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摘要::課堂教學最為關鍵的就是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領會知識,理解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其中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提問的方式,能夠較好地促進學生進行思維和學習,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高中數學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應對階段性的考試,而是需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問題分析和解題能力,由此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培養,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需要教師、學生、教學內容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新課程改革下,對于高中數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不僅是要進行傳統知識的學習,還需要提高學生技能,注重學生的過程和方法,提升學生的情感教育。在課堂中采取有效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開展思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影響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問題數量多
受到應試教學的影響,在數學課堂上教師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講解教材中的內容和對考試題目的講解,雖然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很快地學習到基本知識和內容,但是學生對于數學的應用和轉化卻沒有得到提高,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雖然在課改的推動下,高中數學的教學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變,教師開始注重課堂問題的提出、設計,但是教師課堂問題的提出,存在數量較多,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也不充裕,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及時的對于問題進行思考,加上太多的問題,影響了學生問題思考的積極性。
2.提問對象單一
教育提倡公平,教學需要全面。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為了推動課堂的發展,往往將問題拋給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認為這部分學生肯定能極解答出問題,提問的對象單一,這就使得一些數學成績一般或者是不好的學生,會失去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往往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反正不會讓我回答”的想法產生,降低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3.提問方式單一
提問應當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是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但是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存在著方式單一,教師常用提問語句就是“會不會、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問題單一,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只是需要簡單地考慮問題的正確與否,這就偏離了課堂問題設計的價值,課堂提問并不會有什么效果。
二、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1.情景化問題導入
情景教學就是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創設問題情景,教學問題設計成為學生的實際案例,有效的問題請教的導入可以提高數學的課堂的質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數學課堂的參與度。因此,教學的第一步教師應當有效的導入問題情境,讓學生快速的投入的數學課堂中。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注重對于教材的挖掘,設計有效的教學情景,做好備課,思考具體的教學捕捉。在問題設計中,要注重層次,注重情景的設計。問題情景的導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引入新課;可以是對于舊知識的復習問題;也可以是結合生活實際提出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踐化問題導入
在課堂中進行課堂的提問,本質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問題的復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學習問題,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就要學生通過實踐化的模式導入問題,就是可以通過一些實際的操作、實際的活動,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加入到數學的學習中,使得教師的在課程的學習中更加輕松。教師還需要注重問題設計的趣味性,結合學生的實際復習、學習情況,讓學生能夠通過問題產生疑惑的心態,使得問題的價值得以激發。
比如,教師在講解二元一次方程拋物線的問題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個球,讓學生將其拋起來,同時觀察期動作的軌跡,就是所謂的拋物線,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學生的一個印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
3.把握發問時機
教師要注重問題在課堂上出現的時間。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需要遺留到結尾進行解決,那么問題就已經過了一定的時效性,學生對于知識內容淡化。教師只有在學生學習完一個小的知識點后,見縫插針地提出問題,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和討論時間,引導學生對于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組織好語言進行回答,這樣才能提升問題提問的有效性。教師要在問題拋出之后,觀察學生對于問題的反應,通過觀察學生的反應,及時地改變教學的策略,而不是學生在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時候只注重學生是都回答“對”,在課堂中不能將“對錯”作為衡量學生發展的標準。此外,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對于學生回答的問題給予中肯的評價,給予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愿意回答問題,敢于回答問題。
結語:
總之,在數學課堂的學習中,有效的提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快速地加入課堂。問題的提出更是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更是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教師要合理、充分地使用情景化、實踐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就進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從而更好地啟發學生,讓學生能夠與教師進行互動,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的記住教師課堂上的信息,以便于更好的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參考文獻:
[1] 楊益鋒. 高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及思考[J].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8, 000(00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