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方案的下發落實,核心素養逐漸成為教學中的關鍵詞。在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期間,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傳輸,還要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并注重優化教學模式,采用具有針對性的引導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培訓,促使學生能夠切實投入英語學習活動中來,并實現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對此,文章將結合實際,并圍繞“小學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等相關問題,展開簡要論述。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一、 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內涵
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主要是使其能夠掌握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技能。新時期下,新課程改革方案中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放在了重要位置。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內涵不同,因而在開展教學時,教師要提前做好準備活動,并認真研讀課改要求,對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進行準確把握。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涉及語言知識、語言技能、交際策略和語感;思維品質主要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思考辨析能力;文化意識的重點在于對各國文化內涵進行理解吸收,同時能夠吸收其中的有益部分并懂得尊重不同文化所存在的差異。學習能力主要包括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等。
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需要教師結合學科屬性,靈活制定多樣化策略。在小學英語教學期間,要注重開設聽、說、讀、寫等多樣化實踐活動,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在對話交流中形成以交際能力為核心的語言運用素質。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習環境的創設,比如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為學生進行資源拓展,使其能夠廣泛吸收學科知識內容,從而構建自己的自主學習模式。
二、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一)創新授課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英語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深重,教師在制定活動方案時,常常局限于課內知識,且模式較為單一。新時期下,將核心素養與教學活動進行有效融合,教學目標不僅局限在使學生掌握教材內容上,還要促使學生獲得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全方位發展。對此需要教師保持創新理念,積極拓展教育資源,使學生接收到更多學習內容,從而為英語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色彩。
(二)培養綜合能力,助推學生發展
以往的英語課堂活動形式豐富度不足,在課上,大多停留在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灌輸上,難以從更深層次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核心素養大背景下的英語活動,教師可以從多角度、多方向對學生加以引導,比如結合重難點詞匯、語法,引導學生進行對話交流,以此培養其語言能力。又如根據閱讀內容,出示思考問題,以此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此外,還可以積極拓展文化資源,幫助學生擴大認知視野,從而使其獲得文化品格的發展。在多樣化活動引導下,學生的綜合能力會得以有效提升,課堂活動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三)落實課改要求,順應時代發展
隨著時代變化,教育教學活動也應保持創新發展態勢。不同時代背景下,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如果教學活動不能順應時代發展,對于人才的培養效率也會大大降低。新時期下,在學科教育中滲透核心素養內涵,能夠讓課堂活動得以變化更新,可以讓新課程改革方案中的各項要求真正得以落實,并促使教學活動與時代同步,真正培養出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的現代化人才。
三、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口語能力不夠
聽、說、讀、寫是英語教學中的四大重要環節。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把重點放在了對學生進行聽和寫的培養上,忽視了發展學生口語能力??谡Z訓練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并進行流暢地表達,這對于學生的語言學習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縱觀實際,可以看到,在小學英語課上,與口語訓練的相關活動較少,缺乏系統的語言訓練環境,學生的交際意識也比較淡薄。出現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的陳舊教育觀念,致使課堂活動形式變得單一,未能讓學生置身于良好的語言環境下,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生重視度不足,沒能意識到積極參與口語訓練的重要作用。
(二)忽視文化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培養,是發展其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在課堂中,加強對國外文化的滲透,可以使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并加深對于特定知識點的理解與把握,從而幫助學生獲得閱讀和交際能力的協同發展。對于小學生而言,對不同文化的理解主要來自教師,但縱觀現階段英語教學活動,可以發現,教材中對于不同區域文化的呈現較少,課堂中教師的文化滲透意識不足,也未能使學生獲得多元文化的熏陶,從而導致學生對文化的忽略,難以真正促進學生文化品格的發展。
(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傳統的中國教育大多偏向于教師主動地“教”,學生的學習思路幾乎是時刻跟隨教師的,久而久之,學生會在無形中處于被動地位。部分教師也疏于對學生自學能力進行培養,這樣的做法是有失妥當的。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應該處于課堂的中心位置,尤其是在核心素養大背景下進行授課,只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來,從而發展其學習能力。
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方法
(一)運用微課教學,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要想使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得以全面發展,首先要肯定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比如運用微課這一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前,教師需要做好備課,明確教學目標,并依照目標,錄制微課,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時間內,加強對于學科知識的感受力。
