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明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深入,小學數學教學應得到進一步優化,教師要積極引入新的教學理念、授課方式,以此更好地引發學生興趣,強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分層教學作為現階段較為時興的一種教學輔助形式,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到適合自己的知識內容,對提升數學課堂整體教學水平有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鑒于此,本文將針對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展開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用路徑
作為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構成之一,數學向來是一門較為困難的學科。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有的學生“學不夠”,有的學生“學不會”,在此情況的影響下,小學數學課堂育人水平難以得到充分發展。為此,我們可嘗試性地將分層教學引入數學課堂,以此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在學習中“跳一跳,夠得著”,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進而全面提升小學數學的育人效果。為此,我們要正視分層教學在數學授課工作中的優勢,積極革新課堂教學模式、內容安排,讓不同層次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收益,提升育人質量。
一、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優勢
(一)迎合時代發展
教育部長陳寶生曾提出過“教育機會均等”的重要觀點,它明確提出:教師要保證班級中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平等的、適合自身發展的受教機會。這也給我們開展數學授課工作指明了方向。這就說明,我們在實施數學授課時,除了要重視對學優生的培養,還應保證后進生、普通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學習權利。為此,我們要從學生間的差異入手,強化對授課形式的改革,引入更具個性化分層教學方式,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
(二)有利于減少差異
小學生正處在一個身體、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但是,由于他們的成長環境、認知能力存在很大不同,導致其雖在同一教室內學習,但各自的學習效果、學習習慣、掌握知識的速度等情況出現了較大差異,這將嚴重影響他們的數學學習效果。一些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學會數學知識,但也有部分學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較差,數學學習效率極為低下,長此以往難以取得良好成績,這對其后續學習更深層次的數學知識內容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通過引入分層教學,教師能夠以分層的方式展開授課活動,以此淡化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結合分層教學,能夠在不同層次學生間營造一種追趕氛圍,在同種層次學生間形成一種競爭環境,這樣方可激發各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使其掌握更為高效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
(三)優化課堂教學效率
在既往的數學課堂中,小學教師通常會秉承“向中看齊”的理念實施授課,在進行數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計時,通常會偏向大多數的學生,這樣很容易導致學優生“不夠吃”,后進生“消化不良”的情況,從而嚴重阻礙整體數學教學水平提升。通過應用分層教學,教師能夠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智力水平、認知能力、知識結構等因素,開展更具層次化的數學教學,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與之對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授課方式,這樣方可使其都能在數學課堂中有所收獲,在整體上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彰顯出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
二、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路徑分析
(一)對學生實施分層
在開展分層教學時,對學生實施分層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師只有對學生實施合理分層,才能更為充分地彰顯分層教學效能?;诖?,在開展分層教學前,我們可憑借課堂提問、問題測試等方式,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等方面實施了解。而后,我們可結合具體學情,將他們分為不同組別。
一般來說,我們可將班內學生劃分為學優生、普通生和后進生三個層次。其中,學優生的組員數學基礎扎實,學習興趣濃厚,對數學新知識的認知、接受水平較高;普通生一般具有較好的進取心,但數學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一般,學習新知識時需要教師給予更多輔導;后進生大多數學學習能力偏弱,對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并不牢靠,經常需要教師實施專門指導。
對學生實施分層結束后,我們可結合合作學習理念,制定一個小組互助制度,讓學優生、后進生兩個組的學生從后進生組中挑選一名學生實施幫扶,從而盡快將其拉入到更高層次。通過此方式,能極大激發后進生學習熱情,使其更為便捷地獲取優秀數學學習思路。同時,這一過程對于普通生、學優生來說,能使其鞏固所學知識,進而營造出一種互相幫助、團結合作的良好班風,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二)對教學目標實施分層
