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海娟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新課改等相關制度的貫徹實施,各大中小學校教師已經逐步實現了教學模式的改革與轉變。在此過程中,初中數學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教學環節,其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也產生了重大變化。其中,隨著社會各界對于初中數學教學關注力度的逐漸增加,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已然成為當前時代背景下廣大數學教師所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基于此,本文通過對現階段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中所面臨現狀的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項培養策略,以供廣大教師群體進行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 初中數學教學 學生 創新能力 培養 研究分析
所謂“創新教育”,指的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課本內容以及各層次學生學習狀況的綜合考慮,所創設出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對這種模式的應用,教師不但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同時也間接為其樹立起了創新思維意識。但是就當前而言,由于在我國中學校園中,部分數學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較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這不但導致學生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并且也制約了其邏輯思維能力的產生。
1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1.1 初中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符合時代和社會的根本要求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等相關制度的不斷推行,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我國中學中老生常談的話題。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素質教育的目標就在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重視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夠為其后續其他專業科目的學習打好基礎,并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以保證學生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正確應對時代所提出的相關要求。
1.2 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實力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特別是在經濟水平日新月異的今天,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逐步激化了人才資源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從長遠來看,學生作為促進社會進步的先頭軍和主力部隊,只有不斷提升其綜合競爭實力,才能夠保障其能夠不被社會所淘汰。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只有重視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和思維模式的培養,才能夠督促其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并在立足于對數學知識全面學習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創造出獨特的學習理念,進而實現其自身創新意識的養成,并保證其能夠在今后的生活及工作中充分發揮出自我價值。
1.3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其對于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眾所周知,數學課程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科目,相比于其他課程而言,數學知識較為枯燥,因此很難在教學中引起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初中教學中更是如此。而數學教師通過對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創新,既能夠從根本上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實現了工作職能的充分發揮,同時也在其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下,幫助學生養成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創新方式的學習習慣。不但保障了學生對于數學內容的學習成果,并且也間接增強了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2 初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現實條件
2.1 教學大環境
通常情況下,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屬于受教育階段的重要時期,并且在這一階段中,學生正處于非常重要的青春期,所以經常會存在一些叛逆心理,這就對教學工作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初中階段的學生通常思維都比較活躍,在特別是在面對一些新鮮事物時,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讓他們可以集中精力去學習需要消耗很多功夫。對于初中數學這門課程來說,本身就具有非常明顯的抽象性,所以,學生在面對這門學科時,經常會產生一種畏懼的心理,所以,很難鼓勵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深層次數學學習活動中。其次,雖然我國已經全面實施了素質教育工作,但是,因為長時間受到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所以在現有制度中,應該會將重點偏向于分數上,這也導致學生、家長以及教師也逐漸將精力放在了成績上。因此,在數學課程教學中,要想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造能力,目前還缺少有利條件。因為長時間受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存在一種被動現象,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得不到出充分發揮,從而對創新能力培養教學工作開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礙。
2.2 初中生數學學習情況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雖然與小學階段學生相比,在思維能力與身體發展方面成熟了很多,同時在學習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但是,結合相關的調查結果可以了解到,關于初中階段學生對學習意義的認知,還不能對概念方面進行全面了解。特別是對于現階段的初中生而言,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對于家長與教師都有著非常強烈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是學生自主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影響因素。
3 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3.1 新時期初中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現狀分析
從客觀角度而言,初中數學所涉及到的內容較多,且整體來說知識結構較為復雜,因此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較高。從本質而言,就為各層次的學生建立起了入門門檻。其中,層次較低的學生其本身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就較為薄弱,對于舊知識的利用能力較低,并且對于新知識的學習也缺乏一定的積極態度,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并不能夠及時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
從主觀角度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目標性,在課堂中很難及時與教師展開溝通,在這種惡性循環下,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消亡也致使其自身產生了嚴重的學習焦慮感,久而久之,成績的下降也磨滅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的熱情,并最終降低了其學習的整體質量。
3.2 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師對教學的現狀的分析
就當前而言,盡管隨著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教師也逐步提高了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要求。但是,通過對創新教育開展范圍的研究和分析可知,現階段在絕大多數中學內部,都并沒有實現對相關教育模式的全面踐行。
