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選芬
摘要:素質教育理念和課程改革進程逐漸深入的背景下,老師需要認識到新時期學生和老師的課堂上的位置關系,通過在教學中融入互動環節,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合理引導學生的思維路線,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數學學習中實現思維的培養和能力的鍛煉。本文主要以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數學教學為例,對互動模式開展的問題和對策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師生互動;問題策略
前言:師生互動,指的是教學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雙向交互作用。這種教學理念是對傳統教學中老師主導的教學模式的摒棄,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強調。老師在課堂上保持與學生積極的互動,能夠突破傳統課堂的枯燥乏味,活躍課堂學習的氛圍,從而降低學生對數學復雜抽象知識的排斥心理,讓他們放松自己的心情,主動的參與到數學的學習陣營中來。
一、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問題
(一)老師對師生互動的不重視
師生互動的主體在于老師,老師對師生互動模式的態度、自身教學理念等都會影響到課堂互動的質量[1]。部分老師由于沒有認識到新時期課程教學理念的核心要素,沒有認識到互動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依舊堅持傳統的教學理念,使得老師要么沒有踐行互動教學模式,要么在互動的過程中沒有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沒有對學生進行引導。除此之外,部分老師自身的教學素養較低、教學經驗不足,即使認識到了互動教學模式的優勢,也無法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開展,無法發揮出互動教學的價值。
(二)學生自身缺乏積極主動性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學習狀態等也會對互動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低年級階段,學生對老師的依賴程度較高,注意力不集中且思維較為遲緩,導致學生的整個認知還處于較低水平階段。在面對老師拋出的問題時,學生不積極的配合老師,對課堂學習的參與度不高,同時也很少主動的提問或主動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對策
(一)鼓勵學生發言,增強學生自信
小學階段是學生大量吸入新鮮知識的重點階段,因此老師應該在給學生講解教材內容的時候,通過互動的方式關注學生學習中的狀態,以及時的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2]。比如,在學習《長度單位》的時候,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現在我們要測量教師的長和寬,一共有幾種方法呢?”老師將問題拋給學生,能夠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思考,然后積極的舉手發言。有的學生會回答用卷尺,有的會回答大家手拉手等等。老師通過鼓勵學生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夠在班級營造出活躍和諧的氛圍,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討論。同時,老師在學生表達完之后,要對學生進行適當而及時的表揚,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以激勵他們維持對數學的熱情。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知識是對生活的高度凝練,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老師可以在教學中融合生活化元素,在學生的心理上拉近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比如,在學習《位置》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創設這樣的環境:“明天我們班要來一個新同學,但是他不知道從車站要經過怎樣的路程才能到我們學校,有同學可以給他指指路嗎?”這時候學生會回憶車站與學校之間的位置關系,然后進行回答。老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創建生活化的場景,讓數學與現實相融合,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指路”中來,再自然而然的引出知識點,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三)引導學生探究,推動學生思考
傳統教學時期,大多數老師過于依賴自己的教學經驗,直接將自己的觀點和方法灌輸給學生,這不僅抑制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而且會逐漸消耗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引導,讓學生在主動思考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比如,在學習《觀察物體(一)》的時候,老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組內自己分工協作,讓他們利用手中的材料,如橡皮擦、筆盒等進行模型的搭建,并在搭建完成之后對該模型的正視圖、左右側視圖等進行繪制,最終總結出一套觀察物體的方法技巧與老師分享。老師通過這樣的方式,給予他們更多思考合作的空間,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也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之后積極的與老師分享實踐結果。
(四)完善教學評價,實現師生互動
老師在完成相應的教學工作之后,還應當及時的獲取學生們對于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反饋,讓學生對本堂課進行自省和評價。比如,老師需要改變過去“本堂課有沒有用”“喜不喜歡”等無效的評價方式,將評價的方式列得更為詳細具體,例如“本堂課你學到了什么”“你最喜歡哪一個環節”“有什么其他有趣的方法建議”等等,通過這樣更加靈活的問題設置,能夠更加準確的了解學生對課堂學習之后的感受。再比如,老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新學生評價的方式,讓評價的方式更具私密性和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評價的積極性。老師通過分析學生對課堂的建議和評價,能夠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進行優化和創新,從而讓教學更加適應學生的學習習慣,發揮師生互動的價值和作用。
結論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數學能力、數學素養形成的黃金時期。因此,老師要認識到這一階段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通過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共性創新教學的模式,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創設情境、引導探究、指導學習,從而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鍛煉學生各項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同時,還能幫助老師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郭仲秋.表現性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21,10(39):36-38+71.
[2]朱進.少教多學,讓學生學習更主動[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