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法治意識和政治素養,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也與時政熱點有著天然的聯系。通過結合時政熱點,教師可以有效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明白思政類教學內容的現實意義,拓展學生的政治視野,拉近他們與現實社會之間的距離。這是傳統的單純講述道理的教學工作所不能做到的。以下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用時政熱點的意義及其策略兩個主要角度展開相關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時政熱點;初中道德與法治;時政熱點應用
在以往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有些教師也會加入時政熱點內容,但一般只是作為背景存在,具體知識與時政熱點之間的關系并不是非常明確?;蛘哒f,教師習慣于給出一個較為宏大的,以時政熱點構成的背景,只要能夠聯系上所學知識即可,學生對于作為背景的時政熱點本身仍然缺少比較全面透徹的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深入選擇時政熱點,帶領學生深入探究,以此為切入點推動教學質量的全面進步。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用時政熱點的意義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用時政熱點的意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可以成為教材內容的補充部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有很強烈的獨立自主愿望,希望更多的參與社會生活,而時政熱點問題的分析解決恰恰符合他們在這方面的心理需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此外,通過將時政熱點引入課堂,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國家各種方針政策以及他們的意義,培養他們的政治認同感,引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其次,引入時政熱點能夠極大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質量。在師生共同搜集、整理及應用時政熱點類學習資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充分參與的學習環境和輕松愉快的學習心情的影響下以相比過去更高的效率接收新知識,并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不僅有效幫助學生積累了更多的知識,還提升了他們的學習技能。當然,想要達到上述意義,還需要教師采用與之相匹配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如果只是找到了一些時政熱點內容然后缺少設計和規劃的時候簡單地拋給學生,是無法起到良好效果的。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用時政熱點的策略
1、引導學生關注時政熱點
想要利用時政熱點展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工作,首先要引導學生關注時政熱點。上文已經提到,在強烈的獨立自主愿望的影響下,初中生其實并不排斥去關注時政熱點。但是在缺少外界引導和幫助的情況下,他們很難通過探究時政熱點得到令自己感到滿意的收獲。再加上現代社會有太多可能轉移學生注意力的新鮮事物,所以初中生能夠自發堅持長期關注時政熱點的并不多。教師應通過趣味課堂導入或教學活動創新等方式,激發出學生對時政熱點的興趣,為取得良好教學成果奠定基礎。
例如,在學習“維護國家安全”的時候,教師應該從最近發生的事情中選擇例子。在當前國際形勢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情況下,我國面臨著多種挑戰,有很多事情都可能涉及到國家安全。比如網絡方面的國家安全,是互聯網獲得大發展之前所沒有出現過的情況。還有一些我國與其他國家在輿論方面的交鋒,其實也會影響到國家安全。教師應多選擇一些不同表現形式的案例拿出展示,組織學生模擬表演其中的幾個場景,讓學生體會到這些事情是如何影響到國家安全的,同時也能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
2、不斷豐富時政熱點內容
在上文的例子中,充分體現出時政熱點內容的豐富性。這是因為現代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中國也在日益融入更多的國際事務之中。有些時政熱點不僅與國家政策有關,而且還從某些方面反映著公民的道德意識與法治精神。有時,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涉及到不同方面的內容,有著巨大的教育價值。因此,教師應該不斷豐富課堂上的時政熱點內容,而且要在引發學生對時政熱點的興趣之后鼓勵學生主動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并在課堂上分享,讓學生成為學習資源的主要來源,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例如,國內有不少“軍迷”,他們本身是愛國的,非常希望看到祖國的軍事實力越來越強大。有的軍迷會因此而出現不理智的行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拍攝一些我國先進軍事裝備的照片或視頻并發布到網上。這種行為首先與國家安全有關,其次也說明這部分人的法治意識較為淡漠,沒有認真思考過自身行為的后果,缺少對法律法規應有的了解。教師可以將此類事情作為主題,讓學生回家之后通過互聯網搜集相關新聞信息,第二天帶到課堂上分享討論,讓學生自己去認識此類行為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
3、積極促進小組合作研究
對于對社會缺少了解,經驗比較缺乏的初中生來說,他們是很難對時政熱點內容展開獨立的深入探究的。如剛才的例子中所提到的那些“軍迷”的行為,有些學生就會以為這些“軍迷”情有可原,認識不到其行為的嚴重性。針對這種情況,如果總是由教師來糾正學生的認識,會影響到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容易培養起學生在思維上的惰性。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小組合作來提高學生探究時政熱點內容的效率與效果,將學生的智力集中起來,同時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一舉多得。
例如,在學習“中國擔當”的時候,教師拿出了中國援建非洲的一些事情作為時政熱點引入,說明中國是秉承著“雙贏”的精神來開展這些合作的,國外的某些新聞報道并不客觀,是在“以己度人”。這時有些學生提出,他們也覺得中國的援建不是在傷害非洲,但是不認為這是“雙贏”,覺得不如將援建的力量用在國內建設上。這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組成小組,為每個小組提供更多的資料信息,包括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時非洲國家對我們的支持等,讓學生通過對更多學習資源的合作探究端正認識,正確理解中國擔當的意義。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塑造學生心理認識和精神世界時所肩負的重要責任,加強教學創新,積極引入時政熱點內容,激發學生興趣,推動學生探究,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知識和技能基礎去認識和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閆燕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時政教學方式的分析與解讀[J].新智慧,2019(33).
[2]宋穎謀.時事熱點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