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明珠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認為數學教學需要重視數學史的相關知識,因為學習數學史中的理論思想和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如今,數學史已經成為《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的重要選修專題。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數學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并通過具體教學案例,闡述了數學史所起到的教學作用。
關鍵詞:數學史? 高中數學? 作用
近年來,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教育事業發展十分迅猛。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與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數學中的每一個公式或者定律都是經過實踐證明的。長期以來,高中數學的主要構成內容都是計算,這給人們一種錯覺,認為數學并不存在文學性,這也是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史教學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數學史輔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下,高中數學教材在各版本中相應地增加了數學史的知識,認期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數學知識不只是由比較固化的公式或定理組成,還包含了公理、概念,以及它們的發展過程和應用過程。但是,由于中學數學教材受編排、教材特征等限制,不可能將知識的來龍去脈敘述得十分詳盡。因此,教師可以在教材的知識主干中穿插與數學歷史有關的知識,這樣方便學生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
如在教學陜師大版本教材中“數系擴充”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自然數的產生背景,然后從數學史的角度分析分割財物過程中出現的分數,然后了解正負數的延伸,最后引申到實數和復數等相關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一條數系的主線展開研究,在頭腦中清晰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直接將知識內容印刻在記憶中。
又如在教學“平面幾何”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好五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通過視頻向學生介紹關于平面幾何的發展歷史和發展進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和歷史故事聯系在一起,明確幾何知識的重要性,清晰掌握幾何知識的體系形成。
二、數學史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一些學生認為高中數學知識比較枯燥乏味,且數學定理知識比較抽象,缺乏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創造情境,引入一些數學家的趣事和獨創數學方法,將數學歷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這不僅能強化學習效果,還有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陜師大版本教材中“等差數列”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高斯在小學時期就能夠快速計算出前一百位正數和的故事,學生被高斯的故事吸引,覺得高斯在小時候就這么厲害,從而調動學生在數學知識方面的求知欲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等差數列知識的興趣。
三、數學史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復興古國,中華民族在現代數學和物理方面的學術研究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數學史,介紹古代中國著名數學家,講述古代數學科技在世界上一度遙遙領先的輝煌,培養廣大學生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
如公元前2世紀,當時的中國數學家們推出《周髀算經》,這是中國最早的數學著作,該著作體現出了勾股定理的相關內容。東漢時期,《九章算術》的出現表明我國已經具備傳統數學教學體系。事實上,我國有很多著名的數學家,這些數學家的事跡值得學生學習和推崇。
綜上所述,教師要利用數學史知識,引導學生形成更加系統的知識體系,創設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了解數學家的故事時,學生感受到數學家的偉大,對祖國產生濃厚的敬畏心和自豪感。因此,教師不但要重視數學歷史的教學,還要將數學歷史融入數學教學中,發揮數學史教育的實際作用,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麗平.淺談數學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求知導刊,2019(16).
[2]李海.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下選修課“數學史選講”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11).
[3]李正海.數學史知識融入高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6).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涇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