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的教育也發生了全新的變革和調整,在新型的小學課程教育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得到了較高的運用。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小組合作進行教學,制訂明確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小組合作;有效性分析
一、 引言
在中國當前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的發展中,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教師的好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能保證學生長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科學有效地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教師應該著重注意的問題。對此,文章對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小組合作的有效性進行簡單分析,以供參考。
二、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小組合作的重要意義
目前,在中國實際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最有效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保證學生學習的主導性地位,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幫助。
三、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欠缺明確的分組分工,整體學習氣氛有待提高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接受信息技術知識,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小組學習分工不明確,學習氛圍較差的情況。一旦這樣的情況出現,會嚴重影響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厭惡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分工明確是進行小組學習的前提和關鍵,否則將嚴重影響整體教育效果的提升,不利于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課堂秩序混亂,教學有效性較低
在小學生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秩序是保證課堂質量的關鍵,但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課堂上的教學秩序又成為教學中的難點。對實際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活動來說,信息技術的操作知識具有較高的針對性和較強的應用特征,因此確保課堂秩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更為重要。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難以在合作學習中專心學習,教師不能很好地保證課堂效率,導致信息技術課程小組學習的有效性降低。
(三)缺乏有效的評價反饋體系
在目前中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仍然缺乏較為完善的評價反饋體系,導致教學的效果不理想,教學的有效性較低。在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課堂評價體系的完善和制定,根據課后的評價反饋體系呈現的結果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四、 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小組合作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科學分配小組,優化課堂氛圍
首先,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需要進行明確的小組分組,合理組織群體,使學習小組的成員處于同一水平,以方便于小組成員的交流和合作學習。教師在分組分工的時候,要嚴格遵循組內異質性和組間同質性的原則,科學地分配學習小組,讓學生受到環境的影響,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有關情況,學習基礎情況,性格愛好情況、進行統一的匯總,而后通對分小組結對子的方式進行小學信息技術學習的分組,在分組的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提醒和引導,讓小學生們充分發揮獨立思考的意識,提升小學生全面了解信息技術知識,熱愛信息技術相關的內容,使學生和兩個能力低的學生分成一個小組,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協調。按照群體異質性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成小組,使小組成員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加強合作學習的作用。教師還可以為班級選出學生領導,幫助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學生可以主動參選,再通過班級全體成員的投票選出。為了提高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進一步優化課堂氛圍,提高整體信息技術的教學水平。合理有序的課堂是保證教育任務順利開展的關鍵,在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斷提高。老師可以制訂明確的班級規定,約束學生的行為,維持好課堂上的秩序。例如可以規定學生不能在課堂上隨便走動等。教師要嚴格按照學習要求約束學生課堂上的行為。同時,由于信息技術課程開課頻率較少,學生很難與信息技術教師接近,對教師的尊重不到位,會進一步造成教室秩序失去控制。對此,教師可以使用計算機聯機,在各個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讓信息化知識相對豐富,學習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整個小組的知識的學習、實驗的設計和動手操作。這對其他小學生而言,能夠起到一個積極的引導作用,對全面提升小學生學習信息化知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設計,穩定教學秩序
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側重任務型的信息技術教育,小組協作任務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在對小學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責任非常重大。首先對小學教師而言,在思想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能因為信息技術不屬于小學生的考試范圍,而忽略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同樣對小學生而言,目前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愛提問、愛研究是小學生全面接觸科學知識、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素質的重要保證,因此對信息技術教師而言,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課程要求、大綱要求,進行教學的設計和教案的準備。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要求不能過高或過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目標的制定,合作目標的設定可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其次,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興趣與信息技術操作經驗相結合,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個人興趣,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在指導學生學習《整理文件》的具體信息技術課程時,教師首先應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一個有效的梳理,即分析出哪些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哪些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難點內容,哪些知識點對學生而言關注度比較高、比較有吸引力,這對小學生非常重要。教師需要在進行教學準備的過程中把這些重要知識全面寫在自己的教案上,而后再進行全面的教學。在教學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該進行及時的回復,同時對小學生愛提問題的習慣給予表揚,不斷提升小學生學習信息化知識的積極性。《整理文件》這節課的內容主要是對電腦上原有文件夾內的文件進行全面的整理,同時在整理的過程中對一些同類型的文件、創建時間相同的文件,應該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歸類存放,而后更改文件夾子的名字。要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為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教師可以通過改變現有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主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所講授的信息技術操作知識,為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和有效性奠定堅實基礎。例如在《下載和安裝軟件》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專門建立一個組織能力強的學習團隊,領導其他學習能力弱的人進行學習操作。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討論下載軟件,并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操作能力分配不同的下載作業。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鼓勵熟練掌握了下載和安裝軟件的同學對其他同學進行講解和幫助,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在對《網絡文明小公民》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對網絡文明的具體內容進行講解,重點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和特點,再具體對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措施進行講解。在講解結束后,教師可以指派每個學習小組中語言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對綠色上網的措施進行整理和分享。
(三)以評價來反饋小組合作的成果,建立良好的合作循環體系
將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成果評價相結合,注重過程評價。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生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在信息技術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合作團體的集體評估與團體成員的個人評估結合起來,通過信息技術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改進提供堅實的基礎。
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模式建立配套的評價體系,對小組學習效果和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反饋。例如在階段性的信息技術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行打分,通過分數評價學習小組的學習成果和學習表現,鼓勵小組成員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合作。在對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打分后,教師可以根據分數對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名次排列,對學習情況較好的小組進行適當的獎勵和表揚,對排序靠后的學習小組,進行適當的鼓勵和指正,讓學生明確小組的學習定位,更好地投入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而對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和指正之后,老師還要根據個人的學習情況對小組成員進行具體的評價和分析。可以從小組成員的小組合作學習參與度、學習積極性、學習能力、課堂紀律等方面進行小組成員的具體評價和反饋。除了教師對小組學習情況和小組成員進行評價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評價,讓學生從實際出發,評價整體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教師再根據具體的學生評價和反饋進行教學調整和改革,以進一步提高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性。通過評價反饋機制的建立,可以使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更加清晰,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定位,更加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此外,教師除了教授給學生具體的信息技術知識外,還應積極參與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由于年齡相對較小,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啟發,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同時,進行適當的啟發和指導,可以推動學生小組學習的進程。例如,教師在《美化圖形》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教授學生具體技能,如復制、粘貼、改變圖形的大小和位置等,也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審美知識來設計構圖和配色,教會學生如何讓圖形設計更具有創意和想象力。此外,老師還可以將以前掌握的操作技巧與其他課程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習興趣,保證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
五、 結語
全面加強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小組合作的教學,對提升小學生學習信息化知識的興趣,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強小組的學習合作,還能夠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集體意識,榮譽意識等,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和質量,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具體可以從目標設定、小組成員配備、教師參與到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行教學環節的設定和改善,不斷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印香香.加強小組合作提高學生信息技術實踐能力探討[J].成才之路,2019(21):41.
[2]姜坤.小組合作學習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9(20):34-35.
[3]于猛.合作探究 構建有效課堂: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合作之道[J].新課程:小學,2019(2):118.
作者簡介:
戴凡凡,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敬恩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