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的數學學習中,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解決數學難題,是學生的一項能力。文章介紹了小學階段經常用到的幾種邏輯思維能力,并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做了進一步探討:首先,通過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為學生創造適合進行邏輯思維的教學環境,如:開展生活化教學、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等,最后,要綜合訓練學生的思維靈活性、獨創性和敏捷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一、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人們對教育的意義也在進行深入的思考。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逐漸意識到教育不是教給學生知識,知識是無限的,永遠都學不完,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當學生掌握了一種方法,他就永遠學會了這一類知識,無論題目有沒有見過他都會做,無論知識有沒有教過他都能理解。在各種學科當中,數學尤其能體現出方法的重要性。數學本身就是邏輯思維能力非常強的科目,只有學生鍛煉出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他才能夠在數學的天地中馳騁。而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要從小抓起,越早越好。
二、 小學數學階段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一)小學數學中主要的邏輯思維方法
由于小學生本身的智力發展有限,所以在小學數學階段他們接觸到的一些數學邏輯思維方法也是比較簡單的,這些數學邏輯思維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歸納演繹法
歸納演繹法是歸納法和演繹法的結合,兩者之間有點像數學上倒數的區別。歸納法是從大量的數學知識中推斷出普遍蘊含的數學規律,將這條規律作為結論應用于其他類似的數學實踐;演繹法指的是從一個數學原理出發,用它來推斷論證不同的數學實踐。在數學的教學中,兩種方法通常需要同時使用。
2. 分類比較法
在研究的數學事實數量比較多時,往往將這些數學事實放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之中,對它們進行分類和比較,從而可以比較直觀快速地發現這些數學事實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終解決問題。
3. 實驗法
在相同的條件下,對一項數學事實進行反復試驗,由實驗得出的大量結果的均值確定實驗產生不同結果的概率。
例如,在拋硬幣實驗中,我們都知道正面向上的概率是1/2,但是拋的次數越少,實驗結果與1/2的偏差越大,拋的次數越多,實驗結果與1/2的偏差就越小。
4. 綜合分析法
綜合分析法有兩種使用方式:第一,給出已知條件,要求推導答案或結果;第二,給出答案和結果,要求推理原始條件。
(二)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人的思維分為以下兩種:第一,感性思維,根據直觀的感受進行判斷;第二,理性思維,根據理性的思考進行判斷。邏輯思維就是理性思維。在人的各種活動中,感性思維是人認識事物的基礎,人類通過對事物的感性思維了解大量的事物,在腦海中進行儲備。當人們開始對這些表面事物思考時,會發現事物的內在邏輯,于是人類就誕生了理性思維。也就是說,邏輯思維是解釋事物的內在規律一種思維方式,通過邏輯思維,人類能夠直接越過事物表象的迷惑和復雜,直接抓住事物內在的性質,從而在各種活動中能夠更快、更準確地達成自己的目的。
由于數學本身就是邏輯性比較強的,在《歐式幾何》中,僅僅根據幾條公理,就能夠推斷出源源不斷的數學知識,形成數學幾何學。不僅僅是幾何學,幾乎所有的數學知識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公理上,那些不建立在公理上的數學知識是因為人們還沒有發現更加高級、更加普適的公理。因此,數學的學習需不斷思考,只有擁有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學好數學。
三、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培養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數學本身是擁有很大的難度的,而且這種難度會隨著年級的提升而增長。一個人在小學一年級都能夠理解的數學知識,但是到了高中之后,有的人可能就會出現理解不了部分數學知識的狀況。而在數學的學習中,由于數學有非常強的連貫性,一步不會,步步不會,一旦出現掉隊的情況就很難再追上大部隊。因此,教師必須要培養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教學時能夠認真聽講,遇到不懂的知識能夠及時請教、認真鉆研。
1. 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
對于小學生的學習而言,他們會更加喜歡有趣的知識,而不喜歡一個個堆積起來的阿拉伯數字。而數學教學又是所有教學科目中邏輯性最強、趣味性最少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將多媒體引入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插入有趣的圖片、播放與數學相關的動畫片,或者在網上找數學知識編寫成的兒歌讓學生們學習,例如《數字歌》。
2. 利用游戲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特性,他們大都對游戲比較感興趣。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插入游戲進行教學,那么學生將會因為對游戲感興趣而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當中。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授完理論知識之后通過做游戲的方法讓學生加深對倍數的印象。教師讓學生們按照座位號依次報數,每次念到3的倍數時,就讓這個座位號的學生站起來,念過一輪之后,再換成2的倍數,以此類推。通過這樣的訓練方法增強學生們對倍數的練習。
3. 利用情景教學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情景教學法是為學生營造出一定的情景,這個情景與學生的生活現實息息相關,教師通過讓學生沉浸在情境中以維持學生對教學持續的興趣。
(二)根據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
邏輯思維能力是后天培養形成的,但是每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弱與其他人都不相同,正如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相同一樣。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影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因素非常多。例如,男生和女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天生就存在一定的差別,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意這種差別。另外,家長有沒有從小對孩子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例如,讓孩子玩魯班鎖等益智玩具開發孩子的智力,也會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強弱造成影響。因此,為了每個學生都能正確養成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需要對學生實行個性化管理,充分注意到每一個學生的特點。