比如在學習My day這部分內容時,通過微課指導,首先要使學生明確本單元學習目標:能夠聽、說、讀、寫以下動詞短語:get up, go to school, have class, have lunch, have sport, have English class, go home, do homework, go to bed.能夠聽懂問句:When do you do homework/...并能用所學動詞短語替換句型“I usually...at...”中的關鍵詞回答問句。接著,微視頻指導學生自主聽錄音,完成跟讀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感能力。接著,再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查詢詞典,加強對教材中詞匯、短語的理解,并根據自身知識經驗,完成教材中“Ask and write”這一部分的問題,以此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其能夠在獨立思考中積累學習經驗,切實促進自我成長。在相關環節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會不斷增強,核心素養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注重以生為本,發展學習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的提升,需要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訓練機會,并在實踐活動中加強與同學、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只有張開口交流,反復加以磨煉,才能更好地調整自己的語言節奏,糾正發音,積累豐富的語感經驗,同時獲取豐富的語言技能。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運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
比如在學習My Favourite Season這部分內容時,為了激活學生的交流表達熱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如下活動: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心目中四季是什么顏色,并編成自己喜歡的旋律,如:Spring is green with flowers and songs; Summer is hot and the days are long; Fall is golden and farmers are busy; Winter is white and the year is gone.接著,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對話交流,促使其圍繞“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Why?”等問題,展開問答。在交流中,可以使學生深化理解語言知識,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掌握相關交際策略,并增強語言意識。
(三)組織探究活動,增強學生思維品質
思維能力的提升與發展,是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目標指向。為了增強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要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授課方法,并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活動,感受英語學科知識的豐富多彩,并在實踐中,完成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辨析、分析推理、理性表達。只有使學生親身經歷,加強感悟和體會,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優化其思維品質。
以Whose dog is it?這一單元教學為例,在授課期間,需要使學生掌握“his, her, their, ours, yours, mine”等詞匯以及“Whose dog is that? Its my dog.=The dog is mine.”等句型。為了落實教學目標培養要求,同時增強學生思維品質,教師可以在教學期間,通過“預習溫故”“講授新課”“合作交流”等三個環節使學生掌握新知識,并加強記憶。接著,還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出示相關問題,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展開思考探究,比如選詞填空:1. The blue pencil is___________(my, mine) 2. This is not my dog. Its___________(she, hers) 3. — Whose picture are these? — They are___________(we, ours)。在系列問題引導下,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調動,從而更好地實現自我提升。
(四)拓展教學資源,提升學生文化品格
小學英語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每個單元都有特定的主題,在教學期間,教師不僅要局限于課本,還要著眼于培養學生文化品格,使其能夠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開闊眼界、增長認知。對此,教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活動,結合教學內容,運用電子信息設備,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促使學生可以加強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異同,并樹立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識。
以In a nature park這一單元為例,在教學期間,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礎詞匯、句型,能在語境中運用句子“There is/are...In...”來描述相關景和物,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使學生能夠一邊學習基礎知識,一邊增長文化見識。對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電子白板設備,為學生展示與澳大利亞相關的圖片資料、視頻資料,促使學生欣賞澳大利亞的美麗風光,了解澳大利亞代表性動物考拉的相關知識,從而拓寬自己的跨國際文化視野。
(五)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知道該學什么,還要使學生了解怎么學。只有真正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才能有效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其在英語探究活動中獲得更大的提升與發展。
比如在詞匯背記活動中,教師可以使學生掌握方法,而不是死記硬背。比如:1. 在背記詞匯時,不要脫離語言環境,要盡量結合具體語段,通過了解詞匯在句子或者段落中的含義,增強對其記憶效果。2. 每天堅持閱讀,并通過大聲朗讀,提高對詞匯的感知力,并加深印象,提升記憶效果。3. 采用拆分、聯想等背記方式完成詞匯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當學生掌握具體方法,并加以實踐運用,就能夠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從而提升英語學習質量。
五、 結語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需要教師保持創新理念,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對學生加以引導,以此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而實現其綜合能力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蒙葉萍.探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0).
[2]朱梅.小學英語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英語廣場,2016(7).
[3]毛劍華.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分析[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0(36).
作者簡介:
陳燕麗,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湘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