立德樹人、終身體育的理念
一直以來,教育都是我國的千秋大計,怎樣培養人才?培養怎樣的人才?已經成為各科教師和各等級學校需要重點關注的話題。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與科技多元發展的背景下,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可以通過體育運動和鍛煉得以培養,所以高中體育課程的地位正在逐漸提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要求高中體育教師應該時刻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保持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讓高中生自步入校園之日起就時刻參與體育運動,讓體育成為高中生學習與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從而為社會主義事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二)培育高中生的運動能力
學生步入高中階段,在學校、教師和家長的要求下,促使他們經歷一個不斷獲取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提升學習能力的學習過程,所以,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是巨大的[2]。對于高中體育教師而言,體育課程最大的目標就是鍛煉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從而促使他們形成健康的體育素養。所謂“運動能力”,就是教師應該在了解每一位學生身體狀況的前提下,為其制定周密的運動計劃,從而針對學生不同的弱點和缺陷進行鍛煉,進而提升他們的運動技能。對此,高中體育教師在培育高中生的運動能力時,應該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了解每一位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弱點,例如部分學生認為籃球運動較難,部分學生則認為足球運動較難,只有教師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缺陷,為他們制定詳細的運動計劃,引導學生多多聯系弱點的運動項目,以此才能針對性的提高其運動能力。以籃球教學為例,部分學生可能每天都會進行籃球運動,但是部分學生卻很少參與籃球運動,這就需要教師了解所有學生對籃球技能的學習興趣與能力,針對學生上肢力量的不同,為他們制定薄弱項的鍛煉活動,從而針對性的培育每一位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
(三)培育高中生的健康行為
高中生的體育健康行為,往往是在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與鍛煉中不斷積累并形成的。簡單的說,就是高中生參與體育運動,可以不斷增強自身的體質,從而明確怎樣的行為舉止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長,以此樹立正確的行為規范[3]。但是,高中體育教師在培育高中生的健康行為時,應該格外注意的一點就是,高中生的健康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對此,高中體育教師應該利用課本教材的知識和網絡上的拓展,教會高中生怎樣明辨是非、判斷對錯,并且形成堅持不懈、保持衛生的好習慣與好品質。例如,在高中階段,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勞逸結合”的道理,倡導學生進行“適當”的運動,不要過多的參與體育運動,從而使得自身的精神困乏無力,這樣不利于高中生養成良好的運動行為。同時,在組織學生進行某項運動時,應該帶領他們先進行熱身,避免肌肉拉傷,影響其身心的健康成長。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生有著巨大的學習與生活壓力,文化課的學習使得他們每天都很忙碌,體育課程的教學安排就是為了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讓他們在快節奏的學習狀態下得以放松,從而幫助他們改善身體素質和體育素養,最終促進其全面發展。對此,這就要求高中體育教師應該站在核心素養的立場上,了解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制定有效的實施策略,例如培育高中生的運動能力;培育高中生的健康行為;培育高中生的體育品德等等,以此促進高中生的全面與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季瀏.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體育科學,2018,3802:3-20.
[2]王延娥.體育核心素養理念培育下對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理性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03:86-87.
[3]于永暉,高嶸.體育素養的概念與內容構成辨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9,3504: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