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國家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才來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中國近幾年來實行了科教興國,戰(zhàn)略強國等戰(zhàn)略,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人的全面發(fā)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教育方法和策略也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在學生的課堂之上,產(chǎn)生了許多新型的教學方法。其中,支架式教學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如何將支架式教學應用于高中地理課堂,提高學生地理成績,成為一個值得高中地理教師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支架式教學;高中地理課堂
高中地理不同于學生在高中才開始接觸到的地理,它有著更復雜,更綜合全面的特點。對于高中地理知識的掌握,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特別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果想要學好高中地理,良好地掌握地理知識,需要高中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應該學會將新的教學方法應用于高中地理課堂之上,與時俱進,否則將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一、 什么是支架式教學
支架式教學就是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生理特點,為學生制定適合他們自身情況的學習框架。在該教學方法之下,以學生為主導,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達到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獲取知識的目的。這種教學思想是來源于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鄰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支架式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法。要是通過為學生構建一個又一個的支架,來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本身,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通過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難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夠獲得一定的滿足感和喜悅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學會如何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借助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自己在高中地理課堂和地理考試中所遇到的難題,并且會有極大的獲得感。
二、 支架式教學的部分組成
(一)搭腳手架
腳手架,是指教師通過結合學生自身學習情況和學習特點來為學生制定基礎的教學框架。教師按照當前的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構建基礎的知識框架。就比如說像蓋一座高樓之前的打地基,雖然這個過程用時比較長,而且任務艱巨,工作量也很大,但是只有將地基打牢固,才能夠繼續(xù)地一層又一層往上建,最終建成高樓大廈。否則的話,如果地基沒有打穩(wěn)固,那么建成的房子也不會安全可靠。所以加手腳的過程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學習高中地理知識,只有先將基礎打好,才能夠有把握學好之后要學習的更復雜的知識。過程中需要教師為學生搭好合適的腳手架。每個學生自身的情況都不相同,基礎也有高低,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有所不同。教師開展的教學方法應學會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特點來開展教學工作,為學生打好基礎的概念框架。只有這樣,教師的教學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復雜的地理知識。
(二)進入情境
在教師為學生搭好腳手架的基礎之上,引導讓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景之下。在這個過程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來開展教學工作。利用多媒體為地理課堂帶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與所教內容相關的視頻和圖片,來將學生引入問題中的情境中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從而能夠更好地解決該問題。就比如說,教師在為學生解釋某些令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地理名詞時,可以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視頻和圖片,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也通過這種方法來刺激學生視覺細胞,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該地理名詞的解釋和含義。運用這種方法道理和情景教學差不多。就是通過多種手段來將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中,之后教師再為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能力提高了,那么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正確率也就相對來說高了一些。
(三)獨立探索
教師將學生引入問題情景之后,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生自己進行獨立的探索。在當代的教育體系之下,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則主要起輔導和引導作用。讓學生自己對地理問題進行獨立的探索,有助于提高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師為學生搭建的支架框架體系之下,主體是學生,學生可以利用這些教師為自己搭建的支架,來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從而學好高中地理這一門課程,提高自己的地理考試成績。高中階段不同于中小學階段,高中學生的主觀判斷能力已經(jīng)快要成熟。教師在為這些高中生傳授地理知識的過程中,不能以自己為主體來進行教學。這是應該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探索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三、 搭建支架的要求和支架的類型
