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要:美術教學地位在我國整體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日益突出,美術課堂更加趣味化,初中生美術學習效果的影響在初中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也越來越顯著。在美術教育課堂實現趣味化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初中生對美術藝術創作的興趣,同時提高初中生進行美術創作時的專注力,從而激發初中生對美術趣味性教學知識內容學習的熱情。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有效開展初中生美術趣味性課堂教學及其對初中生的意義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和簡述。
關鍵詞:初中美術;趣味化課堂;美術教育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現時代初中生必備的個人品質和基本素養,然而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大多數初中沒有突出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是沒有專業的教師,而且很多教師的教學內容都停留在課本表面的知識上,照本宣科,單一乏味;另一方面,美術教師沒有準確把握初中美術教育的實際意義,在教學中還是以繪畫、色彩為主,學生的實踐練習也大多是簡單的繪畫或者手工作品。為了增強初中美術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效開展初中美術趣味化教學勢在必行。
一、積極發揮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課堂授課
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為人們的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對于初中美術教育來說,初中生還處在成長的階段,面對一些高深的美術作畫技巧,大多數初中生并不能完全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但如果教師插入一些動畫或者圖片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就能夠在歡樂的氛圍中學到更深層次的東西,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如,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有一些比較復雜的圖像,并不容易去描繪,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繪畫的過程,讓學生能夠更詳細地學習,而不是盲目對照一個成形的畫作來自己做繪畫過程中的判斷。在高校教育中,很多學校都已經配備了多媒體應用教室,但是在初中教育中,多媒體教室還不能夠廣泛應用,因此需要爭取早日將多媒體技術普遍應用到各個初中,讓初中生在學習美術創作過程中有更好的學習機會以及深入理解的能力。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點燃學生學習熱情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信息經濟的迅猛發現,先進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就初中美術這門強調直觀展示的學科來說,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夠營造一種直觀的氛圍和影像,將美術教學內容生動、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增強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為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多媒體等先進教育教學手段的運用,以此來點燃學生學習美術知識、進行美術創作的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為高質量美術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建筑繪畫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增強學生對建筑的認識,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段展示中國古建筑的視頻,將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建筑生動、直觀地展現在了學生面前,如,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四合院,江南的水鄉,西藏的布達拉宮……配備詳細的解說,使得學生都聚精會神地觀看著。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從這些建筑的地理位置、建筑風貌、藝術價值等方面談談自己對古建筑的認識,談談保護古建筑的重要性,從而引出相關教學內容,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如此一來,通過運用多媒體將所學內容生動、直觀地展現出來,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知識的欲望和動力,使美術教學得以順利、有條不紊地進展下去。
三、更新教學方式和內容,增強課堂教學趣味
美術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通過美術課的學習能夠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品質。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僅靠課堂上學習教材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初中美術教師還應注重對教學方式和內容的更新,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戶外,在大自然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和源泉,并從中感知事物的美好,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更好地促進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
例如,在進行培養學生在發現美這一方面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轉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帶領學生走入校園中,從校園中的花草樹木、校園建筑中尋找美,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的特征,使學生能夠從整體和局部,宏觀和微觀的角度發現同一事物不同的美所在。或是組織學生課下到公園中進行寫生的活動,將某一事物設定為描繪的對象,如,公園里的涼亭、假山或是池沼,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描繪他們的特征,從中培養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使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美術學習和創作的魅力所在。如此一來,便轉變了以往以單調講解理論知識和反復練習為主的美術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美術教學效果得以優化和完善。
四、增加動手實踐課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生年齡小,有著愛玩愛鬧、活潑好動的天性,因而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應從學生的這一年齡特征出發,多增加一些形式多樣的動手實踐類的課程,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到美術創作的樂趣,享受頭腦中想象的事物變成現實的過程,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促進美術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設計這方面的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一些材料,如,布料、毛線、塑料袋、氣球等,在課堂上完成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活動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制作服裝動手操作的活動。同時給學生設置不同的服裝主題,如,運動裝主題、節日盛裝主題或是學生裝的主題,讓學生根據這一主題服裝的特征,利用課前準備好的材料,制作出一件符合主題且形式新穎的服裝。這種形式的活動能夠極大地鍛煉學生的創作力和想象空間,也是學生樂于參與的。如此一來,通過開設動手操作類的教學活動,提高了學生動作操作的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和觀念,促進了美術教學效果的提升。
總之,趣味化教學作為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及身心發展特點的有效教學方法和策略,在實際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初中美術教師應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積極探究趣味化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從而促進學生對美術課的積極、主動參與,并從內心里真正愛上這門學科,為實現美術教學效果的提升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尤天沖. 趣味化,自主化,多元化——略論初中美術有效教學[J]. 新課程,2017(23):169-169.
[2]周小云. 初中美術趣味化教學策略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