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璇
摘要:翻轉教學是信息技術背景下提倡的一種新的教學,這一概念在世界各地廣為流行,對我國地理教學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通過對翻轉課堂的分析,以《風蝕地貌》教學為例,論述了高中地理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
關鍵詞:高中地理;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一、研究背景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地理教育的價值,過去地理教學的僵化導致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理解能力的僵化。地理教學應具有觸動人心的震撼力。我們應該從人的發展的角度思考地理教育的價值。翻轉地理課堂的建設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
研究意義
翻轉課堂雖然在一些學校有所采用,但沒有針對地理這一學科有具體的課例展開研究。本研究以具體課例對翻轉課堂進行設計,從而豐富翻轉課堂在地理學科教學上的研究。
《風蝕地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人地協調觀: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界奧妙的科學精神。培養因地制宜的區域發展觀念,初步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觀與科學發展觀。
區域認知:充分運用感性認知的手段,如利用教具、學具、繪制示意圖,進而構建起風成地貌的認知框架。
綜合思維:知道風力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區,能夠理解風力對地貌的塑造作用,知道一些基本的風蝕地貌如雅丹地貌、風蝕蘑菇,風積地貌如沙丘。知道如何區分沙丘迎風面和背風面。
地理實踐力:學生提前預習有關風力作用與地表形態的內容,收集相關圖片、資料,并與其他同學合作,學會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運用適當的手法和手段,表達、交流、總結和反思自己的學習體會和見解。學會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課前階段
基于翻轉課堂進行任務導學案設計,如“風蝕地貌”對應的知識點與學習基本要求,保證導學案可發揮出一定的教學價值。教師須圍繞大氣熱力環流來微課視頻制作。學生在課前自學過程中,對自學遇到的疑難問題收集,完成階段測試,把自主學習的收獲也要及時反饋給老師。
課中階段
導入新課:前一堂課我們從敦煌出發,在當地看到敦煌月牙泉的風貌,知道沙丘的形態和形成,一路沿途又看到了大量的風沙治理措施,明白當地人們在與風沙抗爭中體現出的智慧,今天我們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行來到羅布泊看看。
講授新課:
任務1: 到達羅布泊后首先講講我們能見到一些怎樣的景觀?學生講述。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沙漠、雅丹地貌、風蝕蘑菇、駱駝、羊、人等)教師再展示到達羅布泊時首先能見到的景觀圖片。問學生看到的景觀出乎你的預料嗎?使學生心理產生疑問。
任務2:書中景觀展示的是什么地貌?該地貌是怎樣形成的?學生講述(盡可能的讓學生講)。教師鼓勵、糾正、解釋并補充說明。(戈壁灘—風蝕形成的地貌)繼續發問我們現在有沒有到達羅布泊的中心?學生回答沒有。教師繼續問現在我們到達哪里?學生回答羅布泊邊緣(外圍、郊區、羅布泊附近)教師提問那戈壁灘與沙丘是怎樣的關系?教師仔細介紹使學生理解。
任務3:觀看羅布泊雅丹地貌視頻(觀看過程停頓認識和雅丹景觀和沙丘及沙漠的區別)教師問雅丹地貌的獅身人面像景觀像什么?學生說出石獅子、獅身人面像等。教師引導提問沙丘及沙漠有什么區別?學生回答面積大小不同(空間尺度不一樣)。教師繼續問看到了什么漂亮而獨特的景觀?學生回答出雅丹地貌。
任務4:雅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學生自主表述后教師再補充說明
任務5:提出問題雅丹地貌與風蝕蘑菇、風蝕柱是一樣的地貌嗎?為什么?多數學生回答一樣的,都是風力侵蝕形成的。教師則認為不一樣,并引導學生繼續提問兩種地貌景觀有什么差異。用手捏兩種地貌后的感覺告訴學生,讓學生理解。
最后在有錯誤的地方由教師糾正,最后由學生一起總結完成,因為在課堂學習中,對于老師講授的內容,學生始終覺得是權威,是正確的,所以學生只會對老師課堂講授的內容進行記錄,不會去思考反駁,但在課堂中同學講授的內容,則剛好相反,當一位同學在課堂里講什么內容,學生會集中注意力傾聽所講述的內容,并試著去找茬,反駁,這樣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就會產生激勵的碰撞,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總結:雅丹地貌、戈壁灘、沙漠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建立起怎樣的關系呢?學生講述,教師總結
課后階段
根據核心任務設計評估量表,不同等級要求如下:
等級A:學生能在現實自然情境中,從人地關系系統的角度分析風蝕地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和作用,并概括具體途徑。
等級B:能在復雜的情境中,說明風蝕地貌與人類活動相互影響。
等級C:能在特定的情境中,簡單的描述并分析風蝕地貌現象和特點,并闡明形成過程。
等級D:能在熟悉的情境中,認識簡單的風蝕地貌及其特點,并簡單描述其形成原因。
測試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依據考試成績反思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之處,以供下次翻轉教學參考。學生根據本階段的測試結果,總結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改正學習過程當中的不足,為下次學習作好鋪墊??傊?,根據結果老師反思設計和實施方面的不足,學生思考自己本節課的感悟。
綜上,文中對翻轉課堂進行拆解,使其分解為課前教學、課中教學、課后教學,將教學環節緊密銜接。未來高中地理教學工作開展時,教師應當對高中地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合理優化完善,充分發揮出翻轉課堂的教學價值與效能。
參考文獻:
[1]張渝江.翻轉課堂變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 (10):118-121.
[2]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 (1):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