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作者通過對2000多名初中英語教師與初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輔以個別訪談來了解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結果顯示:絕大部分教師與學生認為有必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并對此很有興趣;城區與郊區教師與學生能用英語表達傳統文化的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內容不能滿足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的教學需求。根據調查結果,文章作者提出了將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三點建議,以期為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7-0002-02
一、研究背景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 “根”和“魂”。青少年時期是奠定傳統文化基礎的關鍵時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等各種文化資源對青年學生有著深遠的意義。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談論生活、學習以及西方歷史與文化的話題較多,而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題材較少。英語教學與傳播傳統文化之間存在明顯的鴻溝,學生難以獲得用英語表達傳統文化的能力。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是十分必要與迫切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初中階段學生及任教初中英語的教師。
本項調查共收到答卷2129份。其中教師答卷119份,城區教師62份,城郊教師57份。學生答卷為2010份,城區學生957份,城郊學生1053份。教師答卷中3年以下教齡的有15份,4~10年教齡的有40份,11~20年教齡的有41份,20年以上教齡的有23份。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開福區初中英語教師的結構現狀。
(二)調查工具與方法
本次調查是通過互聯網“問卷星”系統發布的,分教師問卷與學生問卷。問卷包括了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對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看法、對自己傳播傳統文化能力的評估。同時,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各設計了3個半開放性問題,詢問教師、學生期待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融入的方式以及用英文表達傳統文化時所遇到的困難。教師與學生可以自由表達想要融入的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與適合的融入方式。除問卷外,筆者還對開福區內30個英語教師進行了訪談,訪談內容的維度與問卷內容的主要維度相一致。
(三)數據分析
問卷的封閉性題目運用了問卷星的交叉分析與SPSS的方差分析。問卷的半開放題目與訪談結果使用內容分析法分析,這幾項的最終結果相互驗證、相互補充。
三、結果與分析
(一)絕大部分教師與學生認為有必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并且對此很有興趣
在“我認為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 ? ? ? ”調查中,95.80%的教師表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在“我對用英語表達中華傳統文化內容? ? ? ? ”的調查中,97.48%的教師與85.72%的學生表示感興趣,只有2.52%的教師與14.28%的學生表示不太感興趣或沒有興趣。在回答“我認為教授/學習一些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對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 ? ? ”的調查中,94.12%的教師與92.44%的學生回答“很有幫助”或“有幫助”,只有5.88%的教師與7.56%的學生表示“有一點幫助”或“沒有幫助”。筆者采用李克特量表,把選項的分值依次定為3、2、1、0分,計算的結果是:這3道題,教師的平均分為2.55分,學生平均分為2.34分。由此可見,大部分教師與學生認為有必要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并對此興趣濃厚。
(二)大約一半教師用英語表達傳統文化的能力欠佳,同時城區學校教師與城郊學校教師的文化表達能力有顯著差別
如下表所示,參與調查的城區教師中有62.9%回答“ 我能用英語表達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 ? ? ? ?”時,表示“非常多”或“比較多”。城郊教師中有63.16%在回答這一調查時卻是“比較少”或“很少”。
(三)現用的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Go for it!教材中出現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不能完全滿足培養學生文化自信與傳播傳統文化能力的需要
“ 我認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英語教科書中出現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 ? ? ?”調查的數據顯示:55.58%的教師認為“比較少”。92.86%的教師 與80.00%的學生期待融入更多的傳統節日與習俗;84.87%的教師與74.53%的學生希望能融入更多的傳統藝術;82.35%的教師與74.73%的學生希望融入更多的中國名勝古跡,其次是中國古詩詞與傳統飲食文化。少部分人提到民間音樂、中國歷史、中國諺語等內容。
四、啟示意義
