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峰
摘 要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現代經濟社會對人力資源優化、人才培養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高校教育面臨著極大壓力,壓力的傳遞到達最基層必然是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新要求。當前我國社會對高校課堂教學效果的質疑需要廣大高校教師用細致的教學工作和藝術性的教學細節來應對。因此,研究課堂教學細節、提升課堂教學藝術對一線高校教師們的教學工作具有極大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 高校課堂;教學實效;教學意識;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1.006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tails: Rules, Interaction and Classroom Art
TANG Gaofeng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48)
Abstract Now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Modern economic society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and the innov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great pressure, the pressure is transmitted to the bottom must?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At present, the questioning of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in our society needs the majority of college teachers to deal with meticulous teaching work and artistic teaching details. So studying the detail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he art of classroom teaching ar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teaching work of teachers in front-l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aching consciousness; teacher-studentinteraction
我國高校教育注重知識傳授與理論講解,課堂教學是高校教育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實踐活動,是高校教師向學生講解傳授知識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知識、理解知識的主場所,是師生雙向交流達成知識共鳴共享的主渠道。因此,重視課堂、用好課堂、管好課堂,細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是高校搞好教育、進行人才培養的核心工作;高校的課堂教學質量直接決定了高校的教育質量,細摳課堂教學細節、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就是提升高校教育質量的根本路徑。
1目前高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高校教師的教學意識不強
教育者們常說“教無定法”,但教育工作作為一門科學,肯定適用一定的工作原則及學科規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運用何種教學手段,無論方式多么精彩、教姿多么得當,一定要按教育規律育人,按科學的規律施教。萬變不離其宗,課堂教學就是通過語言表達、肢體表演、手段運用、達成知識傳授、思想共鳴的一系列過程。
在高校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高校教師群體學歷水平高、專業水準高,但教科研任務也很重,研究課堂教學的時間不充分,將知識細化、理論下沉的能力不足。這導致部分高校教師課堂教學意識不強,對教育教學規律的理解和掌握不細致,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粗放式進行——教學設計粗糙、教學進程快速、理論講解有深度卻不夠細致且缺乏系統性、理論聯系實際不夠,基本只進行知識的單向傳輸且教學結構隨意性大。總的來說,這都是教師教學意識不強的表現。
1.2學生規矩意識不夠
教育的規律告訴我們,學習并不是一件輕松的活動。漫長的知識積累過程和德行養成過程需要堅定的意志來堅持和適當的章程來保障。隨著現代科技和社會人文提供的休閑產品日新月異,尤其是電子產品幾乎實現了二十年前無法實現的娛樂多功能集結,當代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誘惑與挑戰。
