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 要: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初中物理教學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探究式教學法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被引入物理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師靈活運用探究式教學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增強了課堂學習的樂趣,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了基礎。但在具體運用過程中,探究式教學法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初中物理教師不斷完善和發展,切實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物理教學;初中物理;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6-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67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來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探究式教學法應運而生。探究式教學法和物理學科的結合,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束縛,為學生留出了更多自主探索和研究的空間,學生可以釋放個性,在物理知識的海洋中遨游,使學生可以全方位地獲得物理知識。
一、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探究氛圍
探究式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的結合,開創了物理教學的新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引導學生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主動獲取新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物理教師應加強對探究式教學的研究,打破傳統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使物理課堂變得更加活躍,使學生充滿濃厚的探究欲和求知欲。我們常說,“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物理學習也是如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創設沖突認識情境,結合所要學習的物理知識,構建與學生生活認知相反的情境,利用學生的逆反心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的物理知識都可以用課堂實驗來演示,初中物理教師要重視實驗情境的創設,利用直觀、形象的實驗演示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產生動手操作的沖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科學素養。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物理教師要引入生活中的物理實驗,一方面拉近學生與物理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營造探究氛圍,促進學生思維發散。
(二)理論聯系實際,豐富探究內容
初中物理涉及簡單的熱、力、光、電等知識,而這些知識的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物理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而是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將物理教學生活化,消除學生對物理學習的陌生感和畏懼感。生活中有很多現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物理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入手,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引發學生對生活現象的深層探究,將生活現象用物理理論知識來解釋,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物理知識在工農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初中物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帶領學生深入到生產勞動的一線,通過實地參觀和親身體驗,感知物理知識在社會生產勞動中的重要作用,并引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思考和探究。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而現行的物理教材中有些教學案例已經顯得陳舊,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物理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和當前的社會熱點聯系起來,利用信息技術拓展物理知識和技能,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吸引學生參與其中。物理教師應逐步豐富學生的探究內容,讓學生成為課堂探究的主體,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由淺入深的學習,層層遞進,降低物理學習的難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三)組建學習小組,提高探究效率
在物理教學中,經常會發現有些學生雖然對物理知識掌握得很扎實,卻缺乏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而有些學生雖然具備探究能力,但是物理知識面卻很狹窄。為了實現學生的均衡發展,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防止兩極分化的現象出現,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學習法,通過組建學習小組,實現學生的互幫互助,提高探究學習的效率。初中物理知識多而雜,在小組中進行探究式學習,增加了教師、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動,鍛煉了學生的交際能力。物理教師要深挖教材,找準組建學習小組的時機。在課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開展小組預習活動。各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享,對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既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寬度,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消化新知識,為課堂教學打好基礎。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對于抽象的物理知識難以理解時,物理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集思廣益,在討論中深化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在實驗教學時,物理教師也可以采用小組學習方式,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或分組設計實驗,小組間的對抗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改進實驗教學,提升探究興趣
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不被教師和學生所重視,實驗教學存在嚴重的滯后性。探究式實驗教學的引入對傳統的實驗教學形式做了改進,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大大提升了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為學生創造實驗的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物理實驗本身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物理教師應設計開放性的實驗問題,引導學生對已有的物理認知進行質疑,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各種猜想和假設,從多維度去思考問題,利用相關的物理知識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實現物理知識的發現和再創造。對于一些實驗現象不明顯的物理實驗和受實驗條件影響不能實際操作的實驗,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動畫模擬再現實驗的操作過程,讓學生可以直觀地觀測到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激發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興趣。在課后,物理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合作探究,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五)強化教師指導,培養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在日常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師要強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有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物理,認為物理難學。學生產生這種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每天死記硬背各種物理公式和物理原理,致使物理成績難以提高,身心俱疲,逐漸對物理學習失去信心。所以,初中物理教師必須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給予必要的指導,防止學生出現問題堆積的現象,影響學生學習的進程。物理教師可以定期開展物理知識討論會,讓學生把心中的疑惑說出來,大家一起分析和解答,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分享一些學習物理的小技巧,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初中物理教師還要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間的聯系,構建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學會知識的遷移,活學活用所學的知識,做到舉一反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給出不同的指導建議,因材施教,保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到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一)重知識,輕實踐
探究式教學法雖然已經得到很多教師的認可,但仍有部分教師對其存在認識上的不足,認為探究式教學法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在教學過程中仍以知識講授為主,以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為主要目標,認為其他的教學活動都是無關緊要的,實驗教學也是可有可無的,導致學生的實踐機會少之又少,阻礙了學生探究意識的形成。物理教師把過多的課堂時間都放到講解理論知識上,甚至將實驗課也改成了教師對實驗過程的演示,只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實驗結論。如此,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實驗原理,一旦考試題目出現變動學生就又不會做了。
(二)重結果,輕過程
很多初中物理教師在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時過分注重探究結果,忽視了對學生探究過程的關注,使得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越積越多,學生的探究學習也變得越來越難,逐漸失去探究的熱情。為了使學生的探究結果符合教學要求,有些初中物理教師會帶領學生一起研究,一味地將自己的思維灌輸給學生,反而打亂了學生的想法。只要學生得出的實驗結果與教師相同即可,至于過程則并不關注,甚至有的學生為了達到要求而篡改實驗數據,這樣的教學毫無意義,不利于學生學習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重傳統,輕創新
信息技術的普及給初中物理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有些物理教師對新的教學方式并不感興趣,他們認為多媒體教學操作過于復雜,還得制作教學課件和視頻等,會浪費很多備課時間。教師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還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學生只能在座位上等著,教師解決了問題才能繼續講課,費時費力。還有一些老教師更是認為傳統教學方法要比現代化教學方法更有效,他們不愿意創新,仍舊認為黑板是最好的教學工具。這種種原因導致物理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總之,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是每一個初中物理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初中物理是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物理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探究式教學法對初中物理教學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物理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教學模式,營造輕松的物理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使初中物理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促進學生物理素養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陳雷雷.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中學生數理化,2018(7).
[2]田志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5(26).
[3]孫宗強.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剖析[J].新課程,2018(6).
[4]鄧俊龍.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魅力中國,2017(33).
[責任編輯 李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