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要】新時期教育教學背景下,全面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評價質量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教師在教學評價實踐過程中必須要不斷探索、不斷鉆研、不斷創新,力爭尋找到更為科學化、合理化的評價策略與方法,力爭讓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的整體質量和水平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鑒于此,本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價;實施策略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評價中的問題
首先,部分教師的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意識的有效引導不夠。課堂評價可以通過正確的引導,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意識,同時為學生的學業情況和學習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課堂評價中,教師通過提問、對話和書面作業等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從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評價來看,部分教師有時會借助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習慣,采用自發式或隨機的形式了解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過程往往是無意識的。有的教師過分關注課堂中教的程度,相對忽視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實踐指導作用,對課堂的生成性關注不夠;重視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完成情況,對于是否做到了內化于心,讓學科成為一種教學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意識的考慮不周全,從而失去了評價的意義。
其次,課堂評價方式單一,缺乏時效性。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部分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方式單一,缺乏一定的激勵性。有效的評價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是隨意性強,評價過于頻繁,導致評價效果不太理想。有的教師在提問的評價中更關注學生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的接近程度,對一些隨機生成的問題答案缺乏有力的評價,評價過程一般是簡單的口頭方式,往往沒有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和身心發展方面考慮,導致課堂評價不夠有效。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
1、完善評價標準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評價標準。讓評價有章可循,形成制度化的評價標準,有助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形成書面化的評價標準,讓課堂評價實實在在地充滿生命力,服務于課堂教學。那么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制定方面應該考慮哪些問題呢?首先,要完善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目標,讓三維目標成為教學評價的主心骨。在課前設置好教學目標,因為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科的特殊性,能夠及時有效對學生的道德開展教育,對學生具有強有力的可塑性和發展性,從知識目標上升到情感目標,在積極情感的引導下,幫助初中學生內化知識。在評價中,教師要將學生綜合素養的體現考慮其中,將激發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納入評價目標。其次,課堂評價要聯系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效果上,以是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對照分析能力為評價標準,加強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深度的考查。
2、重視學生主體
新時期教育教學背景下,想要全面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質量,教師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全面參與到教學評價的各個環節中去,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進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生為本”。通過直接參與教學評價,初中生也會較為深刻地領悟和感受到自身學習狀況和評價要求之間的客觀差距,進而發現學習上不足與缺點,主動積極地進行自我調整、完善和提升。這種方式對于全面提升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
例如,以初二年級“以禮待人”相關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組織一次“中華禮儀文化大賽”,讓所有學生都能夠結合自身學習情況和能力積極參與其中。比賽可以涵蓋儀態禮儀、談吐禮儀、儀表禮儀以及電話禮儀等不同方面的禮儀展示。學生也可以通過詩歌、舞蹈、演唱的方式,展現“文明有禮的中國人”這一主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作為評委,并且對每個節目打出合理的分數,教師進行積極的評價和評選,最終選出“最佳口才、最佳風采、最佳儀態”等不同獎項。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能夠讓學生對教材知識有更深層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夠促使他們全面地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意識到作為一名中國人應當具備怎樣的文化知識、文明禮儀以及文化修養,從而培養自身的道德素養,這對課堂教學評價質量和效果的提升也能夠起到促進作用。
3、多元評價內容
新時期教育教學大環境下,教育界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已經全面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固化、單一化的評價方式,應當在教學評價中從情感態度、實踐能力以及思維發展上給予學生綜合性的評價。與此同時,學校在評價教師教學也需要進行綜合考慮,考察教師能否采用科學化、合理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
例如,“師生之間”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師生交往和師生情感的構建”這一話題進行一定的交流與探討。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各項工作進行一定的評價和意見反饋,在此期間教師需要虛心接納和聆聽學生的想法和態度,進而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并且能夠通過學生的評價與反饋發現自身教學上的不足和有待改進的地方。學生在這種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和親情化的交流溝通與互動體系的影響下,不但能夠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而且能夠通過與教師真正的溝通與交流,樹立學習信心,激發自身潛能,全面提高自身對于學校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客觀上讓這門課程的教學評價得到質的提升。
結語: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延展和深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更加注重教學評價和教學反饋。眾所周知,優秀的教學評價能夠具備激勵、診斷、引導、補充等多種功能,堪稱當前各階段教學工作的靈魂所在。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具體表現與奇思異想等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收獲喜悅、體驗成功。
參考文獻:
[1]王先鎖.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多元評價[J].明日,2018(9):151.
[2]袁樂芬.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探究[J].高考,201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