支架有多么重要?這種重要性特別體現(xiàn)在建筑工程中,了解建筑工程中相關知識的人都清楚支架的重要性,每個工程中的支架需要搭建的高度都是要依據(jù)每個建筑物的作用和規(guī)格而決定的。這如同地理教學的支架式教育,過高或者過低的支架對于地理教學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只有當這個支架建立在大多數(shù)同學的地理學習水平左右,這個支架才能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這就是搭建支架所需要達到的要求。如果支架搭建得過高,那么在支架之下的學生將會聽不懂教師的講課內容,覺得自己對地理知識一無所知,甚至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而當支架建立得過低的時候,在支架之上的學生已經(jīng)對這些知識點有了深刻的掌握,他們不是很需要這種基礎性的知識回顧,而是需要重難點知識的詳細講解,這樣的支架又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他們找不到新的困惑,學不到新的知識,進而對這種有過低支架的地理課堂不感興趣。所以說,支架的高度需要教師好好地把握。教師如何來掌握這個支架建立的高度呢?一方面教師在平常需要對學生的總體水平進行估測,只有把握好班級的整體水平,根據(jù)這個水平來確立支架搭建的高度,這樣的支架才能提高班集體的地理成績。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分別總結出高水平學生和一般甚至較差水平的學生覺得有難度的地方,先對一般水平甚至較差水平學生的難點進行詳細地講解,這樣不僅可以回答這類同學心中的困惑,而且高水平學生還可以對這類看似簡單又容易丟分的知識點或者習題提高警惕。之后教師再對知識點進行升華,講解高水平學生的難點。通過兩輪不一樣難度的知識點的詳細講解,一則學生心中的困惑有了答案,二則學生對于學習地理知識會更加地感興趣,因為他找到了探索點,想要繼續(xù)去探索自己未知的地理知識。另外支架又有哪些類型呢?支架的類型非常豐富,各式各樣。因為它在分類方面的判據(jù)很多以至于它可以被分成很多類型。比如說支架的材質方面,在支架式地理教學中支架的材質就是指教師講授課程的時候,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所運用的資料,如音頻、圖片等。但是教師在制作的過程中需要把握插入這些資料的程度,不宜過度的花里胡哨,畢竟學生真正要掌握的是課本上的知識點,過多的音頻等容易讓學生脫離課堂,使課堂效率大大降低。又比如支架的呈現(xiàn)方面。支架的呈現(xiàn)方式也有很多,如表格、真實案例、圖形、對話、問題等等,多種的呈現(xiàn)方式代表授課的變化性,不同支架的出現(xiàn)方式一方面可以讓課堂講解方式有所變化,讓學生體味到學習地理的趣味性和愉悅感。
四、 地理教學中支架式教學的必要性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支架式教育必不可缺,在和學生詳細清楚地講解地理基礎知識以及重難點方面十分重要。比如高中經(jīng)緯度的學習,教師可以在PPT等課件中插入一個地球儀的圖形,以此來向學生展示不同地區(qū)的經(jīng)緯度,講解經(jīng)緯度的確立方式、每個位置如何用經(jīng)緯度來確定位置、不同位置利用經(jīng)緯度來換算時間等知識點。通過這樣的支架,將課本上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又比如教師在講授高中課本中不同地區(qū)農(nóng)作物的種植和收獲以及冷暖氣流對流的時候,可以插入相關的短視頻和圖片來觸動學生的視覺神經(jīng),讓學生能夠直接看到不同地區(qū)種植的不同農(nóng)作物,每種類型的農(nóng)作物不同的種植時間和收獲時間、不同農(nóng)作物的不同種植環(huán)境,以及冷暖氣流的不同方向導致的不同氣候變化。以這種支架方式來對學生產(chǎn)生直接的視覺沖擊,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記憶,從而深刻理解、牢固記憶這個知識點。所以說支架式教學對于地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授課方式。換一個角度來觀察,支架式教學具有它本身的教育特色即支架式教學的藝術性。為什么這樣說呢?支架式教學是一種新式的教學方式,它結合了當代社會的新興電子科技,利用智能的電子產(chǎn)品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課堂的趣味性,一改往常沉悶乏味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更加能夠讓學生認真地聽講,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另外,教師所搭建的支架是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并且掌握知識點,這樣的支架大多都來源于生活,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息息相關,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有利于學生巧妙地利用所學到的地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問題。
五、 結束語
支架式教學是一種新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在地理教學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有利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點,體會到地理學習的樂趣,提高地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能夠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感受到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以便未來將地理知識巧妙地運用到生活中。
參考文獻:
[1]薛靜.支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7):95.
[2]吳超峰,張勝前,謝達明.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設計中的應用:以人教版“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一節(jié)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462(6):25-26.
[3]顧紅梅.“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山地的形成”一課教學為例[J].高考,2019(4).
[4]奚茂云.淺談探究式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9(15):57.
[5]郭亞楠.支架式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20):213-214.
[6]龍海桂.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支架式教學模式設計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8(10).
作者簡介:張小娥,山東省濱州市,山東省鄒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