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億紅
【摘要】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智力發展、人格養成的核心時期,他們的心理發展可以體現出其階段特征,并具備一定的獨立性、辯證性以及探索性。而學生的這些因素都影響到他們文言文的課程學習。為此,教師應該在講解文言文的過程中,從中添加一些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注重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與道德思想,進而讓高中生積極走在弘揚國家傳統文化的隊伍最前端。從這一層面上來講,語文教師應當深入挖掘文言文教學當中的育人價值,并將高中語文課堂作為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針對此,本文深入闡述優秀傳統文化在山區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傳承與理解策略。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山區高中;文言文教學
前言
文言文屬于高中語文課程當中較為關鍵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是在高考中考察學生知識水平的核心內容。因此,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在文言文這一學習或教學環節中,傾注較大的心力,進而收獲理想的成果。但是,即便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傾盡了所有,但仍有一些學生難以提升文言文的學習效率,并且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存在眾多的問題和現狀,從而使得教師難以將授課講解進行下去。同時,文言文教學內容相對片面和復雜,需要學生具備較深厚的語言與理解功底,甚至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法技能與翻譯技巧,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順利完成文言文的學習任務,并收獲眾多的傳統文化知識點。
一、充分理解文言文字詞,深入體驗語言中文化
當前,大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授課方式,都是“字字落實,句句翻譯”的方法,進而將文言文知識點落實到位,利用現代白話文來帶領學生進行文本翻譯。這樣的授課方法,往往忽視了文言文中字詞的關鍵內涵、思想以及藝術魅力,同時也忽略了文字所蘊含的文化元素。對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從文言文的字詞入手,帶領學生深入體驗語言中的優秀傳統文化【1】。
比方說,當教師為學生講解《論語》的文言文內容時,他們可以掌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中“罔”的含義是“迷茫而無所適從”。通過這句文言文的學習,學生便會懂得學習與思考二者相結合的重要性。再比如說,學生可以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一文言文中,學會虛心請教、誠懇學習的態度,從而為其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基礎,使其牢牢掌握《論語》當中的優秀道德理念。
二、根據文言文背景內容,滲透優秀文化的元素
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根據文本的背景資料,從中為學生滲透優秀文化元素,使其充分理解和掌握優秀統文化。對此,教師需要從文言文的作者、寫作背景及其時代面貌著手,從而帶領學生深入感受文言文這一文化傳統【2】。
比如,當學生學習到文言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內容時,一些教師可能僅是簡單地將課文主題一下:作者在懷念自己的亡妻,并在其中糅進了自己的身世感慨。這樣的課程講解不足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為此,教師應該先為學生講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妻子的離去,對作者造成了重大的打擊,他在心中悲傷以及精神痛苦的背景下,創作了該文章。文中“不思量,自難忘”,能夠引發學生的品析與思考,進而品味作者對亡妻的思念之情。結合這樣的背景,并在教師的帶領與引導下,高中生可以品讀出一個失意的讀書人生不逢時的抑郁和悲哀,最終深入了解到古代知識分子振興家族、多愁善感的哀痛之情。
三、立足文言文教學文本,奠定傳承優秀文化基石
早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一文中,就提出了“堅持立德樹人,加強文化自信,充分施展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這一基本理念。而在高中語文的課本教材當中,包含很多不同學派的經典名著。對此,教師在文言文的課程教學中,應該立足教學文本,進一步為高中生奠定傳承優秀文化的基石,從中深入挖掘文本教材中文言文的育人價值,從而更好地發展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3】。
舉個例子,當教師帶領高中生學習《老子》的文言文內容時,樹立物極必反、盛極則衰的觀念。該文言文主張的是看問題不可執于一偏,特別要注意事物的對立面。老子的思想還重點突出了道法自然的價值追求。針對此,教師應該注重培養高中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從而讓他們在掌握基礎語文知識的同時,樹立做人、做事的正確意識。“自然”是道家推崇的本質,教師應當教育學生凡事都要順從自然的品行去發展,從而在不斷提升自己學習水平和道德品質的過程中,得以全面的進步。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的文言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培養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途徑。為此,語文老師應該在授課過程中,巧妙地滲透傳統文化元素,進而不斷地優化學生文化素養的發展,使得他們逐漸養成正確的價值觀、道德品格以及核心技能。當然,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傳承與理解對策,不單單是上述的幾種,還需要教師通過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從而及時采用高效且優質的課程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眾多文化知識點,并將傳統文化有機的滲透到文言文教學中,使高中生能夠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精華,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唐冬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探究[J].高考,2019(26):1.
【2】楊繼紅.論落實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新作文:教研,2020(7):1.
【3】鄭志平.傳統文化導向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學——以蘇軾《赤壁賦》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