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萍
【摘要】在小學語文階段的學習中,寫作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必備的語文綜合素質。隨著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發展,教師逐步開始重視學生生活作文意識,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作文與生活相結合,鼓勵學生積累生活素材,增強學生的生活感受能力,從而能獨立寫作具有內容、有可讀性的作文。本文主要從結合生活趣事、引導學生觀察、注重生活體驗等三方面進行探析,以期為大家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生活寫作
在傳統的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們過于注重學生的寫作練習,讓學生運用寫作技巧,而忽略了生活對于學生寫作的重要性。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本源,是靈感的來源。通過對現階段小學生的寫作狀況來看,很多學生的作文內容比較空洞,思想情感表達有點虛假,甚至有的學生不知道寫什么而湊字數。追根溯源,是學生沒有將生活與寫作關聯在一起。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感受到生活對于寫作的價值,并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最大限度的產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與生活結合的意識和能力。
一、結合生活趣事,激發學生寫作熱情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熱情是教師關注的重點,也是教師作文教學的切入點。學生有熱情,才更加積極主動。小學生對有趣的人和事比較感興趣,也喜歡聽。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或是關注的點入手,讓學生在課堂上暢談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營造愉悅的氛圍,緩解學生的寫作壓力。
舉例來說,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以“生活趣事”為話題,組織學生進行班級交流活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遇到的或是見到的,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這能讓學生充分活躍起來,學生的表達欲望會更加強烈。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相互交流生活中的趣事,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課堂氛圍更加熱烈。然后,教師引入寫作主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經歷的趣事,將其寫成文字,不要有條件限制,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寫作,如此,通過暢談,學生能有較好的寫作思路,寫作熱情能有效被激發,教師的生活化寫作教學能開展的更加順利。
二、引導學生觀察,積累生活寫作素材
寫作需要素材,在生活化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素材不是憑空產生的,不是遙不可及的,只要留心觀察生活,無論事情大小,無論人物是誰,都可以作為生活素材引用到作文中。部分小學生的觀察意識不強,教師應當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引導班級學生,要學會觀察生活,收集素材,這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手法,也是比較有效的素材來源,這能有效避免學生在作文中憑空編造事件的,或是沒有素材可寫的問題,使學生能在寫作中順利的融入生活素材,完成寫作任務。
舉例來說,在寫有關家庭作文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留心父母的日常起居,與父母交流他們的工作內容,觀察父母在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時候的神態,與父母交流內心的想法,以此形式,積累有關家庭生活素材,使學生能有話可寫。或者是在寫景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四季的變化,去觀察目前季節的特點,觀察花草樹木的變化,以此積累寫景的生活素材。通過此形式,不僅能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而且能有效增加學生的生活寫作素材。
三、注重生活體驗,鼓勵學生記錄點滴
情感表達是學生作文的重要思想,沒有情感的作文或是虛假情感的作文是不完整的,而且很容易降低整篇作文的質量。有實踐才有體驗,有體驗才有真實的感悟。情感和思想也需要在生活中去體驗,去感受,去積累。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要融入生活,注重生活體驗,如此,才有真實的、豐富的情感,在寫作中,才能順利表達出作文思想,才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及時記錄下生活體驗的點點滴滴,由淺入深,由少及多,讓生活感悟越來越多,讓作文情感越來越豐富。
舉例來說,在放寒暑假的時候,教師鼓勵學生做三件有意義的事情,不倫事情大小,要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就好,并且讓學生認真記錄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和真實感悟,沒有體裁限制,放寬要求。以此形式,在學生記錄的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感悟能力會跟隨筆跡而增強,學生能從字里行間更深刻的感受到生活的意義,感受到以寫作記錄生活,以文筆表達感悟的美好。通過不斷積累,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和能力,實現教師生活化作文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研究,不僅能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寫作意識,而且利于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文學創作離不開生活,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當有意識的將生活與寫作相融合,鼓勵學生做一個留心生活的人,用筆記錄生活,用文字記錄生活感悟,以此讓學生逐漸認識到寫作與生活的關系,使學生能逐漸提高寫作能力,并且更熱愛生活,熱愛寫作。
參考文獻:
[1]宋尹露.生活化教學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響樂),2019(12):15.
[2]張一瑋.淺談小學語文作文寫作的生活化指導[J].作文成功之路(小學),2019(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