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松
摘要:現如今,校本實施成了是交現今教學的一種重要舉措。高中美術鑒賞課程如何實現校本化教學成了廣大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下面究這一問題進行了想象探討,期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給各位教師提供一些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高中美術;校本化;鑒賞教學;實施策略
美術欣賞課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的重要環節。對學生而言,能加強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熟悉事物的性質,有利于學生日后更好地學習美術。此外,美術欣賞課要以校本為基礎,結合學校的具體教學情況。高中學生在學習中,首先要學會欣賞對象,分析理解對象結構,充分理解學習藝術的內涵和外在意義。
一、高中美術鑒賞課對學生的發展意義
對高中生來說,開展術鑒賞課可以引導學生在進行大量練習前先進行欣賞實物練習,不然自己就很難有效地去賞識和評價作品,就會遇到很多賞析障礙,無法自主達到既定學習目標,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學習藝術感到厭倦。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看到事物的表象,就很難自主挖掘事物的本質和外在結構。因此,在進行美術賞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另外,學校開設的藝術欣賞課,也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拉進知識與生活的距離。美術欣賞課中,大部分高中學生只注重物體的表面現象,而只停留在物體表面上,不可能深入分析和了解其潛在的本質。但如果高中美術教師教會他們如何繪制結構,這類問題就會減少。結構素描主要研究和分析事物的外觀特征和內部結構,并對其進行描述。運用此方法,可以讓學生很順利地完成素描作業。
二、高中開展校本美術欣賞的具體途徑
1.結合美術教學實際,發展學生的審美觀察力興趣
藝術欣賞課程是學生學習藝術的前提,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學習興趣。傳統守舊的教學模式不僅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影響制約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為此,教師要遵循新課程改革理念,適當創新教學模式,去渣取精,在課堂上著力培養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能力,擴展思維想象力,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愛上藝術鑒賞課,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藝術學習中。
2.根據美術教學實際,發展學生的審美觀
在美術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培養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如在欣賞作品《父親》中,羅仲禮通過對農夫父親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展現了人物的一雙充滿滄桑與希望、一雙深褐色粗糙的手,破舊的瓷碗得到了充分展現,令人動容,令人難忘。要想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水平,必須幫助學生建立對作品的審美意識。
3.結合美術教學實際,發展學生的作品鑒賞能力
高中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高中教學實際,引導學生用有效的方法去分析認識一切,加強學生的鑒賞實踐,提高其鑒賞能力。比如,在欣賞這部作品《血衣》中,作者通過精湛的技巧,同時融入了自己的靈感,猛烈抨擊剝削階級丑惡的面容和殘酷,使人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和來之不易的生活學會珍惜,懂得感恩。只有把握事物的特征、現象及其實質結構,對其進行鑒賞鍛煉,才能提高高中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4.結合美術教學實際,注重評價的合理性
從高中美術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欣賞課教學是一個審美過程。其中主要有:一是繼承傳統,深入研究,吸取精華。第二,欣賞作品要突出自己的特點,推陳出新,體現時代特征。時代是不斷發展的,欣賞的角度也要不斷變化。最終,欣賞作品要體現民族精神,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5.校本化的藝術鑒賞課程是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關鍵
校本化的高中藝術欣賞要從本校實際教學情況出發,要求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實現思維的連續性,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所以,欣賞能力在現代藝術中的地位,是提高學生對事物理解能力的關鍵。近幾年來,欣賞的重要性在高考藝術考試中得到充分體現。美術欣賞對于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越來越重要,因此,在我國高中美術教學模式中,這方面必須加以調整和修正。在現代藝術發展的今天,藝術欣賞已成為高中教學的基石。只有教師深刻認識到欣賞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性,才能指導學生欣賞藝術的正確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鼓勵學生多練習,從而達到最終的目的和效果。
結束語:簡言之,開展高中校本化美術欣賞有效教學,對美術教學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需要相關教師給予高度的重視。在實際美術教學中,需要美術教師加強理念更新,發揮自身專業特長,不斷優化創新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獲得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袁敏.淺議高師院校美術鑒賞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7)
[2]馮麗.淺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途徑[J].科技創新導報.2010(34)
[3]宋瓊.關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美術批評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