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楊紅 劉俊瑛
摘 要:對于職業院校教學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落實全員育人的有效手段。在職業院校的教學中,思政教育不僅是思政課老師的任務,也是其他專業課教師的責任。在專業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滲透,幫助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道德素養,在中醫護理學課程教學中也是如此。中醫藥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其核心價值與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一致的,可以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本文對此做了相關研究,首先介紹了課程思政的教育目標,然后分析了中醫護理學融入課程思政的優勢,探討了中醫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設計,最后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幾點課程思政視域下中醫護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中醫護理 中醫藥文化 課程思政 思政教育
1 引言
對于中醫護理學的基礎內涵和指導思想來說,這些內容主要源于我國傳統中醫藥文化,直接影響著學生職業素養,專業價值觀念的形成。青少年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不僅思想活躍,而且思維十分敏捷,對于新事物接受較快,但缺乏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對此,在職業院校的教學中,專業課教師必須要在講解專業知識的同時適當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在中醫護理學課程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可以積極滲透一些我國傳統的中醫藥文化,激發學生文化自信的同時全面落實學生的道德教育,幫助其形成良好的職業價值觀,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發揮出課程思政的積極作用。
2 “課程思政”的德育目標
課程思政和德育教育的目標有著一致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睆娬{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所有課堂教學中,而不能僅僅將其作為是政治理論課的任務,其他課程的教學也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1]。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要求學生可以在學習與發展的過程中具有求真、善于思考探索的科學精神;并構建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也能端正自己的思想認知和道德觀念;并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樹立一定的文化自信,同時養成良好的文化意識,并形成濃厚的家國情懷。
3 中醫護理學融入課程思政的優勢
3.1 有助于思政教育的落實
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滲透到中醫護理學課程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奠定扎實的中醫理論知識基礎,并根據當代青少年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特點,以及思維發展水平進行早期的德育教育。加文化課特點和思政教育特點有效融合在一起,充分凸顯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2]。
3.2 有助于強化學生道德信念
將課程思政滲透到中醫護理學課程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聯系中醫護理實例來了解一些病癥的誘因,并在嚴格遵循中醫藥文化準則體系的基礎上將社會活動引入到教學計劃中,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避免了學生錯誤心理和不良體驗的出現,在強化學生道德信念、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方面也有著重要意義。
4 中醫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設計
4.1 在中醫護理思想中滲透科學求真的精神
中醫文化強調的是追訴疾病的本質,無論是治療還是護理,都要辯證施護,護病求本。這對于護理人員的能力與品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不僅要做到善于思考、樂于鉆研,也要擁有科學求真的精神。對此,在中醫護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將科學求真的精神滲透到中醫護理思想的講解中,在奠定學生理論基礎的同時,使其可以在學習中執著追求、不斷探索。
4.2 在中醫護理文化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醫護理文化有著深刻的內涵和意義,對于生命有著特殊的看法和理解,時刻都體現了懸壺濟世的責任感。因此在中醫護理課程教學中,關于中醫護理文化的講解,教師可以在其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相關內容,將和諧,平等,友善,敬業的精神傳遞給學生,為其帶去良好的引導和影響,幫助學生在學習護理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4.3 在中醫護理技術中滲透文化自信
在講解中醫護理技術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滲透傳統文化中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比如在講解灸法、拔罐法、耳穴埋豆法等技術時,不僅要介紹這些技術的優點,也要為學生講解他們的實用性,以及在治療多種疾患中的重要作用。告知學生中華民族的健康繁衍,正是基于這些中醫技術的保障,以及全世界其他國家對于我國中醫技術的高度關注。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3]。
5 “課程思政”視域下中醫護理課程教學的有效策略
對于中醫護理學課程教學來說,要想更好地滲透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僅關注理論知識的講解,還要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并在這一過程中積極滲透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將學習與生活融合在一起,從課內走向課外,打造完整的教學體系,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真正意義想促進課程思政教育的持續性和常態化。
