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摘? 要:神話傳說極具趣味性的同時,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學前教育中利用神話傳說進行教學,能夠更好地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幼兒在一個個趣味盎然的故事當中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自覺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因此本文對神話傳說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展開探究,以期更好地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幼兒的民族意識,激發幼兒的愛國之情。
關鍵詞:神話傳說;傳統文化;學前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學前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精神的來源,在學前教育中,老師應該重視對傳統文化的教學,從小培養,讓幼兒具備傳統文化意識,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利用神話傳說進行教學,能夠讓幼兒在一個個光怪陸離的趣味故事當中,了解到我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幼兒的民族認同感。
一、老師要積極主動地傳承傳統文化
部分老師對于神話傳說的認知還不夠全面,雖然能夠了解到神話傳說的教育意義,但是并沒有深層次的挖掘出神話傳說中的教育價值,因此即便在教學中運用到了神話傳說,也只是淺嘗輒止,并沒有真正的利用神話傳說來落實傳統文化的傳承,所以,老師應該在思想上進行轉變,提升自身對于神話傳說的認知,充分意識到神話傳說對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自覺提升教學素養,樹立起全新的教育觀念,不僅在思想上要認同神話傳說的意義,同時也要將其落實到實踐當中,在日常教學中真正的運用神話傳說來進行教學。老師要完成學生和老師角色之間的轉變,自覺樹立起傳承的意識,努力地推進傳統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發展。作為園方,要完善相關的管理機制,端正老師的教學態度,讓老師能夠積極主動地拓展教學的渠道,創新教學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傳統文化教育,充分地挖掘出神話傳說的教學價值,讓幼兒在神話故事當中能夠樹立起文化的認同感。老師只有自身真正地意識到神話傳說的價值,積極地將神話傳說應用于教學當中,才能夠真正有效地將神話傳說應用于傳統文化的教學當中。就目前學前教育的現狀來看,部分老師自身對于神話傳說的了解不多,所以老師自身要有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以更好地滿足神話傳說在教學中的應用需求。幼兒園可以通過加強對老師的培訓,提高老師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積累更多的神話傳說故事,借由系統的培訓擁有更深刻的學習體驗。老師自身也要不斷地強化教學能力,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來有選擇性地進行神話傳說教育。在教學中,提高自身的教學感染力,用更合適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以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老師要堅持貫徹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利用課余時間來擴充自身對于傳統文化以及神話傳說的知識,在教學當中能夠更加自如地應用神話傳說進行教學。
二、加強對于傳統文化內涵的剖析
在教學中,老師要重視對幼兒知識基礎的教學,當幼兒有了基礎知識之后,才能夠更深層次地去探究其中的意義,但是老師不能盲目地認為教學的核心就是在理論知識上,而是應該借由對文字或者是內容上的解釋,引導幼兒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幼兒只是在課堂當中被動地進行輸入,缺乏有效的互動,那么幼兒所學習到的內容則過于片面和淺顯,不能稱之為活的知識,這是有違教學的初衷的。比如在閱讀神話傳說時,部分大班的幼兒已經能夠展開獨立閱讀,老師就會讓幼兒自己去閱讀,但是看似熱鬧的課堂閱讀現象背后,隱藏的是幼兒對于故事的不理解。比如幼兒在閱讀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時,雖然幼兒每一個字都認識,但是要讓其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卻比較難,所以幼兒光識字還遠遠不夠,同時要了解到這些字背后的意義,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這樣幼兒才會通過故事來真正的提高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比如在學習《哪吒鬧海》時,老師帶領幼兒從故事出發,掌握哪吒的性格特點,體會到故事的寓意。因此這就要求老師不能簡單地講故事,要帶領幼兒真正地深入到故事情節當中,把握神話故事的主旨。老師應該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豐富展示方式,來提高幼兒對于故事的理解程度,讓幼兒能夠在故事當中了解到哪吒的勇敢和聰慧。
三、重視情感教育