(一)開展教師集中培訓與差異化的校本研修,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傳統文化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毙1狙行奘谴罱ㄒ粋€“基于學校,在學校,為學校”讓教師在實踐中學習、研究、反思的平臺,其使培訓與教師所從事的教學工作緊密相連。從本次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教師認為有必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并且對用英語傳播傳統文化很有興趣。這反映了隨著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與在英語課堂中落實英語學科素養工作的推進,英語教師認可“青少年時期是奠定傳統文化基礎的關鍵時期”以及教師自身文化意識素養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城郊與城區教師用英語表達傳統文化的能力存在差異,這就啟示我們需要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學校的教師制訂提升傳播傳統文化能力的差異化方案。
有位學者說過:“教師要向學生釋放知識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豐富的庫藏;要散布陽光到人的心里,自己心中必有一輪太陽?!敝挥薪處熛瘸闪擞心芰鞑鹘y文化的人,教學目標設計中才會體現傳播中華文化的維度,教師才會為學生提供文化感知與熏陶的機會,也才能更好地組織學生開展文化體驗活動,幫助學生提高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培養他們用英語“傳承文化、傳播中國”的能力。
(二)挖掘文化元素,構建適合融入傳統文化的校本教材,豐富傳統文化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介紹英美文化與介紹中國文化的內容比重失衡。英語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介紹英美文化的教學,英語也成了傳播英美文化的工具,這樣直接或間接造成了“中國文化失語癥”。然而,“傳承文化,傳播中國”是全球化時代賦予中國青少年的新使命,這就意味著培養初中學生學會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已是必要而迫切的任務。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很期待能學會用英語表達傳統節日與習俗、中國名勝古跡、中國古詩詞與傳統藝術等。因此,豐富教學中傳統文化內容是初中英語課堂融入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落實發展學生文化意識學科素養的重要路徑。
(三)遵循“整體融入,方式多樣,就地取材,具體融入”的原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整體語言教學法認為語言是一個整體,不應該被切割成獨立的聽、說、讀、寫四個模塊,應該提倡從整體性出發,聽、說、讀、寫同時發展。一個主題的傳統文化需要通過聽、說、讀、寫、看等技能在不同的課型中延續性、整體性地融入。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英語教科書八年級Unit 8的話題是食物制作,文化素養要求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基本差異,了解美國的感恩節,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飲食習俗與地方小吃。在單元整體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聽說課中融入長沙茶顏悅色奶茶的制作方法,在語法課中可以介紹長沙小吃臭豆腐的制作過程,在閱讀課中可以拓展閱讀有關餃子的文章。這樣,學生可以從地方食物到傳統食物,從飲品、小吃到主食等不同層面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具體融入。
同時,在教師問卷“我通常在? ? ? ? ?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可多項選擇)”調查中,選“閱讀課”的有92.44%,選“聽說課”的有73.59%, 選“寫作課”的有67.23%,選“語法課”的有21.85%。在學生問卷“我希望采取? ? ? ? ? 的方式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可多項選擇)”的調查中,81.74%的學生贊同“在聽說課中,通過情景對話,角色扮演”,71.74%的學生認可“在閱讀課中,通過自主閱讀,老師引導對比中西文化差異”,61.04%的學生選擇了“在寫作課上,老師主題講解,學生小組討論來融入傳統文化”。因此,根據單元主題,挖掘當地特色文化,采用多種方式,將合適的傳統文化內容整體性地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師需要遵循的原則。
[參考文獻]
[1]周由游.中小學英語教育技術裝備使用現狀調查報告——基于六省市抽樣調查結果的分析[J].基礎教育課程,2020(24):62-67.
[2]魯子問.中華文化融入我國英語課堂的可能途徑[J].江蘇教育,2018(91):21-24.
[3]范麗琪.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探究[J].天津教育,2021(17):48-49.
[4]江麗慧,陳興無.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學英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研究[J].海外英語,2021(1):6-7,29.
[5]馮 艷,王增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以“美在我心中”英文展示活動為例[J].校園英語,2016(26):66-67.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規劃課題“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XJK19CJC039)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賀文嬌(1975— ),一級教師,湖南省長沙市周南秀峰學校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