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估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標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數學越來越強調小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即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因此無論是在數學課堂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估算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文章通過巧妙提問講解湊整估算、微課教學講解口訣估算、開設活動講解位數估算、角色扮演講解經驗估算來闡述如何在核心素養下提升小學生的估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策略研究
在生活中,很多問題是不需要或者無法進行精確的計算和測量,估算就成為了非常必要的一種工具。口算和估算的重要地位也在小學數學新課標中得以體現。但是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習慣于按部就班地進行計算,沒有真正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本質。最為主要的原因是考試題中出現估算的內容非常少,導致教師并不重視對這部分的講解。為了有效地改善上述情況,教師要在結合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逐漸提升學生的估算能力。
一、 踐行核心素養,借助提問理清湊整估算
湊整估算是數據的簡化,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估算方法。湊整估算的方法相對比較簡單,可以將運算中數字看做是臨近的整數,方便和簡化計算。但是,如果教師單純講解這種方法的時候學生或許不會對其有太大的印象或者有很深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巧妙提問學生,進而讓學生自主發現這種簡便的估算方法。
例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27×48,然后讓學生展開計算。很明顯可以觀察到學生的計算速度有快有慢。教師這時候提問大家各自的計算方法,一位學生說可以通過列豎式進行計算。教師繼續問,用這種方法進行計算的學生請舉手,可以看到班級中絕大部分的學生都使用了這種方法。但是還有一些學生說可以將27看成是3×9,將48看做6×8,然后用分配律即可。教師肯定了這些學生的說法。隨后教師說那如何進行估算呢?學生陷入了沉思。教師先告訴學生估算的含義是什么,然后讓學生想辦法對這道算式進行估算。學生還是有些不知所措。教師這時候繼續提問學生:剛剛我們精確計算的結果是1296,只要我們估算的結果和1296接近就可以了。那么乘法的結果接近就可以,是不是意味著乘法的兩個乘數接近原來的數就可以?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下有了想法,一位學生說可以將27看做是30,將48看做是50,直接就可以得到答案是1500,是接近1296的。教師肯定了學生的說法。另一位學生聽到了這個估算方法之后,繼續說:“那么可以將27看成是25,48看成是50,這樣子就可以計算25×5得到125,最后結果就是1250,這樣豈不是更加接近1296。”教師肯定了這兩位學生的說法,同時說你們覺得這種估算的方法叫什么?總結一下它的特點?學生說都湊了個“整數”。教師說:“這種方法就叫湊整估算。”接下來,教師可以出一些題目讓學生鞏固這種估算方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從對估算的茫然和不理解,再到能夠自主總結,這和教師的巧妙提問是分不開的。提問的內容既能夠激勵學生,也能夠起到誘導學生思考的作用,讓學生有如醍醐灌頂一般。本案例中介紹的估算方法較為簡單,教師只要讓學生稍加練習即可徹底掌握。
二、 踐行核心素養,借助微課理清口訣估算
口訣估算對于熟悉乘法口訣表的學生來說也是較為簡單的。這種教學方法指的是根據乘法口訣表將計算的數字變成口訣表中的數字,就可以順利實現簡便估算了。在現代化的教學趨勢推動下,教師可以采取微課教學的方式講解口訣教學。教師可以在網上查找相關的名師授課或者動畫教學,這樣可以起到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題目,比方說,178÷9、302÷6等類似的題目。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估算一下,找找方法。很多學生認為可以和上節課所講的一樣,將178看作是180或者200,然后將9看作10,最后得到18或者20的結果。教師先肯定學生的說法,然后再提醒學生嘗試思考一些其他的估算方法。這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微課視頻,視頻內容大概用動畫片的形式講述了小猴子在背乘法口訣表,小兔子在草地上寫作業,然后不小心聽到小猴子背誦2×9=18之后,小兔子認為可以將178看成是180計算,然后兔子很快就做出來了,但是發現一旁的小烏龜還是想不通,小兔子于是就讓小烏龜自己背了一遍乘法口訣表……學生看完之后明白了口訣估算是怎么回事了。可以觀察到所有的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注意力非常集中。當看完視頻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一下這種估算的特點和好處。一位學生說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簡化計算,而且使得答案更加接近結果,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熟悉乘法口訣表。另一位學生說如果被除數是兩位數或者三位數的話可以將第一種方法也就是湊整和這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教師肯定了這兩位學生的說法,隨后讓學生計算一下其他的題目鞏固練習。利用微課視頻播放,可以避免教師口頭說教的枯燥,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
