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丹妮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思維工具,在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對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積極作用。閱讀是語言學習的四大基本因素之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教師應用思維導圖,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本文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論述了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關鍵詞:小學英語? ?閱讀教學? ?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導圖,通過將人的發散思維形象化,形成對知識的系統認識。思維導圖在教學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空間,有助于學生對知識形成整體性認知,減少知識碎片化的情況,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小學階段是語言敏感期,閱讀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小學生詞匯量積累有限,語法知識也比較少,在閱讀的過程中容易遇到各種阻礙,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在英語教學中積極采用各種新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利用思維導圖,完善課前預習
有效的課程延伸對提高教學效率非常重要,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新課程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從而更好地領會文章內容,也更加認真地記憶重點的詞匯和句式。小學生活潑好動,要想在整節課上持續保持專注比較困難,而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把握重點,學生在聽課時會更加專注,顯著提升教學效率。
通過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匯總閱讀新課文時遇到的重點詞匯、詞組和句式,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小學生在閱讀時容易忽略重點,泛泛而讀,草草結束,而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按照相關主題內容來閱讀。這樣,針對性更強,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重點詞匯和句式的記憶,還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新課文。
如在講授“Our dreams”這篇課文前,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匯總職業的詞匯,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地把握核心詞匯,了解dentist、astronaut、football player、dancer、writer、pianist等詞匯的含義。教師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畫出更多分支,將職業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除了通過思維導圖系統展示關于職業的詞匯之外,教師也可以加入常用句式,如“I want to be…”等,加深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對這些句子的關注度。通過思維導圖的梳理,學生對重點的整體認知更加清晰,明顯提高了預習效率。
另外,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只完成一部分思維導圖,然后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補充,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學習文章內容,增強閱讀的針對性。
如在講授“Keep our city clean”前,教師可以在思維導圖中列出城市污染的主要來源、污染的類型等內容,然后留出一條分支,即關于如何治理污染,讓學生進行補充。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會更加關注保護城市環境的做法,提升閱讀效率。
二、利用思維導圖,豐富課堂閱讀
相對于課前預習時的閱讀,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時間比較少,所以教師應該傳授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利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歸納和總結英語閱讀中的重要方法,使得學生能夠掌握這些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在講解“Protect the Earth”時,教師可以繪制思維導圖,展示閱讀的主要方法,即閱讀一篇文章之前,要從題目出發,找到文章的核心內容。從“Protect the Earth”就可以看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環境保護,這是思維導圖中的第一條分支,可以稱為“找核心”;在把握核心內容之后,學生不要急于閱讀文章,要粗略瀏覽文章的主要框架,這是思維導圖中的第二條分支,可以稱為“列大綱”,正如這篇文章是從四個方面來介紹保護地球環境的途徑,即“Save water”“Save energy”“Save trees”“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在了解文章的主要大綱之后,思維導圖中的最后一條分支是針對文章細節,找到每部分的核心句子,這條分支可以稱為“讀細節”。通過這三個步驟,學生在閱讀時就不會沒有頭緒,而且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展示,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
除了利用思維導圖展示閱讀技巧之外,教師也可以將思維導圖和多媒體技術結合起來。多媒體技術可以讓思維導圖的內容更加豐富,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且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如在講解“Summer holiday plans”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展示不同的暑假旅游計劃,然后通過多媒體課件顯示不同的旅游地點和旅行方式。比如利用超鏈接,學生在觀看思維導圖時,點擊不同的分支,就可以播放關于不同旅游景點的動態圖像,充分激活學生頭腦中的背景知識,使得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更加順暢。
三、利用思維導圖,促進課后閱讀
語言學習非一日之功,對英語閱讀來說,只有日積月累,才能不斷進步。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課后閱讀效果,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養成課后閱讀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形成更佳的學習狀態。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復述課文,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新文章時自制思維導圖,通過這些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提示性是思維導圖的一個重要作用,對高段學生來說,教材中的文章內容較多,詞匯量較大,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提煉文章的重點內容,建立主干和分支,梳理文章的結構,再讓學生根據這樣的框架去復述課文,學生就能把握核心內容。
如在講解“An interesting country”后,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展示澳大利亞的動物、景觀、運動等內容,幫助學生回顧課文的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適當拓展課文內容,比如在景觀的分支中加入課文中沒有提到的景點,并用英文進行簡要介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除了幫助學生復述課文內容之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制思維導圖。在很多情況下,思維導圖都由教師制作,然后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教師可以講解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再結合課堂上講授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在繪制導圖的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能得到提升,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加深刻。
另外,在學生的課后閱讀中,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展示不同的閱讀形式,幫助學生豐富閱讀體驗。如在聽讀結合這個分支中,教師可以啟發學生一邊聽課文一邊閱讀,然后繼續引出不同的分支,即先聽后讀、先讀后聽、邊聽邊讀,幫助學生將聽力和閱讀融合起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說讀結合這個分支,主要是促進學生口語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共同進步。總之,教師通過思維導圖這個工具,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后閱讀質量,還可以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提高。
閱讀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難點,學生仍然處于英語學習的起步階段,詞匯量不足,閱讀無從下手。同時,小學生往往不善于歸納總結,在閱讀時速度較慢,耗費了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然而,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工具,能夠將發散思維形象化,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整體框架,厘清主干和分支之間的關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積極運用思維導圖,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首先,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前閱讀,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預習,梳理文章的重點,使得學生提前把握核心內容,從而在課堂學習時更有針對性;其次,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講解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歸納總結重要內容,掌握閱讀的必要步驟,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最后,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后重述文章,加深印象,鞏固知識。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真正掌握這個有力的學習工具,提升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耿曉佳.思維導圖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1).
[2]劉勝男.思維導圖在小學生英語閱讀中的運用探究[J].英語教師,2015(12).
[3]謝曉麗.簡析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8).
[4]鄭玲菡.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7(20).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峰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