在傳統文化的教學活動當中,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幼兒的文化教育。在傳統的幼兒教學中,老師對三維立體目標的實踐還不夠全面,情感態度是教學中最容易被忽視的目標。利用神話傳說來進行教學,對于情感目標的實現有著先天的優勢。神話傳說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值得細細咀嚼,老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要為幼兒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利用情感教育來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引導幼兒挖掘出神話故事當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提高幼兒的想象能力。比如《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等等,這些神話傳說中,無一不在向世人彰顯出華夏兒女勇敢堅毅的品質,幼兒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到不畏艱難、勇于挑戰的精神。同時這些神話傳說中的語言也非常的精煉,幼兒能夠體會到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體會到我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從而提高幼兒的民族認同感。
四、從學前的不同階段來進行教學
學前教育中分為小班、中班和大班,相較于中班和大班來說,小班的幼兒在身體素質、語言能力、智力發育上都比較弱,這一階段的幼兒相對于口頭表述,更愿意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示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和需求,由于在思維能力上的發展不足,小班的幼兒還無法很好地分清現實和想象之間的區別,因此更容易將自己帶入到某一場景當中,認為自己就是這場景當中的人物。由于小朋友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響,所以老師可以選擇篇幅比較短的神話傳說,同時內容不宜過深,否則會影響到小班幼兒的理解水平。由于小班幼兒剛剛進入到幼兒園,還有一些不適應,因此老師可以利用《女媧補天》等類型的神話傳說,來喚起幼兒對于母性的依戀情感,從而提高幼兒的情感共鳴。中班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不排斥幼兒園的生活,加上年紀的增長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也在增強,并且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是此時的幼兒仍然存在思維無序的問題,所以老師可以利用比較有趣的神話故事來進行教學,讓幼兒將自己帶入其中,更好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特點。同時老師要適當地提高神話故事的難度,以防止內容過于簡單,無法滿足幼兒的閱讀需求。大班的幼兒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上都有了質的飛躍,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老師可以在這一階段,結合自然地理的內容來進行神話故事的教學,讓幼兒通過神話故事來了解到自然的發展規律。同時老師可以選擇語言比較優美,又簡單易懂的故事,讓幼兒既能夠聽懂故事的內容,能夠感受到故事當中的美好。
五、適當的改變神話傳說
神話傳說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但是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神話傳說都適用于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老師應該避免故事當中的不良內容對幼兒產生不好的影響,同時由于神話傳說和當下有著一定的距離,有很多內容和情節都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脫節,因此老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求以及實際的情況,來適當的篩選和改變神話故事的內容。老師應該依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篩選出更符合幼兒興趣愛好的神話故事,同時老師也要盡量避免暴力、血腥等內容,用積極健康向上的故事來引導幼兒,熏陶幼兒,提高幼兒的道德情操。老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幼兒的實際情況來適當的改變神話故事。比如神話傳說當中有一些表述比較復雜,幼兒難以理解,此時老師可以適當的將其簡化,從而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在表述上也要更好地符合幼兒的語言習慣。但是老師不能一味的將神話故事改編成簡單的內容,而是要簡單的同時,也要保持神話的神秘色彩和奇幻色彩,讓神話傳說能夠充分地發揮出在傳統文化教學中的價值。
六、進行主題傳統文化教學
老師一般以班級為單位,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且通常是使用語言教學的方式單一的應用。因此老師可以豐富教學的方式,將神話傳說和音樂藝術等方式結合起來,將神話傳說作為核心,適當地進行拓展,開展主題式的傳統文化教學。借由活動拓展幼兒學習的范圍幫助幼兒全面深刻地理解傳統文化,體會傳統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認同感,提高幼兒的學習熱情。除了理論學習之外,實踐活動也必不可少,幼兒通過實踐活動能夠切身體會到傳統文化的美好,在寓教于樂中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幼兒能夠感受到神話傳說的魅力。
七、結束語
將神話傳說應用于學前傳統文化教育,老師要充分認知到神話傳說的教學意義,以神話傳說為載體落實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提高幼兒的文化認同感,激發愛國情緒,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幼兒的血液里,刻入到基因里。
參考文獻:
[1]姜薇,霍艷芳.高健.淺析中國遠古神話對幼兒教育的價值——以“后羿射日”的教學活動為例[J]. 西南大學學報,2009(7).
[2]凌云. 基于中國神話傳說的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3]張艷.民族文化資源應用于學前專業的教學探索——以貴州省神話傳說歌謠為例[J].吉林教育,2015(25):145.