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艷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學生有了興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索中。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研究和探討了在興趣驅動視角下如何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興趣;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一、設計興趣導學內容,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就要應用興趣的導學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對于數學新課程內容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就課程的具體內容設計導學的環節,讓學生通過對課堂的實際思考與參與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初步學習幾何形狀時,教師可以應用七巧板展開導學的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形狀,選擇學生作品中有特點的七巧板拼圖進行展示,并且適當夸獎學生,使得學生能夠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加強與教師的互動,強化學習的興趣。
二、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運用多元化手段進行授課
(一)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興趣中進行聽講
經過教學的引導環節,會進入到課本的正式學習階段。教師在這一階段,需要結合多媒體技術,創設課堂教學的情境,使得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并非僅僅產生聽課的行為,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的情境中。
(二)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引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普遍具有一定的向師性,小學階段的學生表現得最為明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較為親密的師生關系。在筆者的實踐中,在課堂以及課下對于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進行了關注,拉近師生關系。課堂教學進行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課堂秩序的保持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也有許多學生由于對教師的喜愛,愛屋及烏,對教師所教授的課程也產生了特殊的好感,在課堂以及課下,始終保持著較強的學習興趣,取得了不錯的學習成果。
(三)利用小組交流學習方式,強化學生的學習交流興趣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時,會接收到許多新的知識信息以及思維方式,學生要將這些內容進行消化吸收,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學生會普遍地產生一種交流的渴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模式,為學生的交流創造一個平臺。在小組的組建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組員之間學習水平的均衡。由于小學生的能力有限,有些學生表現出擅長語言,也有些學生擅長思考,教師需要將其組合,增強小組的整體實力。
(四)借助微課模式,轉變教學方式
微課集聲音、圖文、動畫等為一體,增強了視覺效果,更能有效牽引知識。微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更具體細致,教學時間較短,一般在5-8分鐘之間,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解決學生的學習難題。
總而言之,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引領中,教師需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進行思考。教學實踐表明,興趣的驅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在學習中參與的積極性,引起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行為,需要加強研究與實踐,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楊伯軍. 興趣驅動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8,20(03):127-128+137.
[2]易立瑛.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優化策略分析[J]. 亞太教育,201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