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社會已經正式進入到了新常態的發展環境當中,社會對于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變得更加旺盛。當代大學生,不僅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綜合素養。這也就意味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應該被擺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文章本著“創新”和“守正”兩個核心策略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創新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創新;教育策略
一、研究背景
“守正”,就是要堅守正道,把握事物本質,遵循客觀規律。“創新”,就是要敢于探索新的思想與發展方向,緊跟時代步伐。在面對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守住正確的道路發展走向,同時還要積極創新,這樣才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因此,我們要認真地學習上級組織精神,堅持新思想的指引,根據新環境把握踐行新的思想理念,抓住關鍵時機,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高質量發展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這樣就可以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化發展。文章在研究進行的過程當中,以高校大學生群體作為重點的分析對象,對這一個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創新的優化發展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議。
二、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創新優化發展的策略探究
(一)積極引入紅色教育文化,讓“守正”更出彩
不忘傳統、銘記歷史、傳播精神、弘揚文化,這正是“守正”的核心要義。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歷程,為我們的國家積淀下來寶貴的財富;多年的抗戰歷程,為我們立下了輝煌的“紅色精神”。在這里,筆者想重點談談紅色文化教育在“守正”當中的積極價值。紅色精神是我國獨有的精神財富,而紅色文化的教育意義的發揮,則可以讓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正”、行為“正”、意志“正”、素養“正”。例如,在紅色文化當中蘊含著很多的頑強不屈精神、精忠報國精神等,這些恰恰是當代大學生應該重點學習的關鍵內容。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應該將內容的豐富和優化擺在一個核心位置上。而且,內容的豐富和“守正”目標的實現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的。
(二)注重新時代元素滲透,讓“創新”更出色
時代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教育的內容也應該更加豐富和出色。“創新”的實現,必須要有新時代教育模式的助力和支撐。筆者認為,可以積極引入“云端”教育的基本方式,營造創新氛圍、凸顯創新價值。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必須與時俱進。在互聯網端口,有著海量的優質資源。通過新型的信息平臺來呈現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元素”,這也可以解除固有思維的局限和束縛,可以讓大學生群體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充滿興趣。例如,“一帶一路”的策略實施優勢、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綜合發展、奧運會的相關消息和時政新聞等,這些都是時代元素導入和滲透的具體表現。用具有時代屬性的創新內容來激發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創新思維,這才是教育進步的一個突出表現。
(三)實現“守正創新”教育方式的優化,營造寬松氛圍
在很多大學生的認知當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相對枯燥的,內容也是比較單一的。真正能夠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提起興趣、充滿熱情的大學生數量實際上不多的。因此,要積極發揮“守正創新”的優勢作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創新,為學生打造一個更自由、更靈活、更寬廣的“舞臺”。這樣,才能夠讓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被充分激發出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契合教育的規律性,滿足廣大大學生的基本訴求。首先,要做到知識的滲透和啟發高度統一,注重發揮啟發教育的優勢作用,鼓勵學生學會自主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青年學生通過原創晚會、視頻、歌曲、海報等鮮活的藝術作品等方式進行故事的講述、繪畫的創作、英雄的禮贊等等,讓廣大大學生的擔當、責任意識不斷提升。其次,要將顯性教育活動和隱性教育活動進行高度整合,社會新常態的發展環境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新元素和新內容,因此,可以通過紅色教育的開展、紅色電影的觀看以及影評的撰寫等等多種方式,讓大學生抒發自己心中的感受,表達自己的理念。最后,要實現主導性和主體性的高度統一,對目前社會宏觀環境的特點有充分的把握和明晰的認知,主動學習重要的講話精神以及會議精神,也可以通過書法展、繪畫展、攝影展等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展示,讓學生借助于多個渠道對新時代精神有更深入的把握和理解。
三、結束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創新,這也是目前我國社會進入新常態發展環境以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一個全新的要求。對于廣大的高校教育管理 工作者而言,要在新思想、新理念的支撐和引導之下,以“守正”確保方向不偏、底色不改、基因不變、根本不松;以“創新”更新理念、拓展載體、優化內容、革新形式。多措并舉,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才有利于實現國際與國內的統籌協調、有效聯動,才能夠真正地為中國夢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路佳.守正創新: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擔當——以河北農業大學“焦點時刻”欄目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6):92-96.
[2]汪峰.融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創新路徑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20,35(03):12-15.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尹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