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一門課程,其中不僅涉及豐富多樣的語文知識,還蘊藏著不少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小學階段正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期,此時的學生思想單純,模仿和學習能力強,因此,也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關鍵期。語文作為傳統文化的主要承載學科,語文教師更應該思考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充分滲透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在小學生靈魂中生根發芽。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
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幾千年來深刻地滋養和影響著無數的炎黃子孫。在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我們尤其應該重視傳統文化這一民族傳承和發展之魂,作為小學語文更需發揮其基礎性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小學生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良好認知和理解,幫助其更好地成長和發展。所以,教師在講解語文知識的時候也要十分重視講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以及內涵,讓學生在了解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多樣性、獨特性,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在小學階段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很有必要。
一、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屹立于民族之林的不竭動力,也是國家的根本。作為新時期的接班人,每個學生都應該主動學習傳統文化與傳承的民族精神。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在小學語文當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非凡。
首先,學生作為祖國發展的棟梁,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所以需要在學生還沒有形成獨立的思想觀念之前就對他們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使其在優秀的傳統文化氛圍中養成民族自豪感、民族認同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
其次,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和實施,語文教學效率也得到了顯著提高,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使得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更為豐富飽滿且系統化,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而且,上學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精力最旺盛、記憶力最強的時候,在這個階段,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平時的語文學習中,學生在學習系統的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悟文化、沐浴文化,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最后,文化與經典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名著當中人物以及相關的歷史故事,或者為學生講解中國漢字的演變歷程,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傳承的重要性以及自身肩負的歷史責任,讓學生了解到文化的起源,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對文中的文化內容進行分析和解剖。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路徑
1.更新教育理念,品味傳統文化魅力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由于學科背景的影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將更多的精力只能集中于字詞句篇的解讀中,而這種肢解式的解讀更多體現的是語文工具性的一面,卻忽視了語文教學更應具有的人文性特征。尤其在面對教材中的古詩文教學時,若采用這種功利的做法,則很難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詩詞中的意境,也難以挖掘出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價值。為此,語文教師一方面應該注重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文化修養,另一方面積極地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聆聽、欣賞、誦讀等多種形式參與到以古詩詞等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學習中,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真正地品味出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價值和魅力,并自覺地投入到傳統文化的學習之中。
2.拓展語文教學范圍,增加中華傳統文化內容
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多樣,不僅物質文明豐富,且在精神方面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要求教師轉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中華傳統文化學習當中。同時,在正式教學時,教師有必要對語文教學的范圍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幫助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形成更加全面地認識。
3.結合課內課外資源,塑造傳統文化學習環境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中華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渠道,然而在新時期,將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局限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是遠遠不夠的。要想進一步優化教學效果,教師就有必要將課外資源利用起來,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中華傳統文化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加自主積極地參與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當中。
4.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完善傳統文化教育模式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對教育事業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對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路徑進行有效的創新和完善,以此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保持飽滿的熱情,從而有效消除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陌生感,有效化解學生與中華傳統文化之間的隔閡,進而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
結束語:總而言之,要想讓傳統文化充分滲透進小學語文課堂之中,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傳統文化繼承者和弘揚者,就需要教師深入研究語文教學內容,挖掘其中包含的傳統文化內涵,首先將傳統文化與漢字教學相結合,利用漢字的演變去滲透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民族認同感。教師還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傳統文化,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趣味活動以此營造學習傳統文化的課堂氛圍。另外,還可以要組織經典書籍閱讀分享活動,加大在語文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力度。
參考文獻:
[1]張耀林.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J].新課程(中),2019(09):223.
[2]馬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9(36):43-44.
[3]徐貴娟.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9(30):21.
作者簡介:姓名:張珍燕,出生年月日:1972.6.9,名族:漢,籍貫:內蒙古,職務/職稱:教師,學歷:大專,單位: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先鋒小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