例如,有的學生好動,在課堂上往往不能集中精神,這種學生的性格就表現出不容易進行深入的思考,教師在教學時應當給予其經常性的鼓勵,讓他們能夠靜下心深入思考;有的學生性格內向,這類學生遇到問題往往不會向教師請教,愛自己鉆研,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多向這部分學生進行提問,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是一項長久的工程,教師需要對學生施加持續的關注。
(三)營造有利于進行邏輯思維的環境
1.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有的教師可能會認為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是兩種不相關的能力,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將復雜抽象的思維過程簡單化,培養自己思維的能力,同時通過動手實踐,學生也能夠對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驗證,從而發現自己思維中的盲區,糾正在思考過程中產生的錯誤。例如,在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這節課中,有兩個難點分別體現了動手能力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幫助。
第一,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在圓柱的表面積計算中,側面面積的計算是其中的難點,由于學生以前只接觸過圓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沒有接觸過這種圓環的面積計算法,所以只靠在腦子里想象如何進行計算,學生會陷入牛角尖。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圓柱,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將會發現圓柱連接上下底面的圓環原來是一個長方形,那么這個圓環的表面積就是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圓柱表面積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計算圓錐的體積,學生已經學會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式,但是由于圓錐是從圓柱上挖下來的一部分,所以學生不知道如何計算圓錐的體積。這時候教師依舊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來解決這個難題:讓學生制作兩個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用圓錐接水灌進圓柱,學生將會發現圓錐接三次水剛好灌滿一個圓柱,于是就得出了圓錐體積是圓柱的1/3。
2. 進行生活化教學
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師和學生能夠輕松找到小學數學原理在生活中得到應用的例子,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進行生活化教學來培養、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三年級下冊《面積》的教學中,在生活中到處都會用得到面積,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測量計算生活中物品面積的方法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由于生活中的大部分物體都不像數學題目中那么規則,所以在測量計算生活中物品面積的時候更加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1. 訓練學生的思維靈活性
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會遇到非常多的題目,如果教師針對每個題目都進行教學,無論怎么教都教不完。但是無論數學題目有多多,學生在解決這些題目時所運用到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師要通過對每一類題目中例題的剖析和講解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另外,尋找同一道題的不同解法也是鍛煉學生思維靈活性的有效方法。例如,在“三角形”這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靈活性,用學過的方法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有的學生可能會通過測量,利用歸納法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有的學生可能會利用平行線的性質,將三角形的三個角“移動”到同一條直線上,從而證明是180°;也有的學生會通過動手的方法,將三角形的三個角拼合在一起從而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 訓練學生的思維獨創性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一些數學的益智小游戲,例如經常出現的“移動火柴使等式成立”的問題,也可以自己出題目。培養學生思維獨創性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學生陷入固定思維,在遇到問題時喪失跳出思維框架思考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把平面圖形轉化為空間圖形的小游戲,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拓性,從而鍛煉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在上文提到的計算圓錐體積的例子中,就是思維獨創性的體現。在所有計算體積的問題中,學生都可以使用這個方法。
3. 訓練學生的思維敏捷性
訓練學生思維敏捷性能夠大大降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思考時間,使學生能夠快速準確計算出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例如,教師可以采取上文提到的報數游戲訓練學生的思維敏捷性:讓學生依次從1數到100,每次數到3的倍數時就要跳過,直接數下一個。
四、 結語
綜上所述,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對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對學生將來的人生都會有很大幫助。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善于利用游戲等各種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輔助教學。
參考文獻:
[1]孫莉平.論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天津教育,2020(3):24-25.
[2]楊士永.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9(8):64-65.
[3]王冬利.論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培養[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1):17.
[4]涂惠蘭.善于思考,樂于思考——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9(29):19-20.
[5]黃成竹.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J].明日,2019(11):389.
[6]劉新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文淵(中學版),2019(6):618.
作者簡介:馬文靜,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