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渝
摘要:最近這些年,隨著素質教育受到的注重度愈來愈高,音樂課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通過在小學音樂課上展開節奏教學,能夠促進學生讀譜、視唱能力的提升,并幫助其提升音樂素養,對于學生長遠發展大有裨益。不過由于節奏教學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就需要教師做好節奏教學方法的選擇,盡量以趣味性、科學化的方式引導小學生,從而不斷提升節奏教學的成效。基于此,下文就圍繞小學音樂課堂節奏教學的意義與路徑展開探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節奏教學;關鍵意義;有效路徑
從實際的角度出發做出探討,音樂課是大部分小學生都十分喜歡的一個科目,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除了要讓同學們掌握基本的音樂技巧以外,還需要能夠在音樂課程學習之下掌握相應的音樂節奏。故此,節奏教學占據了小學音樂課的主要地位,亦是小學生開展音樂學習的基礎所在,小學音樂教師為了開展科學化與合理化的課堂內容,便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思想,懂得如何將節奏訓練融入到創新教學模式之中,依據小學生具體的身心發展水平,選擇適合的節奏教學形式。
一、小學音樂課堂的節奏教學的關鍵意義
作為小學時期的音樂教師而言,如果想要更好地創新節奏教學的形式,那么十分有必要了解這一教學的關鍵意義,這樣才能夠更有動力去找尋相應的策略。詳細來說,其中的意義展現如下:首先有益于激發音樂潛能。在音樂作品中,節奏是十分基礎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它伴隨著音樂旋律而存在,傳遞著音樂的韻律美、意境美及曲調美,沒有節奏也就不是真正意義的音樂。從小學階段開始夯實同學們的音樂基礎,必然要重視節奏教學環節,以此奠定音樂教育的根基,為更深層次的音樂訓練做好準備,激發學生音樂潛能;其次有益于喚醒音樂感知。培養節奏感實際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多聆聽、多感受,才能增強聽覺敏銳性,喚醒音樂感知,調動表達音樂的強烈欲望;最后有益于鍛煉識譜能力。小學階段是音樂教育的起步期,認識樂譜則是基礎教學內容之一,音樂教師要轉變路徑、創新方法,先從培養節奏感著手,讓同學們從感官層面體會音樂旋律,在此基礎上形成具象的音樂認知,順理成章過渡到學習樂理知識、鍛煉識譜能力,提升識譜教學效率。
二、小學音樂課堂的節奏教學的有效路徑
(一)融合游戲活動提升學生音樂節奏感
基于小學時期學生的年紀特性來看,他們對于趣味化的內容更為喜歡,所以在進行小學音樂節奏教學期間,教師就可以融合游戲活動,以此來提升學生們的音樂節奏感,從而更深層次的體悟到節奏所具有的魅力。此外,小學生本身認知和理解水平相對有限,思維還不夠成熟,對于抽象化的節奏知識內容可能無法很好地進行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在課堂時間進行反復的講解,但會極大的降低教學成效,縮短進行節奏教育教學的時間。針對這種情況,利用游戲活動展開節奏教學,可以協助小學生對知識進行直觀性的了解,強化記憶,尋找其中的節奏點,降低學習期間的困難程度。例如:在小學音樂(人教版)《小小少年》這首歌的節奏教學期間,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引導他們跟隨著教師的節奏拍手或者是跺腳,以此更好地感受音樂本身的律動,通過這些簡單游戲的形式,就可以幫助同學們對音樂節奏有了一定了解,豐富學生們的學習經驗,讓小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音樂旋律知識的學習之中。
(二)利用聲音模擬培育學生音樂節奏感
在節奏教學期間,小學音樂教師還可以利用聲音模擬的辦法,來對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做出培育。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對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從感官著手的。可是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就是注意力不夠集中,專注力不足,尤其是無法專注于抽象的符號中。為了充分刺激出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致,要求教師通過深刻具體的視覺、聽覺刺激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如此才能夠充分有效的促使學生進行音樂節奏的學習,繼而提高同學們音樂學習的成效,這同樣也是每一位學生學習音樂必須具備的要素。實際上在生活中,聲音無處不在,隨時都能夠聆聽到不同的聲音與節奏,所以聽力鍛煉在音樂節奏教學課堂中是無法取代的一環,這一環節能夠使得學生深入了解音樂所帶來的享受,感受日常生活中音樂的呈現,繼而提升節奏感。例如:雨滴落在窗臺的聲音、風吹動風鈴的聲音、車輛行駛的聲音等等,在生活中都能聽見,而小學生具備模仿能力強、想象力豐富的天性,此時教師就可以在節奏教學期間讓學生去模擬這些聲音,并且在模擬中感受其中的節奏,然后教師在這一時期合理進行指導、示范,以此來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音樂節奏感,如此一來,小學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音樂當中的節奏。
(三)通過詩歌朗誦強化學生音樂節奏感
小學音樂教師在展開節奏教學期間,還可以通過詩歌朗誦的辦法來強化同學們的音樂節奏感。實際上無論是音樂還是文學體裁其實都有著一定的節奏韻律,這種節奏能夠使作品能更加的朗朗上口,而節奏感較強的詩歌能夠使人情不自禁的浮想聯翩,通過聯覺反應來刺激大腦的想象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利用詩歌朗誦這種方法來初步帶領學生們去進行節奏的訓練,使學生們通過詩歌朗誦來掌握基本的節奏感覺,然后在進行音樂節奏教學,繼而通過與聲樂的共鳴來探索音樂節奏。例如:在小學音樂(人教版)《我的中國心》這首歌的節奏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選擇與之相近題材的詩歌讓學生們先去進行朗誦練習,掌握其中的節奏,并通過其節奏訓練來為學生們創造出一個更加開闊,更加放松自由的音樂課堂,從本源上為學生提高音樂節奏水平而努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時期的音樂教育而言,節奏教學已經成為了絕對不能夠被忽略的一環。但是在當前的節奏課堂中,仍然存在著諸多不利影響因素,所以教師要對其給予一定的重視,并能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設計合理的方案,從而充分促使小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音樂節奏的學習中來,要讓小學生能在積極樂觀的狀態下學習節奏,繼而提升其自身的音樂素養。因此,上文從教學意義與教學路徑兩方面對節奏教學做出了探討,期望引發思考。
參考文獻:
[1]江蘇省昆山國際學校 黃惠惠. 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滲透節奏教學策略研究[N]. 科學導報,2021-03-26(B03).
[2]馬淑梅.淺談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J].考試周刊,2020(6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