5.1 教學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醫文化在我國有著上千年的發展歷史,在不斷的發展與演變過程中,也誕生了多種多樣的中醫護理技術,如推拿、刮痧、坐藥法等,至今為止,應用依舊十分廣泛。很多人對于中醫文化不夠了解,覺得中醫十分神秘,尤其是在職業院校的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剛開始的時候,學習欲望較為濃烈,但是隨著知識難度的不斷增加,很多學生都出現了厭學情緒。對此為了在中醫護理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必須要在剛開始教學的時候,做好引導和啟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正確的克服困難。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急于先給學生講理論知識,可以首先為學生講述一些關于中醫的故事。比如“神農嘗百草”,讓學生明白如今所學的每一點中醫知識都來之不易,浸泡著古人的血和淚;“李時珍嘔心瀝血數十載著成《本草綱目》”,讓學生懂得中醫學習必須要堅持不懈,認真嚴謹,且要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力,否則只能半途而廢,一事無成;“華佗創造麻沸散”,這一層就解除了無數人的痛苦……通過這一系列的中醫故事,充分展現出我國傳統中醫文化的內涵和魅力,以及成就與輝煌。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中醫文化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到中醫知識對于人類的價值和作用。這樣一來,便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學習中醫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能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潛移默化中便實現了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5.2 引經據典,傳播傳統中醫文化
在進行中醫護理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發掘古代醫家的價值理念,善于引用一些著名醫家的經典事件與經典語錄,并將其應用到理論的講解或者案例的介紹中,通過生動、真實的經典事例來講解枯燥的中醫護理理論知識,可以讓空泛的說教變得更加形象而生動,這樣一來才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有助于我國傳統中醫文化的傳播。
比如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精湛的藝術和良好的醫療作風,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講解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中的“精”——“醫術精專”,并為其介紹一下“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的張仲景,“遍嘗百草”再獻“豐富寶 藏”的李時珍等等。讓學生感受到這些醫學大家們的風范,以及他們對待醫學時候那種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作風,可以讓學生受到一定的影響和感染,并在潛移默化中也能夠形成嚴謹的求學態度[4]。
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并提高其整體的品德素養,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下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中的“仁”,讓學生懂得“仁”即代表的是傳統醫德, 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德行倫理和仁愛之心,這些都是做為一名醫護人員的必備品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案例教學中引入傳統醫德創始人孫思邈的醫德名篇《大醫精誠》中的內容,讓學生懂得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護人員,就必須要存有“大慈惻隱”之心”與“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的同情心,更要具備“普救含靈之苦”的決心。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醫護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能使其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
5.3 注重實踐,提升學生思想感悟
在中醫護理學課程教學中,要想更好地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也要注重實踐活動的組織與開展。通過合理的增加社會實踐,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醫療發展情況,認識到中醫在醫學事業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激發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在提升學生思想感悟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相互之間操作中醫護理灸、拔罐等技術,讓學生將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來,并通過對方動作、表情的變化獲得真實的護理體驗,認識到人文關懷的重要性。這樣一來,便可以讓學生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更好地做到理解患者、服務患者。另外,在學習中醫飲食護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食療知識設計相應的食療方案,并組織學生相互之間品嘗和點評。那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真切的感受到中醫護理知識在促進患者身體健康方面的重要性,這樣一來,便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自豪感,以及文化認同感。
5.4 社會拓展,加強課堂潛移內化
基于課程思政教育理念下的中醫護理學課程教學,除了課上的教學之外,課后的社會拓展活動也是十分重要的。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結合課程教學內容來組織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活動,讓思想政治教育既能落實到課上教學中,也可以延伸到課后,這樣子才能真正意義上發揮出課程思政的持續性。
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召開“我與中醫護理專家面對面”“我了解的中醫護理”等互動交流活動,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的過程中發散思維、拓寬視野,真切的感受到中醫護理在臨床醫學中的重要性,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使其慢慢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同時,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聯合其他學校開展“中醫路上的友誼花”活動,通過各個學校之間的分享和交流,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中醫護理知識,并有效促進中醫護理方法和相關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走進老人院、福利院、下鄉村等等,將在課堂上學到的中醫護理知識應用到這些社會弱勢群體身上,為他們普及相關疾病知識,同時教給他們正確的自我護理方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將中醫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術帶到基層社會中,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歷練技能,豐富經驗,掌握更多的技巧。也有助于學生文化自信的樹立,還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對于他們的全面發展來說有著重要意義。