三、 踐行核心素養,借助活動理清位數估算
位數估算和前兩種估算方法相比僅僅是估算出結果的位數,無法估算出具體的數字,一般適用于乘、除的計算,積的位數一般等于這兩個乘數位數的和或者和減去1,而商的位數大于或者等于被除數的位數減去除數的位數。根據位數估算的定義,教師可以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分組計算幾道習題之后讓學生自主探究位數,然后講授這種估算方法,引導學生將這種方法作為日后計算的一種檢驗。
例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計算出74×52、15×28、78×45、12×32……的結果。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組,每一個小組計算10道題,然后嘗試發現位數的規律。學生發現74×52的結果是3848,12×32等于384……,所以可以總結出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結果的位數應當是四位數或者三位數。隨后教師讓學生自己嘗試總結乘法位數估算的規律,小組討論之后派代表發言。學生的發言和定義基本類似。教師在肯定學生的說法之后為學生系統講解一下乘法位數估算的規律。然后教師再給學生出除法的題目,480÷20、63÷9、677÷6……,同樣將題目進行分組計算,然后發現位數的規律。商的位數的規律不是非常好找,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嘗試和乘法一樣聯系一下除數和被除數的位數。學生經過小組討論發現商的位數有的等于被除數的位數減去除數的位數,但是有的卻大于被除數的位數減去除數的位數。教師說那么就是大于或者等于,學生表示贊同。之后教師繼續讓學生計算一些題目,然后根據估算的規律就可以大致發現自己的計算是否有誤。有的學生比較粗心,有時候會把位數寫少了或者寫多了,這樣的估算方法無疑為他們的結果提供了一層保障。教師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給出的計算題目要符合本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所在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過于簡單不利于學生發現其中的估算規律,但是如果難度太大則會浪費課堂的時間,不僅不能夠在一節課的時間內講解完全部的知識,還會影響學生的聽課心情。因此教師要認真備課,確保上課的節奏流程、氛圍和諧。
四、 踐行核心素養,角色扮演掌握經驗估算
很多估算方法其實并不符合實際,從而造成較大的錯誤。因此教師要為學生補充講解經驗估算法,這種估算方法需要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角色扮演展開教學。教師可以給出學生生活中的題目,然后讓學生自由分組進行演繹,最后進行總結。
例如,教師在上課前給學生一個題目:大家所在的班級43個人,全部都要參加春游,為了學生的安全考慮,需要乘坐校車出發,據了解,校車屬于中型面包車,一輛車最多只能坐8個人,現在的問題是一共需要幾輛車?要求估算。學生根據題目需要進行臺詞的編排、角色的挑選、服裝道具的準備等工作。一個小組的學生選擇了老師、幾位學生、校車司機三種角色,教師將出行的方式和安排給大家通知之后,詢問班長的意見,怎么估算呢?飾演班長的學生這時候和老師說,我們學過湊整估算,所以可以將43看成40,這樣子的話就需要5輛車。這時候扮演教師的學生說,那剩下的三個人怎么辦,不能超載呀,這樣子是不符合規定的,但是全班學生都要去參加春游的。當學生們面面相覷時,校車司機說只要再派一輛校車就可以了呀,這邊我可以協調。學生們恍然大悟。教師說問題是解決了,但是我們還是不知道如何估算。一位學生說我們剛剛是將43看成了40,數字變小,但是結果是錯誤的,因此我們可以將其變大變成48,這樣就滿足口訣估算的特點了。教師忍不住對這個學生表示了肯定。然后校車司機笑著說:“這孩子真聰明!”其他學生紛紛明白了應該如何經驗估算。在全部學生表演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不記名投票,選出最佳的小組和個人,然后頒給學生獎狀。這樣做的目的是鼓勵學生在下一次的角色扮演學習中可以更加認真。之后教師需要給學生出一些類似的生活情境的題目,讓學生學會靈活運動各種估算方法,引導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及時請教老師或者和其他學生展開討論。
總之,估算教學的核心是引導學生靈活掌握這種估算方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估算并不是說估算的結果越接近正確答案越好,而是估算的過程合情合理才行,以免學生陷入估算的誤區。在明確估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寓教于樂。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估算方法的交流和評價,判斷在不同生活情境下需要的估算技巧和注意的地方,讓學生真正掌握估算的方法。
參考文獻:
[1]俞柯鋒.適時而估估法多樣:淺談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困惑及解決策略[J].兒童大世界月刊,2017(3).
[2]葉偉敏.估算不“孤”:關聯視角下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8(7):80-82.
[3]田偉.論提升小學1-3年級數學估算教學有效性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3(5):53.
[4]陳珊芬.意識·方法·策略:談修訂版人教小學數學教材估算教學三元素[J].福建教育,2015(9):51-53.
作者簡介:劉明瑜,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