教師開展數學授課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會秉承“一碗水端平”的態度設立教學目標,這樣很難體現出對學生間差異的重視。在此類教學目標下,學優生經常會因為目標過于容易達成而產生思想松懈、自大自滿等情況。學困生則會在此教學目標下,感到學習非常吃力,甚至會因此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畏難等心理?;诖耍瑸楸苊膺@種兩極分化的情況出現,教師在開展數學分層教學時,應將這一理念滲透到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學情,為其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使其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讓數學教學更具實效性。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結合不同組別的學生學情,為其設計層次化教學目標。對于后進生組,我們可將目標制定為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并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教材上的習題,為其后續學習更深層次的數學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對于普通生組的學生來說,我們可制定如下目標:能夠理解數學定理、概念的內涵,并能熟練應用相應知識解決常見的問題類型。對于學優生組的學生,教學目標可以制定為:在牢記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的基礎上,能夠熟練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各類問題。通過設定這種層次分明的教學目標,能夠幫助每位學生校正自身數學學習方向,使其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獲得更多知識、技能。
(三)對數學作業實施分層
小學教師開展數學授課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作業布置結束后,一些成績好的學生認為太簡單沒必要做,部分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則認為,作業太難了不知從何入手。針對此情況,教師應認清不同學生的數學能力差異及對知識掌握的現狀,而后結合不同學生層次,為其布置不同數量、不同難度的數學作業,這樣方可充分發揮出課后作業的效果,讓不同層級學生的數學知識都能得到鞏固。
例如,在實施數學作業布置時,我們可結合授課內容及學生層次,設置難、中、易三個層次,以此幫助不同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數學新知。同時,結合當前多數小學生在數學認知、運用方面的能力缺失問題,我們可對課堂和課后作業實施層次化設計。
在課堂作業方面,我們可以為后進生布置一些教材上的課后習題,以此讓他們對基礎知識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對于普通生來說,我們除了要求其完成一些課后習題,還可適當分配給他們一些課外拓展題目,并控制好題目難度,保證他們的能力可以獨自完成。對于學優生,我們在布置作業時,可以將課外習題作為主要內容,并鼓勵他們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展開思考,以此進一步拓寬他們的數學思維,完善其數學知識體系。
在課后作業方面,我們可結合授課內容,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第一層次的作業我們可主要將其設計為探究性、綜合性問題,具有較強的挑戰性,適用于學優生群體。第二層次的作業主要為簡單變試題,適用于普通層次的學生。第三次層次的作業通常為必做題,主要包括教材內的數學基礎練習,作業對象主要為后進生。這樣一來,學生能夠通過課后作業得到更多應用知識、練習數學技能、實施深入思考的機會,從而逐漸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促進自身綜合數學水平發展。
(四)對課堂訓練實施分層
通過課堂訓練,數學教學效果將得到更為有力的保障。通過科學的課堂練習,能夠極大促進學生更好地消化所學知識內容,還可為后續數學教學工作開展打下堅實基礎。為提升課堂訓練實際效果,我們可將分層教學理念融入進來,開展層次化的訓練指導。比如,在課堂訓練中,我們可立足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對學生的分層情況,開展分層次的課堂訓練指導。
首先,對于處在后進生層次的學生,我們可以鼓勵他們依據所學知識,結合教材課后習題展開聯系,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對于普通生群體,我們可以引導其在完成課后習題的基礎上,結合一些拓展類習題展開練習,以此拓寬自身思維。對于學優生來說,我們可以鼓勵其擺脫數學教材的束縛,開展更高層次的習題練習,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更深層次思考,在無形中發展其思維能力、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
(五)對教學評價實施分層
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學評價對數學授課效果會產生不小影響。一方面,精準的教學評價能幫助教師更為準確把握學情,引入具針對性的方式來提升教學有效性。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校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向,使其更為高效地開展數學知識學習。因此,在面對不同層次學生時,教師應實施分層評價。
例如,針對后進生,教師要秉承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對他們的學習成果給予及時的肯定,他們能保持較為長久的學習動力。對于普通生,教師在肯定他們付出的同時,要指明其不足之處,并為他們指出改進的方向。針對學優生,不宜對其過多表揚,避免其產生自負情緒,并為其制定更高的學習標準,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總結
綜上所述,為提升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水平,教師可以從對學生實施分層;對教學目標實施分層;對數學作業實施分層;對課堂訓練實施分層;對教學評價實施分層等層面入手,以此在無形中促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張創平.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288.
[2]朱洪鐘,楊秋育.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8(24):101-102.
[3]欒利紅.分層—參與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