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1972年中日邦交正?;?,我國的日語學習人數逐漸增加。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日語教育在我國處于高峰時期,日語學習者數量明顯增多,師資隊伍建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人們開始迎來了日語學習浪潮。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日語教育發展始終徘徊不前,逐漸進入了蕭條狀態,中中跡象都表明日語教育存在下滑風險。對此,本文針對國際化視野下的日語教育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科學有效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日語教育;教育環境;日語專業方向;校企合作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一個地方的語言就可以了解該地區的文化習俗和社會風貌。而在日語教育過程中,教師僅傳授詞語和句子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特定的文化當中,每個單詞、詞組和語句都有一定的特殊涵義,教師必須要讓學生了解這個國家的社會文化和歷史發展等內容,這樣才能夠有助于學生學習日語。同時,隨著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提高,日語在國際社會中也成為了熱門學習語種之一,在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日語專業課程,日語學習十分普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中國對日語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一、國際化視野下日語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日語教育環境缺乏
在日語教育過程中,教育環境指的就是日語教學配套措施,其中具體包括語言環境、專業資料以及教學設施等與日語教學密不可分的軟硬件配套設施。從目前我國高校日語教育情況來看,軟件方案能夠教授日語的日籍外教非常少,而且除這些外教除了課堂教學之外,很少能夠在校園中出現,無法滿足學生課后的實踐學習需求。除了學生自發成立的日語學習社團之外,學生實施日語學習交流的機會非常少。而在硬件設施方面,部分高校為學生提供的原版日語資料少之又少,學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絕大多數都是與學校有交流關系的日本大學所捐獻的數據,數量和種類存在很大限制。
(二)日語教學有待創新
我國部分高校的日語教育多年以來一直都采取一套日語教學書籍和教學方案,缺少更新和修訂。大部分教師所使用的教材都是老版本,因為教材內容沒有創新變化,培養計劃也沒有改動,所以很多教師都不會修改自己的教案。而時代在不斷發展進步,不同時期對日語教育的要求也必然會發生變化,當前社會更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且在當前國際化發展背景下,他們更愿意接受和自己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習內容,陳舊的教學內容會對日語整體教育效果造成影響。
(三)缺少對外交流機會
我國日語教育和日本大學之間的交流有待加強,尤其是在日語專業學生和日本大學生交流互動方面。通常情況下,我國高校與日本大學的語言交流活動都局限在部分學術問題交流方面,這種交流活動通常都是以學校互動中心,很少涉及到學生之間的彼此交流。
二、國際化發展背景下日語教育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設置日語專業方向
良好的日語教育能夠為我國甚至世界輸送更多日語方面的專業人才,同時也決定著中日兩國外交貿易以及旅游開發等事業發展情況,是中日兩國關系長久和諧發展的基礎保障。所以,日語教育專業設置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杜絕盲目施教的現象出現,要以理智冷靜的態度去研究當前國內外日語專業人才需求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教學需求和應用型院校的辦學特點,合理劃分出研究型和應用型兩方面人才培養層面。同時,還要根據學生對職業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課程教育,充分探索自身的教育資源,將日語教育重心放在提高日語交際技能方面,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從而能夠為學生帶來具有本校特色的日語教育。
(二)探索實踐教學創新模式
在此模式應用期間,可以創設特色模擬實踐室,也就是在日語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過程中,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在內容和形式上體現出一定的特色,并在不同教學階段實施不同的教學目標。其中,初級教育階段主要就是培養學生的日語學習積極性,豐富新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避免他們對新環境產生陌生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日本文化的滲透,加強學生對日本文化的了解。比如可以開設茶道和花道體驗室等等。中級教育階段要以提高學生的日語表達能力為主,在原有模擬實踐室的基礎上,還要額外建設日本短劇編排室、廣播制作室等等。而在高級教育階段,必須要體現出實用性和現場操作性的特點,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核心。這也就代表著此階段的模擬實踐室是學生從校園學習邁向工作崗位前的小規模實習空間。在此階段可以建設科技日語放映室和同聲傳譯語音室等等,為學生就業創造良好條件。
(三)深入開展校企合作
畢業實習是所有高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一方面要求學生要通過畢業前有針對性的實習來為后續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則要讓學生通過實習來了解社會和企業,培養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各種工作崗位的素質與能力。因此,教學應用型高校要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加強日語相關企業與學校日語專業教學之間的關系,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加強辦學活力,推動日語專業建設能夠朝市場所需求的方向發展。
(四)為教師創造豐富的專業實踐機會
日語教育的重點就是實踐,這種實踐不僅要體現在學生身上,教師也要具備這種理論教學之外的實踐工作經驗。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要完成理論教學之外,還要到日本公司或相關專業教育機構來進行實習,真正做到了解日語就業前景和發展動態。此外,學校還要加快雙師型培養模式建設,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日語應用型教師緊缺的形勢。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國際化發展背景下,國際交流開始變得越來越頻繁。日語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在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日語課程。日語學習也是一個較為復雜和漫長得到過程,作為一名優秀的日語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自身的教育職責,激發出學生日語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孫思雯.我國高校日語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農家參謀,2020, No.642(01):231-231.
[2]張英淑.大學日語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2021(2016-6):111-117.
[3]張玉珠.高職日語教育研究動向及現狀--以2000-2019年相關論文為考察對象[J].2021(2019-19):64-65.
[4]佟玲.日本商務日語教育發展沿革及現狀研究[J].2021(2018-1):89-98.
[5]冷麗敏.高校日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與課題[J].2021(2019-5):45-54.
作者簡介:劉家豪,男,漢族,河北定州人,工作單位:??诮洕鷮W院,學歷:本科,職稱:無,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