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光
摘要:雙減政策是我國近年針對中小學所提出的一項新的教育政策,旨在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負擔的減輕,因為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是許多家長表示超負荷量的作業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成長,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心理疾病問題。在雙減政策的教育背景下,數學教學從課堂到課后作業也都受到了深刻的影響。本文主要對“提質減負,增效減壓——在雙減政策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展開論述,并提出相關的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提質減負;增效減壓;雙減背景;初中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初中數學相比于小學數學而言在難度上有了較大的斷層,教學的內容也逐漸向更深層次發展。而且初中階段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群處在特殊時期的學生,這一青春期的孩子們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發生小區大的變化,身體上的發展變化也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所以初中數學教學必須要考慮到教育學和心理學相結合,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基礎上,仍然要提高作業的質量。向課堂要效率、將這45分鐘的課堂時間價值發揮到最大化。但是當下很多的學校在初中數學教學上仍然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效能低下甚至是阻礙阻礙學生的成長發展。所以必須要積極響應雙減政策進行調整改革,實現教學上的進步。
一、實現網絡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網絡化教學是現代教育信息時代的產物,能夠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給學生把抽象性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當下多媒體教學以及微課教學、翻轉課堂等都出現出現在初中數學課堂之中,利用學生所喜愛的方式帶動學生去學習數學知識內容。
在學習初中數學滬科版七年級上冊《有理數》這一單元的內容時,這一單元主要講解的是正,負數以及有理數的運算和數軸絕對值等,但是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而言也是對數感要求比較高的、而且在有理數的計算上也更加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計算基礎。以其中正數和負數的學習為例,教師在進行正數和負數的講解時,可以給學生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場景。比如“教師抓拍的學生在操場上跑步,但是他們的方向不同,有的往西跑、有的往東跑,那么老師說將向東跑到記為正數,向西跑的記為負數,那么大家能知道哪位同學是沿著正方向跑的呢?”通過抓拍這種生活中的場景也能夠拉近學生學習的距離,有利于轉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
二、組織實踐化活動,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實踐化是數學教學的重要要求之一,因為數學本身就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但是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這就成為了教育教學的重點。教師必須要組織一些實踐活動搭建學生進行應用的平臺,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反思自己、不斷的取得進步。
實踐活動尤其是對于一些初中所學的立體幾何知識是有很明顯的效果的,比如在學習初中數學滬科版七年級上冊《幾何圖形》這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利用一些廢舊的物品去制作一些幾何圖形,在進行制作幾何圖形的過程中便能夠幫助學生去體會幾何圖形的特點。比如“長方體和正方體以及球體的制作,也是非常簡單的。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木板或者是家庭中不用的紙殼等就能夠制成長方體和正方體等幾何圖形。”學生能夠順利的制成,這些幾何圖形則說明了他們對于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已經是非常熟悉了,但是很多同學在進行制作的過程中,也總會出現一些失誤。或許是因為他們在長度計算上出現了差錯,導致對邊不相等,則無法做成一個完美的長方體。就是要充分發揮引導價值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三、進行小組化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在新課改的教育大背景下,小組合作模式已經在初中學校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小組合作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也能夠讓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加深彼此的感情。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難度上有所提升,小組分工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通過交流合作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取長補短。
在初中數學中,小組合作模式也經常應用在課堂之中。比如在學習滬科版八年級上冊《平面直角坐標系》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上,這部分內容剛開始接觸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在后來的應用題當中需要提高學生的整合能力。也是考察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思維深度,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解決直角坐標與幾何圖形相結合的題目。有的學生能夠根據題目中給出的各個頂點的坐標以及平面直角坐標的特點就能夠求出幾何圖形各邊的長度。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整合。
結語:時代不斷發展變革,俗話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必須要走在學生發展的前列,在今年所實行的雙減政策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再到學生的學習質量都能做到為學生的發展保駕護航。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弊端。本文主要從“網絡化教學、實踐化教學以及合作化學習”三個角度為出發點來實現雙減背景下數學效能的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提高、教學效果的極大改善!
參考文獻
[1] 劉愛民.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實現路徑[J]. 中外交流,2020,27(21):190-191.
[2] 夏拾友. 基于減負增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 魅力中國,2020(22):232-233.
[3] 張向前. 輕松數學從”減負”開始 ——初中數學教學實現減負增效的對策[J]. 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9(11):77-78.
[4] 王利. 基于減負增效的初中數學圖形智慧教學探索[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