一方面,教師并未主動提升自身對于教學方案的創新水平,在教學中沒有引進相關實踐活動或是新媒體教學的方式,因此,初中數學課堂仍然存在著一定的落后性,不但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理念的轉變,導致其對于基礎數學理論的學習較為刻板,應用能力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個別教師對于課堂時間分配不到位,枯燥且單一的課堂講解模式致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思維僵化,既不能夠及時對不了解的知識框架進行提問,同時對于課堂知內容的學習也提不起好奇心,思維的拓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和制約。
4 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條件分析
通常來說,滿足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條件主要包含健康課堂氛圍的構建、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以及學生數學知識的積累三個方面。課堂氛圍能夠源源不斷的激發出學生對于數學內容的求知欲望,學習興趣能夠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而知識的積累則能夠保證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但同時,隨著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的不斷貫徹落實,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已經成為當前時代背景下,促進學生創新水平提升的又一重點環節。在發散思維模式下,學生不但能夠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數學學習脈絡,同時還能夠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5 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
5.1 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明確創新能力提升的主體
在我國絕大多數中學中,由于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和社會尊師觀念的影響,導致師生之間的距離被拉大,多數學生在與教師進行溝通時,很難切實且直接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受二者關系的直接影響,師生之間的拘謹關系難于得到轉變。這不但制約了中學內部和諧氛圍的形成,同時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這就要求全體數學教師必須明確創新能力提升的主體,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課上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在解答學生疑問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對于課堂的互動和參與感,并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下,教師必須重視維護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減輕師生之間的隔閡,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教師的關懷,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5.2 深入挖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潛力,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由于當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實現對學生的全面控制。故而,為了增強教學方案的針對性,滿足全體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并在此過程中幫助其養成信心,就要求全體數學教師能夠在創新的基礎上,加強對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通過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身處地的制定出相應的培養方案,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對數學知識盡心學習探索。在促進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的同時,實現其對于學習方向的及時調整與優化,并據此來深入挖掘出學生自身的學習潛力,督促其在知識的學習中全面養成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
5.3 促進數學教學模式的全面拓展,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體系
眾所周知,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對于自身職責認知的不明確,導致其在對課上時間進行分配時,產生了嚴重的不平衡現象,這不但導致學生很難實現學習過程與課本知識之間的銜接,而且也對教學體系構建的效果大打折扣,導致學生很難實現對于教學目標的明確。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循循善誘,在課堂中轉變教學主體的位置,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歸類與總結,來引導學生實現對數學學習體系的不斷完善,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成拓展知識范圍,形成發散性思維的相關目標。
5.4 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護學生的質疑權利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通常是興趣。而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也與興趣息息相關。基于新時期發展背景下,對于初中階段數學教師而言,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來保證學生的好奇心,在加強學生好奇心保護的基礎上,才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與成年人相比好奇心都比較強烈,所以對于未知事物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一定要做好學生好奇心的保護工作,讓學生可以充分保持對世界以及事物的好奇與欲望。在此背景下,通過與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對比可知,倘若教師只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幫助其養成一定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必將會致使學生產生嚴重的作業疲勞,并且因此喪失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與時俱進,重視對學生興趣和好奇心的培養,在加強對新媒體技術手段的利用強度的同時,主動鉆研和學習新型的教學技巧方式,讓學生在樂趣中學。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積極迎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相關需求,保護其對于課堂知識及教學過程的質疑權利,并以此來達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學目的。
5.5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但是保障學生的創新水平并不代表著摒棄數學學習中的嚴謹性。因此,就要求數學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所產生錯誤現象的及時糾正,來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課上學習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公式的理解與合理應用,在答題過程中重視對各項條件劃分,在書寫過程中及時對作答內容進行回掃,堅決將馬虎大意扼殺在萌芽之中。同時,教師還需注重對班級內部學習氛圍的構建,通過互助小組等形式來增強學生彼此之間溝通與交流,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思維模式,從而進一步實現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從根本上保證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
6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既是社會發展及教育政策所賦予廣大數學教師的重要使命,更是當前時代背景下全體學生所提出的關鍵需求。因此,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課上教學要重視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課下需滿足學生對于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的相關需求。教師只有重視對全新教學模式的應用,把創新意識的培養放在工作的首位,才能夠更加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實現對課堂知識的融會貫通,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熠峰.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1(19):59-60.
[2] 鄭杜志.激發興趣培養能力——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17):10-11.
[3] 劉美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研究[J].新課程,2021(1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