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枝蘭
摘要:歷史課程是初中教育教學階段中的重點內容,關系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養提升,而隨著我國素質教育進程的深入推進,初中階段歷史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本品文章從“以德樹人”的角度出發,探索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對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研究促進增強學生德育素養的有效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保障學生成長發展的正向性和良好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德育教育
引言: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以德樹人”這四個字就成為了教育教學的重點,黨的十九大對“以德樹人”又進行了一次重申,這更是強化了這個四字方針的核心地位,致使“以德樹人”一躍成為國家素質教育的關鍵。歷史學科涵蓋古今中外各大歷史事件,是開展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點,無論是俄國的十月革命,還是康有為的戊戌變法,亦或者是后來的五四運動,樁樁件件歷史事件中都蘊含著偉大的歷史革命精神,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歷史當中的精神內涵就是最佳的德育教育內容[1]。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強化歷史繼承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首先可以緩解學生對歷史課程學習的枯燥感,德育內容能夠將歷史與現實進行有機融合,讓學生透過歷史感受現實并領悟德育,進而促使其在生活中可以反向聯系歷史;其次德育教育這一部分內容的現實意義更大,初中階段的學生可以就此對歷史產生新的感悟。由此一來,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就不單單是故事欣賞這么簡單,他們會對歷史中的正能量產生傳承性,繼而也就對歷史帶來了繼承性的發展動力。
(二)提高學生思想覺悟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歷史課程的到來本身有著較大的吸引力,這不僅僅是因為學生對于歷史故事的好奇心,更多的是孩子們求知欲望的驅使。歷史學科中的歷史故事、真實事件記錄等,這都是對歷史人物、生活、制度、管理等的一種真實寫照,其中既包含正確的內容也飽含批判性的部分,然而正是這種好壞的對比才可以引起學生深思,此時在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直接性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在這種一點一滴的滲透式教育中,學生可以建立獨立自主的明辨是非能力,自身思想覺悟的提高正是德育教育成功的體現。
(三)增強學生綜合素養
我國素質教育講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其中“德”占第一位,正是表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價值。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而言是直接性提升其德育素養的有效途徑,位居第一位的“德”行素養提升時,無論學生歷史的學習成績是否有進步,它的綜合素養一定是有所增強的,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個人素養的提升價值遠比成績進步更有意義。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原則
(一)有效性原則
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雖然十分重要,但教師也不能因此忽略了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培育,因此遵循有效性原則很關鍵。首先,教師要注意把握德育教育內容與歷史教學的有效融合度,確保德育教育內容的選擇與歷史教學之間不相違和;其次,教師要注意德育和歷史二者互相滲透后的教學效果是否能夠如期實現,若不能則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有效性原則可以保護歷史教學的本質不變,也能促進德育教育在歷史學科教學中逐漸實現預期目標[2]。
(二)直觀性原則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其根本上還是身心發育并不成熟的孩子,所以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能過于隱晦,應更直觀地向學生進行展示。直觀性原則可以成為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指導,幫助教師合理選擇德育教育內容,保障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對德育內涵的理解和吸收更深入,這樣一來更有利于實現德育教育目標。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內容
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究其根本還是需要德育依附于歷史學科內容之中,所以首先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比如七年級歷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歷史書中的“絲綢之路”與當下國家的“一帶一路”進行跨時代聯動,然后借助古往今來這條“路”的變更帶動引入相關德育教育內容,國家事雖是國之大事,但只要教師能夠將其進行正確“土味”分析,也能使其成為學生容易理解的眼前事,這種教材與現實和德育之間的互相匹配,是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多元化發展教學形式
多元化發展教學形式對學生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學習吸引力,同樣這也是為教學注入新鮮血液的有效手段。比如八年級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電影課堂學習會,將生活中大熒幕上能看到的建黨影視搬入課堂,讓學生在影視文化氛圍中感受中國共產黨的艱難誕生,然后根據學生情感的變化適當滲透相關德育教育內容,此時最能激發學生深思,不僅可以很好地實現德育教育目標,更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并且這種不拘一格的歷史教學,能夠讓初中階段學生最大化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三)拓展教學活動
初中歷史教學中拓展教學活動相對而言更便捷一些,尤其今年正值黨的一百周年,全國各地都在開展紅色文化傳承活動,不少地區都重新建立了相關紅色革命紀念根據地,教師可以選擇性的帶領學生到最近距離的文化基地進行熏陶式教學,這種將課本照進現實、將現實映于課本的教學活動,無論是否帶有真正的德育教育都能給學生進行更好的思想渲染,對學生而言是展開德育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3]融合德育教育的歷史教學拓展活動開展,教師也要注意迎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以保障活動教學帶來更好的教育效果。
結語:總而言之,初中階段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至關重要,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的成長學習特性和學習接受能力針對性教學。教師應當充分挖掘教材中與德育教育更相關的內容,然后通過多元化發展教學形式,或者拓寬教學活動等延伸歷史教學、融合德育教育,多向、多樣、多元、創新式的歷史課堂,更能讓學生積極學習歷史,并促進吸收德育教育相關內容。初中階段學生德育素養的提升,等同于其綜合素質的增強,有助于推動學生今后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明華.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方法的實踐研究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52.
[2]葉德元.初中歷史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學策略探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9.
[3]江姣.讓德育之花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中盛開[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