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
摘要: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實現師生的共同進步和提升。這就需要教師悉心指導、耐心引導,幫助學生養成敢于自主學習和勇于合作學習的習慣,使學生積極進行探究總結,以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合作探究;高效課堂;構建途徑
高中生物知識相對抽象、復雜和深奧,僅憑學生一人之力無法挖掘其中的內涵。這時就需要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與探究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構建高效課堂,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一、追蹤合作魅力,營造探究空間
加強小組合作,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合作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構建高效生物課堂的有效途徑。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能力、興趣、優勢等,引導學生先自由組合,然后進行適當的調整,保障人數在六人左右,并且選舉一名小組長,帶領組員參與學習;其次,要將小組合作學習滲透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試驗操作等各個環節中,引導學生敢于自主參與生物學習;最后,教師要為學生留有互動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間和機會,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自由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敢于動腦思考、動嘴交流、動手操作,積極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挖掘別人身上的優點,在互補中獲得共同提高,強化學生的自主與合作學習體驗。
二、制作精美課件,探索深層內容
合作與探究的教學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將生物知識的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學習目標、小組合作任務、探究問題等全面呈現在學生面前,然后在教師的一步步引導下,保障教學的有序開展,進而構建高效課堂。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并且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制作教學課件。首先,教師可以定期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還要根據學生在課堂和考試中的表現,記錄學生的強項和弱項,給予針對性輔導。其次,教師要理清教材中各個知識點的脈絡,借助互聯網為學生搜集、整理更多知識內容,制作教學課件;還可以通過視頻、思維導圖、圖文結合的方式,將完整的知識體系呈現在學生面前。最后,將教學課件上傳到班級交流群中,引導學生自主預習與掌握,教師在課前通過提問的方式考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在課堂上,將小組合作的任務、探究的問題,以及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整理,引導學生展開合作探究,最終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1必修》“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時,教師制作了以下教學課件。預習環節:回憶與思考之前學過的有關細胞的知識,如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等,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結合文本內容,了解細胞中糖和脂質的種類與功能。課堂學習環節:列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與現象,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再將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與整理,清晰呈現在學生面前,并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大家在參加高強度的體育項目后,有沒有出現暈倒的情況?為什么在喝完葡萄糖之后就可以快速恢復體力呢?葡萄糖到底能夠為我們的身體補充什么能量呢?
三、引導勤思善學,回歸生活本質
生物知識源于實際生活,是實際生活的升華。只有敢于勤思善學,在實際生活中挖掘知識,展開合作探究,才能進一步簡化知識,降低學習難度,促使學生踴躍參與。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快速帶入學習狀態。在情境創設中,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快速完成學習任務。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的引入,將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講故事、游戲教學、角色扮演等方法,講解給學生。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引發學生的思考、交流與探究,并且將自身所學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在實際生活中挖掘更多的生物知識,提升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注重總結評價,分享學習成果
課堂教學的互動探究,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信息傳遞過程,能夠實現信息多層次、多方面、多角度的發散與拓展,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促使師生獲得共同提升。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總結評價,將小組合作與探究的成果轉化為全體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全體學生的認同,然后進行更深層次的啟發、思考與探究,強化學生的感悟與體驗能力。
在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追蹤合作魅力,營造探究空間;制作精美課件,探索深層內容;引導勤思善學,回歸生活本質;注重總結評價,分享學習成果。引導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促使高中生物教學獲得長遠、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煒.合作與探究——高中生物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途徑[J].新課程(中),2015(11).
[2]李啟垓.構建高中生物“交互式”高效教學課堂模式探討[J].科學咨詢,2020(4).
[3]向婧.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南北橋,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