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兆軍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對他們的言行進行良性引導,有助于磨練學生的心理和意志,鍛煉學生的身體機能。對此,本文將以小學階段的體育課堂設計為切入點,從家庭教育應用的角度出發,分析家庭教育資源開發的重要價值,并列舉出具體的不足之處,探討解決的方法與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啟示,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家庭資源;小學體育;應用價值和缺陷;改革方法
引言:
在素質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當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課堂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資源的延伸和拓展,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創新提供了更加鮮明的思路。體育作為支撐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學科,在這種情況下也應當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視和關注,要尤為注重資源的多項開發。
第五,分析家庭教育資源在小學體育中應用的重要性
新課標的實施,要求教師為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在這其中,環境的塑造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也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加充足的動力。而家長作為學生的第1任老師,他們所秉持的觀點也可以直接影響學生自身的發展。家庭教育資源的開發,讓學生逐步認識到社會和應試教育的嚴謹性,幫助學生樹立危機意識和風險意識,逐步養成自我探究的良好習慣。
二、分析家庭教育資源在小學體育中運用的問題
首先,有相當一部分體育教師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家庭教育資源開發的必要性,沒有把課堂內容與生活元素充分結合到一起,只是按部就班的依照教材傳授理論知識,久而久之學生也會認為體育是枯燥且無聊的,他們的積極性會受到嚴重的打擊。其次,部分教師在實踐的時候沒有觀察并分析家庭理念,他們只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單純的上課,這就讓學生的家庭教育觀念變得尤為淡薄,甚至也導致家庭教育資源無法順應學生成長的需求,始終無法與學校教育統一結合,最終讓學生的發展失去了平衡。如果不得以解決和改善,學生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最后,部分教師并沒有及時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案,只是把自己當做掌控者和支配者,壓抑了學生的天性和思維,即便是在新理念的引導下也不敢放開手腳,這就會讓學生感到壓抑和束縛。
三、分析家庭教育資源在小學體育中的應用方法
(一)提煉生活元素
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要理解學生內心對體育課的期待與渴望,要把學校當做社會,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資源的必要價值,認真分析學生所處的家庭背景,并及時與家長展開溝通和交流,把家長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方案充分結合到一起,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讓學生也能夠認識到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性[1]。
(二)保持步調一致
教師要及時向家長交流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互相取長補短,分享有用的經驗與教訓,查漏補缺,這樣一來,教師也會更加理解家長內心的期待,給學生正確的導向。值得注意的是,學校和家庭的溝通不能是單向的不,能只是由教師向家長傳遞意見和方案,學校也應當積極收集家長的反饋意見,積極鼓勵家長提出建議。在必要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讓家長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家長分析階段性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學校也可以定期組織親子類的競賽,促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2]。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親子400米接力跑活動,先讓父親或者是母親接替跑200米,然后再把接力棒傳給學生,由學生跑完接下來的200米,跑到終點計時結束,而家長和學生的跑步總和就是這一隊的最終成績,用時最短的家庭,獲得最終的勝利。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短跑能力,也可以讓家庭氛圍變得更加融洽。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組織羽毛球雙打這一類的家庭競賽,讓所有的家庭按照抽簽來分配組別,比賽經過三輪,最后勝出的家庭是最終優勝者。家長和學生在這種趣味性的互動中,也會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價值。
(三)養成日常行為習慣
體育素養的發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也需要日積月累的堅持,學生并不需要每天經歷較長時間的鍛煉,但一定要懂得活躍筋骨,要持之以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應當以身作則,用個人的體育意識和行為影響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在這里,教師要鼓勵家長,把體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學生早上起床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用3~5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做伸展運動,可以是簡單的擴胸,也可以是抬手臂。在下午放學的時候,要陪伴學生玩足球,羽毛球或者是乒乓球,將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這樣不僅可以放松學生的身心,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寫作業的效率。在雙休日或者是節假日,父母也可以與學生一起去爬山。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性推動家庭教育資源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用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發展學生身體機能的應有之策,也是培養學生積極體育觀念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互動與交流,競賽活動的多元化設計,日常行為的引導這幾個角度,論述了家庭教育資源應用的方法,充分結合了小學體育的訓練內容,尊重了學生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在未來,教師和家長也應當繼續形成合力。
參考文獻:
[1] 王永發. 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實踐與思考[J]. 中國農村教育, 2019, 000(027):P.44-44.
[2] 張程輝. 淺析小學體育教師在家庭體育作業中的指導作用[J]. 當代體育科技, 2019, 009(014):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