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權
摘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和學習,建立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聯性,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識經驗,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本文主要針對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在現代化社會發展的背景下,核心素養是人才必備的關鍵能力和基本素質。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老師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促進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不斷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下面就針對讓數學融入生活——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策略進行簡單闡述。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在教學情境中生動形象地映射出來,將數學知識化繁為簡,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1]。為了能夠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老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在課堂上通過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為學生營造自由舒緩的教學氛圍,不斷開動學生的腦筋,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比如老師的引導學生學習新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在課堂教學開始階段,老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如下生活情境。即:在遼闊的大草原上,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河水緩緩的流淌著,馬兒悠閑地吃著青草,牧民們在一起唱歌跳舞。突然有一只小馬變得狂躁不安,原來是小馬身邊的草吃完了。牧民過來用一根長為6米的繩子將小馬拴在了青草茂盛的地方,如果小馬吃完了自己能夠吃到的所有青草,請問它吃到的青草面積是多大?如果吃一半呢?通過以上生活教學情境的創設將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以美好的生活化問題展示出來,促進學生在既定的情境中對老師提出的生活化問題進行主動探究,有效的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巧妙導入,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引入生活化的數學故事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正處于對世界認知的階段,好奇心比較強,思維比較活躍,比較喜歡玩游戲、聽故事。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數學失去一定的熱情,嚴重的影響了學生能力和思維的發展[2]。想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保持持久的熱情,老師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生活中有趣的數學故事引入課堂,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不過老師要確保引入的數學故事要與教學主題相關聯,能夠讓學生在故事的啟發下對數學新知識進行探究,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認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比如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新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負數”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對負數的含義進行準確掌握。不過在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里0是最小的數字,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突然提出負數這個概念,學生可能對負數概念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將生活中的數學故事引入課堂,即:很久以前有一個員外,他心地特別善良,他有兩個兒子,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員外也慢慢老去,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有一天年老體衰的員外感覺自己要即將離開人世,于是就想在自己臨終前將自己的家業托付給兩個兒子。他將畢生積攢的2萬兩銀子平均分給了兩個兒子之后就里去了。大兒子忠厚老實,勤儉持家,深受左鄰右舍及當地人的愛戴,他將父親留給自己的一萬兩銀子用來擴大家業,三年之后他在原來的基礎上將家業增長了三倍。但是小兒子整天游手好閑,不學無術,將老父親留給他的一萬兩銀子用來賭博,三年之后不僅輸光了所有的家業,而且還欠了一萬兩賭債。請問三年之后員外的大小兒子各有多少家業?大兒子要多出小兒子多少家業?通過以上生活化故事的有效引入,啟發學生對故事里面映射的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從而促進學生對負數的含義進行直觀準確的認知和理解,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在核心素養導向下開展生活化實踐教學活動
由于小學生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的不足,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和提升。為了能夠將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有效落到實處,老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對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和認知,而且還要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因為數學知識來自于生活,而又為生活所服務[3]。所以老師要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善于發現數學問題,并采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豐富學生的體驗和感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得到拓展和發散,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比如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統計”相關知識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每個小組明確分工,自由分配時間來調查本班和鄰班學生喜歡的運動方式,具體的運動方式有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五類。每個小組要確保抽樣調查的人數不少于50人。在抽樣調查活動結束之后,每個小組還要根據調查的結果撰寫調查報告,并且還要將調查數據進行整理以統計圖表的形式展示出來。以上實踐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特別貼近,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致非常高,通過小組成員的相互合作順利有效地完成了此次實踐任務,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統計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而且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
結語: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要想將數學融入到生活中,一方面老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可以在課堂中導入生活化的數學故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實踐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小學數學活動順利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張志宇.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思考[J].教育藝術,2019:74-
74.
[2]黃浩.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師道·教研,2018:196-197.
[3]王忠長.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分[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