5.5 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道德素質
5.5.1 生命教育
在中醫護理課程教學中積極滲透生命教育,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使其可以在學習中和生活中懂得保護生命,珍惜生命,并對生命存有敬畏感。
5.5.2 三觀教育
在中醫護理課程教學中滲透三觀教育,有效激發學生對于中醫護理知識的學習熱情,幫助其樹立對于民族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端正對于中醫文化的看法,使其懂得中醫理論,不需要西醫理論來證明自己是否有理,也不需要用西醫理論與原則對中醫進行規范和約束,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上下5000年發展進程中留下的寶貴財富,對此必須要心懷感恩和敬畏。并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對其加以傳承和發揚,有效避免了學生出現崇洋媚外的行為[5]。
5.5.3 慎獨教育
慎獨是護理道德修養的最高目標,只有讓中醫護理學生的道德修養達到這一層次,才能讓他們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從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落實護理工作。要做到慎獨,首先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總結和反省,對于平時存在的問題和出現的差錯要勇于反思,并積極整改,越是在沒人發覺的情況下,越應該做到嚴謹慎行,越是在無人監管的狀態下,越要規范操作,精心救治每一個患者,認真做好每一份工作,時刻擁有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品質,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中醫護理人員。
5.6 賞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賞識教育倡導的是以人為本,遵循人人平等、教育公平的規律,關注弘揚教育主體性精神,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在中醫護理學教育中滲透賞識教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同時也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并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學習信心,有助于課程思政的推進。對此,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首先,教師本身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高超的道德修養,同時也要諳熟教學策略,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賞識教育,學會用心去“賞識”學生,予以學生真誠、理解,關心和愛護,適當的予以激勵和贊揚。在挫折教育中融入傻事教育,促進二者的相輔相成。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中醫護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對于學習中醫知識的興趣,并為其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對于一些理論性較強的基礎知識,教師可以適當采用講授法,通過辯證施護的方式引入相應的典型案例,并通過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以此有效突出中醫護理辯證施護的特點和性質,使其更好的理解中醫護理知識。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展開分組討論,鼓勵學生全員參與,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為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可以更好的激發其自主學習意識。
在教學針灸、按摩等中醫護理知識的時候,教師要先講授理論,后進行實踐演示。可以組織學生兩兩合作,分別扮演中醫護理人員和患者,然后進行手法操作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巡視觀察,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錯誤,并予以糾正。在練習針刺手法的時候,教師要告知學生必須細心嚴謹,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予以肯定和表揚,激發他們成就感;對于操作失誤,或不敢操作的學生,也要予以積極的鼓勵,必要時候可以手把手指導,幫助學生克服恐懼感,引導其樹立良好的學習信息。
除此之外,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也要適當融入賞識教育,了解學生的學習心態和學習水平,對其作業成果進行適當的鼓勵和表揚,而不能一味的批評,真正意義上做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而端正他們的學習觀念,幫助學生樹立良好學習信心。使其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將這種心態始終延續下去,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思想觀念有著重要作用。
6 結語
總而言之,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職業院校在開展中醫護理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并未予以高度重視。對此,基于課程思政教育理念下,職業院校在開展中醫護理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積極創新、勇于改變,不斷總結和思考,從多方面、多角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中醫護理課程教學的有效融合,將課程思政在專業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全面落實到位。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在豐富知識的同時實現全面發展。最終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高水平的中醫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柳,葛莉,劉捷,等.中醫護理學基礎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 2020年17卷5期,431-434頁, 2020.
[2] 胡勁松,雷莉,王淵,等.課程思政融入醫學專業課程教學的路徑探索[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0年33卷12期, 1535-1539頁,ISTIC,2020:西安交通大學“名師、名課、名教材”建設工程項目.
[3] 韋鮮萍.中醫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探索[J].青春歲月,2018,000(002):162,161.
[4] 張程悅.淺談人文素養在中醫護理教學中的滲透[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6(12):213-213.
[5] 胡玖珍,張勇鋒.淺談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進行的德育滲透[J].健康必讀2019年10期,242頁,2019.
作者簡介:
張越:(1992.03—),男,漢族,江西宜春人,醫學學士,助講。研究方向:中西醫臨床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