高校課堂教師是主導者,學生固然只是參與者,但在影響我國高校課堂有效性的因素中,學生因素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國高校教育歷經教育教學改革,多次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探討了眾多的教學手段,但對于學生,總的情況仍舊是教學管理不足,實際執行的一直是“嚴進寬出”政策,并且限于全國教育資源有限等情況,這一情況短期內只能改善,還無法徹底改變。在這一總體情況影響下,學生的受教育心態受到了重大影響,表現在教學上,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課堂自我管理能力差,且缺乏規矩意識。
1.3師生互動意識缺乏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固然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也有可以依靠教師課堂藝術去改善乃至升華的無限可能。因此,高校教師教學不僅僅要努力地追求如何讓教學的科學更藝術的方法,更要探索如何讓課堂教學的藝術更科學的規律。教學的科學,本質上是教學的規律,規律必然有其固定的范式;教學的藝術,本質上是教學手段和教學情感的具象,是人與人之間高級思維互動的高超表現。高校教學存在的最大難題就是師生互動藝術性的缺乏和情感共鳴的缺失。
把課堂還給大學生們,讓大學生動起來一直是近幾年我國高校教學改革創新的核心理念,例如“翻轉課堂”、研究性學習、混合式學習等教學手段和方式的創新,其實質仍舊是試圖讓學生能將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學習,讓老師由填鴨式教學轉為引導式教學。教與學是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不能共通共融就無法真正實現教學“自由”。所以,如何強化師生互動意識這一問題就成為各類教學改革的核心動因。
2細節視角下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三個方面
2.1立規以提升“到課率”和“聽課率”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高校一線教學課堂氛圍的建立需要老師有管理課堂的意識。犯罪學中的“破窗理論”在高校課堂這一特殊生態池塘中也會出現。第一個缺席課堂的學生、第一次破壞課堂規矩的現象猶如第一扇破損的窗戶,如果缺乏課堂管理,不進行適當懲戒,緊接而來的課堂無序行為會如一扇扇接連破損的窗戶,誘使學生仿效,甚至變本加厲。在這一問題上,最為明顯的就是學生“到課率”問題。高校學生缺席課堂經常以宿舍為單位就是這一理論的最好證實,不能在無序出現之初予以阻止,“破窗”必然接踵而至。因此,教師必須首先建立課堂管理意識,在第一次課時嚴格嚴肅學校章程、樹立課堂權威,立規樹章是必要的重要的工作。教師必須對本校的學生管理相關條例有非常明確的了解和解釋能力,這與備課過程中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準備同樣重要。向學生宣傳教學相關校規、而不是隨意訂立自己的“私規”,以公共規矩管理學生才能令學生信服,做到“令行禁止”。立規之時能真正體現教師的課堂藝術,明確規則時候,語氣應是明確肯定的,語調應是溫柔清晰的,避免造成師生心理上的對立,使規矩深入人心。
到達課堂并不意味著學生能抬頭聽課,近幾年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大動因就是能竭力提升課堂“聽課率”。無論怎樣的教學方式革新,一些教師必須具備的課堂教學意識和手段仍舊是提升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方式。課堂氛圍的建立在于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例如在鈴響前開始在黑板上書寫本節課標題和要點,在鈴響時恰好書寫完成,能讓一部分學生迅速跟隨教師書寫進入課堂節奏,并帶動大部分同學融入課堂氛圍,使學生提前完成了心理上和動作上的課堂準備;堅持課課如此,形成課堂行為習慣,對于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提升就有一定作用。再如教師對課堂的積極管理而不是聽之任之——管理課堂的過程既有老師對學生的觀察與反應,也有學生對老師的觀察與試探。如何在實現規范課堂的同時又避免師生對立,非常考驗教師的經驗與方法。
2.2 細扣教學以實現師生互動、情感共融
高校教師強化教學意識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細節展示過程中。具體來說,可以在師生互動、課程導入、情感交流等方面掌握細節,實現情感共融。
首先,注重師生交流過程中的互動細節。高校一線課堂的師生互動包括問答互動、思維互動、行為互動等等,這些互動是顯性的,但高校課堂還有一些隱性的但很重要的暗示互動。例如第一印象:學生是會審視老師的,第一次課老師的第一行板書極其漂亮,第一段話熱情洋溢、頗富水平,都能給學生留下任課教師專業強、水平高、令人折服的第一印象,客觀上促進了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因此,第一次課,無論老師在形象上是否具備先天優勢,要盡可能表現得神態自若、語言流暢、抑揚頓挫、使學生信任教師,才能使學生信任教師帶給學生的知識。
