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強
摘要: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用活動的方式,提升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積極性。互動能夠貫穿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完成個人目標,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有效地調節課堂教學的氣氛。互動教學有多種形式,可以為我們的教學目標服務,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服務。小學體育教師要不斷創新活動教學的具體形式和內容,讓互動教學成為充實小學體育課堂的重要途徑和思路。本文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方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 小學體育教學;師生互動;方式
體育教學是對小學生進行素質教學的重要途徑,而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則會影響學生的體育學習質量。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可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
一、通過體育游戲促進師生互動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要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具備應用體育知識的能力。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如果教師采用講述式的方法進行體育教學,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將體育知識融入游戲中,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到體育知識。而學生完成游戲任務需要教師的指導,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
比如,長江黃河的游戲,先要畫出三條間距為10米的平行線,中間一條為中線。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數量相同的兩個小隊,面對面站在中線的兩邊,一隊取名為“長江”,另一對取名為“黃河”,各隊的隊員都要記住本隊的隊名。當教師發出“黃河”口令時,“黃河”隊的隊員馬上轉身往自己的場地跑,“長江”隊立刻追擊。如果在限制線內追上者得一分。反復進行多次,在游戲結束時,以累計分多的隊為優勝隊。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學生追上對方的技巧,以及對方怎樣才能不被追上的技巧,還要對整個游戲進行規劃、安排,這些都需要師生的共同協作才能完成。并且,此游戲還能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和反應能力,對于學生整個體育學習都是十分有幫助的。
二、通過教師示范促進師生互動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師在講解體育運動的動作時,不親自進行示范,學生就很難掌握其動作要領,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教師可采取一邊講解一邊示范的方式,讓學生模仿自己的動作。如果學生的動作不對,教師可及時糾正。教師在示范的時候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兼顧所有的學生,并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體育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籃球中的運球技術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原地運球。高運球的動作要點是在原地運球時,手要控制球的正上方。行進間運球時,手要控制球的后側上方,以肘關節為軸做上下的按拍動作。低運球時要在膝關節部位上下按拍球,以腕關節為軸,用手腕的力量按拍。在運球過程中,學生最常見的錯誤是掌心觸球,原因在于學生的手型不正確,手沒有主動迎接從地面反彈起來的球。還有一種常見的錯誤就是帶球跑,主要是因為學生對帶球跑的概念理解不清楚,或銜接其他動作時腳步動作不清楚,球運得太高。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可對這些動作進行分解講解。也可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一名小組長,先讓小組長熟練掌握這些動作,再由其負責本小組學生的教學。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兼顧全班每一位學生,還能通過小組長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
三、通過角色互換促進師生互動
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通常對教師存在敬畏心理,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十分明顯,所以雙方的互動很少。為提高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有效性,就需要改變這種情況,教師要主動親近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并非難以接近。同時,教師還應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提升自己。角色互換即讓學生當“老師”,教師當“學生”,既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又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比如,在乒乓球比賽中,教師不再扮演裁判員的角色,而是讓學生自己推薦一名同學當裁判員,整個比賽也由學生自己的籌劃。教師則作為一名選手,參與到比賽中。但是,教師在比賽的時候,應體現出與學生接近的水平,不能以自己的優勢去贏取比賽,否則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使整個比賽失去原有的意義。在教師與對手比賽的時候,還要指出學生的不足指出,通過適當的提示,讓學生自己去摸索著改進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學生的乒乓球技能。在比賽結束后,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評價,通過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可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則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的進步。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通過體育游戲、教師示范、角色互換等方式,可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并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從而激發出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提高學生體育綜合水平,還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的改革,使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整體改善。
參考文獻
[1]曹心剛.小學體育課堂互動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27):187-187.
[2]王英合.談小學體育的互動教學[J].散家:下,2016(5):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