其次,關于師生互動,眼神交流很重要。教師在課時應習慣性地環視整個課堂,使學生感到教師對他的關注,調動學生的課程參與感,同時也可以通過對注意力暫時不集中學生的凝視,提醒其集中注意,督促其認真聽講。教師對課堂的審視能對學生進行細節的神態觀察,內視自己的課堂效果,可以根據學生的現場反應,適當通過提問互動等方式啟發、鼓勵學生發言,打破課堂冷場現象。因此,高校課堂藝術地運用眼神,對教學也會產生極大的幫助。
再次,教學中適當“留白”。根據高校課堂教學特點,教師授課時應掌握課程節奏,適當“留白”。高校教師注重知識傳授,教師有可能不自覺產生語速過快、節奏過速、內容過多等現象,導致部分學生思考跟不上,逐漸滋生不安、煩躁、焦慮的情緒,對課程產生反感,影響課堂效果。因此,在完成某一重要知識點或難點講授或演示后,進行短時停頓修整,給課堂一定的“留白”,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是必要的。甚至語言短時停頓等藝術性的“留白”都能給學生產生知識聯想和想象的空間,給學生厘清思路和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學生得以享受掌握知識的快感,給教學提供無限發展的可能。
2.3 錘煉課堂藝術以實現教學“自由”
大部分高校教師有深厚的學術背景、豐富的知識結構,使高校教師課堂藝術提升擁有無限可能——優秀的高校教師大多具有個人色彩濃厚的教學風格,這真是高校的大師們存在的最大意義。或充滿激情、語調悠揚,猶如課堂表演;或娓娓道來、親和力強,潛移默化;或深入淺出、理性專業、幽默風趣,盡顯大師風范。
首先,教師語言修養是教師的基本技能,語言修養的核心在于課堂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科學性、簡潔性、邏輯性等方面的錘煉。高校教師的教學風格應是盡可能做到簡約而不簡單,以簡潔、清晰、精練的外在語言具體地表達豐富的思想內涵,力求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其次,高校教師的教學藝術還意味著要進行表情管控、情緒管理。教師要將知識深入人心,不僅僅需要依賴講解與傳授,更需要言傳身教、行為世范,教師自身的魅力也能影響教學效果。高校教師本身即是一位演員,教師表情則是課堂教學的晴雨表,甚至是課堂中最富生機魅力的教具。大學生正處于對社會認識的初級階段,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能對他們產生聯動作用。教師積極陽光的動態表情能使學生產生向上的前進欲望和正向引領——教師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地在講臺上進行教學,學生心情愉快,思維加速發酵,互動交流通暢,有效接受教學內容,并能積極提出問題,反過來對教師教學產生積極影響,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教學目標達成度高。若教師表情淡漠,態度消極,或動輒宣泄情緒,使學生心理緊張,缺乏學習欲望,教室只會成為教師的獨角戲舞臺,嚴重損害教學效果。
再次,高校教師要經常梳理課堂。目前我國高校教師的課堂評價機制不能有效促進教師扎實改善課堂教學,使部分教師“無準備,無主題,無反思”的進行一次次授課。要打破舊循環就需要教師經常性梳理課堂、感悟課堂,獲得教學心得和體會。所有教學方法、手段的革新都是課堂活動形式的翻新,只有教師對課堂中的教學細節進行認真的梳理反思,才能把我們的教學水平從經驗型向研究型方向發展,才能潛移默化的促進教師的自身水平發展,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
總之,高校課堂中教師是傳授者、引導者,需要深厚的學識背景,要通過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的外在語言、動作和教學手段將知識之海順利通達學生大腦;學生則是教師之鏡,是教師錘煉自身教學技藝的鐵氈。高校課堂實效優化來自高校教師對自身教學技藝及細節的千錘百煉,只有通過強化教師的教學意識、樹立學生的規矩意識,深化課堂的互動意識,嘗試教學改革創新,并通過教師自我教學塑形,才能實現提升課堂實效,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真正的教學“自由”!
基金項目:2019年江蘇省高職高專院校思政課教指委教學研究項目(課題編號:19JSSZZD007)
參考文獻
[1] 王燕妮.以“學為中心”的高校課堂討論研究[J].江蘇高教,2017(11):74-76.
[2] 黃湛冰,莊心棠,劉磊.我國高校課堂的就近效應及大小班差異——基于行為經濟學的解釋與自然實驗證據[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4):95-102.
[3] 曹霞,姚利民,黃書真.提升高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探討[J].高教探索,2012(2):70-75.
[4] 陳雪強,徐學福.課堂集體思維的理論建構[J].當代教育科學,2021(1):43-48.
[5] 陳坤華.高校課堂教學合法性危機及其化解對策[J].現代大學教育,2016,(4):78-84.
[6] 王鵬.福柯微觀權力觀對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J].江蘇高教,2016(6):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